家庭护理干预对鼻咽癌出院患者疲乏的影响①
2012-09-21黄晓艳张金桃周富玲刘翠容
黄晓艳,张金桃,周富玲,刘翠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肿瘤科,广西 南宁 530021 E-mail:liyinglan2010@126.com)
随着鼻咽癌早期诊断率及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也不断提高。对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除注重治愈率及生存率外,也强调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为提高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将2008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治疗的60例鼻咽癌出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专职随访护士针对癌因性疲乏(CRF)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4月~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放化疗治疗的60例鼻咽癌出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8.2岁。按出院奇偶数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入组条件:卡氏评分≥60;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能独立填答简易疲乏量表(the brief fatigue inventory,BFI)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的患者。
1.2 评价工具与方法
1.2.1 BFI 使用美国癌症中心疼痛研究小组制定的BFI进行CRF评估,BFI属自评量表,采用10分制数字描述,疲乏程度评估标准:无疲乏,数值为0;程度最轻,为1;程度最重,评分为10。1~3分为轻度疲乏,4~6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
1.2.2 生活质量评定问卷 采用由欧洲癌症研究机构与治疗组织制定的EORTC QLQ-C30,此量表包括30个问题,含有5个功能子量表和1个总体健康状况量表,即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所有项目评分0~100分。功能方面得分高则表示功能良好、健康、生活质量高。
1.2.3 评估方法及时间 使用BFI及EORTC QLQ-C30在患者出院当天、治疗后3个月返院复查时对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不能回院复查的患者进行电话调查评分。
1.2.4 统计学方法 评估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为患者行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对患者及家属共同行出院指导,专职随访护士出院1周内、出院后每月各电话随访1次,根据家庭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CRF的护理干预方案。随时督促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实施家庭护理。
1.3.1 心理干预 随访护士重点指导家庭给予患者正确的心理支持,避免对患者过度照顾,以免强化患者的患病意识,使患者逐渐摆脱对周围照顾的依赖,周围人给予的是尊重、支持和理解。在家里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如听音乐、看电视以分散注意力等,从而减轻患者疲乏。
1.3.2 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家属介绍CRF的可干预性、有效性、经济性,帮助患者及亲属正确认识CRF,共同建立积极应对的方式。讲解家庭护理过程中饮食、活动、休息、康复练习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1.3.3 饮食疗法 根据鼻咽癌患者出院后普遍存在口干症状的特点,指导家庭为患者提供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为原则的新鲜食物,采用蒸、煮、炖、煲为主,食品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促进患者食欲。
1.3.4 居家有氧运动 随访护士了解患者居家的生活方式,督促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每日早晚散步半小时以上或进行爬楼梯等有氧活动,根据患者的体力调节活动量,循序渐进,增强体质,减轻疲乏。鼓励患者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
1.3.5 居家功能锻炼 出院指导时均要求患者居家加强口腔清洁、行鼻腔冲洗、张口练习、颈部功能锻练等康复训练。但患者回归家庭后,易忽视这几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康复训练而影响康复。干预时反复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按时督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及功能训练,有效地防治放疗不良反应及后遗症,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1]。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CRF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CRF状况比较 (n,% )
表1结果经χ2检验显示,出院时两组间CRF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CRF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疲劳,CRF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EORTC QLQ-C30分值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EORTC QLQ-C30分值的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干预前后EORTC QLQ-C30分值的比较 (±s)
项目个月躯体功能 44.86±5.13 51.32±4.82 43.62±4.25 58.32±4.82对照组出院时 出院3个月实验组出院时 出院3角色功能 51.83±3.18 60.25±5.88 52.38±2.86 68.36±2.88认知功能 47.97±3.34 58.35±2.86 45.96±4.34 65.35±2.86情绪功能 66.52±4.86 73.55±4.68 68.32±4.86 80.55±3.68社会功能 53.78±3.25 57.65±3.58 54.38±3.28 63.65±3.58总体健康 55.98±3.26 61.22±3.38 53.18±3.22 67.22±3.38
表2结果经t检验显示干预前两组间EORTC QLQ-C30分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3个月复查,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EORTC QLQ-C30值均有升高,说明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干预后观察组的EORTC QLQ-C30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家庭护理干预可改善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3.1 鼻咽癌治疗对患者疲乏的影响 疲乏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观症状之一,疲乏的相关因素有:癌症治疗、贫血、药物、恶病质、代谢障碍、心理不适、睡眠障碍、疼痛等[2]。CRF与生活质量两者相互影响,疲乏症状明显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3.2 家庭护理对鼻咽癌患者疲乏的影响 鼻咽癌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康复治疗。在出院休养期间,针对引起鼻咽癌患者疲乏的原因如贫血、营养不良、睡眠障碍、放疗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引导家庭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加强营养、督促患者参加有氧活动、加强康复锻炼等自我护理活动,有效地减轻患者疲乏,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3 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家庭护理中,护士的角色不仅是患者的照顾者,更是患者和家庭的健康教育者、咨询者和管理者[3]。家庭护理干预能强化鼻咽癌患者的遵医行为和培养其自护能力,有助于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护理,帮助患者在居家的环境中疗养和康复。家庭护理是从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为整体护理的护理形式,让护士走向社区、走向家庭,是医疗护理活动的跟踪后继服务,开展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4]。
[1] 邓卓霞,杨红叶,周富玲,等.鼻咽癌患者及家属同期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11(21):62.
[2] 任晖,王建明,马双莲,等.癌因性疲乏[J].肿瘤防治研究,2001,28(5):409-411.
[3] 覃惠英,尤黎明,万丽红.家庭护理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3,9(17):1009.
[4] 冯正仪,戴宝珍,顾沛,等.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