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实践①

2012-09-21滕少康黄建斌陈桐君许一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解剖学课程标准

滕少康,黄建斌,陈桐君,许一超

(福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E-mail:tskclz938@yahoo.com.cn)

高职医学院校(简称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人才模式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为代表,已经尝试对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了统一和规范。而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尚无与之适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为此,我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以专业为导向,紧密结合专业岗位能力需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标准,加强教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进行了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实践,为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适应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国内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结构上兼顾眼科及其相关医学基础和工科技能,毕业生既能从事眼镜行业专业验光、配镜业务,又能协助临床眼科医生开展眼视光技术工作。这是目前逐渐被绝大多数医学高职院校接受并采用的区别于工科学校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必须作出相应改革,以适应培养兼具眼镜行业、临床视光“复合型”技术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 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标准

本校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安排在第1学期完成教学,课程总计54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30学时。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组成,掌握正常人体的各系统、器官、组织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理解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视器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以及眼视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以专业为导向,以够用、必需为原则,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如“基本组织”部分以四大基本组织的基本特点为基础,以眼睛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为重点,略过胚胎学部分内容,简单了解眼睛的发育。“运动系统”部分与眼视光技术专业关系不甚密切,主要讲授骨与骨连接的概述部分,肌学的概述部分,仅要求学生对此有一个大概、轮廓性的基本了解。而“内脏学”,主要以实践课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室,直观观察标本和模型,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基本组成器官有感性的认识。删除淋巴系统,保留心血管系统。主要讲授心脏的外形、位置、心腔、心包等相关知识。本课程的重点自然是眼睛—视器,安排16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之比为1∶1,要求学生掌握眼球外壁结构、内容物,眼的动脉、静脉,眼球外肌的形态与相关支配神经的功能等知识。启发学生结合解剖知识理解近视形成的机制,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形成的解剖学基础。诱导学生思考眼球外肌运动与神经的相互关系。通过内容的专业导向,在有限课时里,优化课程机构,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标准。《人体解剖学》课时分配见表1。

表1 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课时分配

3 加强教材建设

截止目前,国内尚无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专用教材。为此,课题组结合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体现专业特色,同时也着眼于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整合课程内容,自编了校内讲义。讲义根据课程标准,删除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精简与后续基础医学科联系的内容,避免交叉重复;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系,在每一章节后面安排一定量的启发性、探索型题目。如,给出一个近视的简单病例,让学生尝试分析其形成机制、涉及的解剖结构等。讲义努力体现专业化、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4 丰富教学方法

高职毕业生,不仅必须具备高端技能,突出的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提倡重实践,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启发性教学和“主导-主体性”教学方法的应用。

4.1 启发式教学

4.1.1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形态与功能的联系、解剖基础与眼视光专业知识的联系,努力让学生在思索中打开思路,在纵向、横向联系中点滴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标本、模型实践,不断加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眼视光专业相关解剖知识。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标本、模型。

4.1.2 教学侧重点 在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践课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特别注重两个方面:一,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知识传授深入浅出。严格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如绪论部分,我们确定学科定义、基本术语为本章节重点,设计图片形式例举解剖学发展历史中的名人,设计学生以身体、姿势示范标准姿势,设计教师以师生互动形式教授难点:方位术语。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但并不完全依赖多媒体。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充分利用图片、动画、视频,能使教学更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当然是本学科教学的重要选择手段。但是,在进行一些理论内容讲授,特别是涉及形态与机能联系的内容时,我们并不盲目、单一使用多媒体,而是适当利用一些板书,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此外,标本和模型,也是人体解剖学的理想学习工具。

4.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4.2.1 培养途径 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

4.2.2 培养方式 我们在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力图实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归纳训练学习。学生必须灵活运用知识,纵横联系,交融渗透。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大量自学,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归纳总结,逐步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3]。

5 构建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我们重构了《人体解剖学》学生学习效果体系,力图实现知识、能力评价与情感成长评价相统一,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统一,师生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统一。即不仅关注学生对解剖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以及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发展;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解剖知识、技能的结果,还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参与度;不仅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评、互评,即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通过提问、作业、讨论、标本观察、活体定位、理论考核等,从学习态度、感知能力、实践技能、动手能力、理论考试、努力程度等多方位进行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我们实践眼视光技术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坚持以专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特性,教学内容上以够用、必需为原则,同时兼顾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上丰富多样,力图为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也可为眼视光技术专业其他基础医学课程的专业化改革提供参考。

[1] 郑琦.培养“医工结合型”眼视光技术特色人才的探索与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5-7.

[2] 倪红梅.启发式教学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11-13.

[3] 李洁.高职高专“医学基础”课程建设探索[J].当代医学,2009,156(1):37-38.

猜你喜欢

人体解剖学解剖学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探讨
转型背景下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人体的吸收功能》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