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以平顶山市为例
2012-09-20梁亚红钱宏胜
梁亚红,钱宏胜
(平顶山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旅游业是城镇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城镇是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空间载体和旅游服务中心。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旅游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不断深化,城镇化和旅游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被众多学者所关注。[1-7]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城镇化进程,成为可能和必然。
1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关联性
城镇化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要素支持、环境支持、智力支持、资本市场的支持、形象传播支持、网络体系支持和现化化的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支持。[5]旅游业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人口聚集的动力,并凝聚了人气;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文化冲击,也为城镇化进程打下了思想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非农就业岗位,促使居民的居住地点、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为城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有效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城镇相关产业产生连锁反应,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旅游业的“吃、行、住、游、购、娱”等方面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在城镇化中起主导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一部分必要的资金,同时,旅游业对外宣传的“绿色名片”作用,也为城镇化建设吸引到更多的外来资金、外来项目。
2 .平顶山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
平顶山市1957年建市,总面积7882 km2,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根据以人为本、整体性与综合性结合、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取平顶山市人口、经济、地域景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社会等方面的24个指标,构建了资源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利用专家打分,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级指标权重(见表2)。依据经规范化处理后的数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行加总,计算公式:
式中,Fi:某因子经层次总排序后的权重;Qi:经规范化处理后的某因子的得分。
由表2可以看出,平顶山市城镇化发展状态良好,经济城镇化水平和地域景观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相对较为稳定,生活方式城镇化和社会文化城镇化水平较低。
3 .平顶山市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分析
3.1 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
城市产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相互影响,互为因果。2011年平顶山市城镇化率为43.1%,全国城镇化率为51.27%,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城镇结构弹性看(见表3),自改革开放以来,结构弹性均小于1[8],说明平顶山市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
从表4可以看出,平顶山市三次产业比为8.8∶67.0∶24.2,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而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为52.9∶22.8∶24.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较大,超过了50%,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分别为 22.8%、24.3%。
由此可见,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可能是影响就业结构不协调和城镇化滞后的根本原因,从结构偏离度数亦可证实这一点。
3.2 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
平顶山市小城镇发展比较粗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其主要表现:城镇发展“圈地”现象严重,通过圈地把农村用地划归为城镇用地,其产业结构、生活方式依然保持农村特点;城镇职能结构不明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服务功能较弱;人口就业能力不足,投资条件有待改善。
表1 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表2 典型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测度
表3 改革开放以来平顶山市城镇结构弹性变动(AX)
3.3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
平顶山市资源开采和煤电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产业布局不合理,环境治理滞后,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镇人口转移动力,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表4 平顶山市2011年产业结构及结构偏离数
3.4 城镇管理水平不高
城镇管理粗放,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城镇功能分区不明确;交通堵塞严重;乱搭乱建、违法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问题突出;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出店经营、马路市场等现象普遍;社区管理缺失和市民参与度不高。
4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4.1 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普查显示平顶山市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133个基本类型。基本类型约占85.8%,在河南省排名第二。共有旅游资源单体4205个[9],数量丰富,而且优良旅游资源单体918个,质量也相当高。种类多样的旅游资源,为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主要的自然旅游资源有石人山、平顶山、石漫滩水库、昭平湖、温泉、地质遗迹、生态园林风光、汝州怪坡、白龟山水库等。主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应国墓地、风穴寺、香山寺、红石寨、清凉寺村汝窑遗址、三苏坟、叶县明代县衙、墨子故里、马街书会、知青园、刘姓叶姓发源地、昆阳故城、宝丰赵庄乡魔术等。还有工厂、企业等工业场所可以作为开发“工业专项旅游”的旅游资源,如平顶山煤矿、宝丰酒厂等。根据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开发垄断性旅游资源的机会成本比开发非垄断性旅游资源小。[10]因此,平顶山市在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中比较有优势。
4.2 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现有旅行社62家,旅游星级饭店32家,星级旅游餐馆8家,国家AAAA级景区2家,AAA级景区9家,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206家,农家乐120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万人。香山寺—下汤温泉度假区—大佛景区—尧山黄金旅游线路和伏牛山风光游、寻根谒祖游、古建文化游、佛教文化游、休闲度假游、都市风光游、汝瓷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温泉养生游等九条特色旅游线路,深受广大游客和业界的好评。“游尧山、拜大佛、浴温泉”已成为河南省旅游的黄金产品,平顶山市正在成为游客心目中重要的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和医疗养生的旅游目的地。2012年旅游业总收入90.28亿元,旅游综合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发挥。
4.3 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作用不突出,核心吸引物特性不鲜明,优质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到位。[11]三是资金投入不足,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显偏少。四是产业链条不完善,“食”缺乏特色,“住”酒店档次、位置不协调,“购”缺乏易携带的商品,“娱”缺少娱乐项目,旅游创意产业基本空白。五是市场主体不强,现有的旅游企业普遍弱、散、小、差。
5 .推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5.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处于新建、成长(或青年)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城镇化发展较快时期,要加强资源、人口、环境的整体规划,注重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市结构的合理优化布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好前期准备;处在鼎盛(或壮年)期的资源型城市,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与产业转型的最佳期,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完善产业链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处在衰退(或暮年)期或资源失去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要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引进外资和项目,设法将区域外的工业活动有选择、有步骤地诱导到资源型城市,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综合性城市的转变。[12]
5.2 发挥城镇化与旅游的互动作用
资源型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过程和资源特点,明晰城市发展定位,发挥城镇化与旅游的互动作用,分别以旅游型、文化名城型、农业生态型等新的城市形象展现自己,促进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协调快速发展。
5.3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旅游网络建设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镇人口素质和城镇整体服务功能。发挥网络在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游客流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加强旅游景区与依托城市的空间互动关系,顺势连接市区和郊区景区,保持拓展空间与原有城市空间的一体化。
5.4 发挥政府在城镇化和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是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人口向城镇聚集,剩余劳动力向旅游业转移;二是鼓励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特别是制定政策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三是搞好城镇美化运动,树立良好的城镇形象,做好城镇营销;四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市场化运作。
5.5 注重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学划分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以采矿塌陷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做好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试验与示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对耕地、水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周少雄.试论旅游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4(2):55 -58.
[2]李璐芳,谢春山.旅游城市化现象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166-167.
[3]徐洁,华钢,胡平.城市化水平与旅游发展之关系初探: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间序列动态计量分析[J].人文地理,2010(2):85 -90.
[4]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雷山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30-18535.
[5]杨昌鹏.贵州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265(1):76 -79.
[6]刘嘉纬,蒙睿.关于旅游业对西部城市化动力驱动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9(5):156-160.
[7]彭鹏,周国华,王凯.张家界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5,25(1):73 -76.
[8]梁亚红.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城市化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31-33.
[9]平顶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平顶山年鉴2004[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10]梁亚红,张久铭.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平顶山市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6):133-135.
[11]梁亚红.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初期的政府主导战略探析:以平顶山市为例[J].社会科学家,2007(5):133-139.
[12]梁亚红,刘嘉俊.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25(3):16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