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趣味游戏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2012-09-19孙俊华
孙俊华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因此,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
【关键词】趣味游戏;幼儿教育;自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古语曾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说明从小培养幼儿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们“转”。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美国儿科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来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思考,易受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陈鹤琴先生曾经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因此,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用怎样的方法培养?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支持幼儿建立自理意识
环境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启蒙教师,能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适宜的环境能吸引幼儿探索思考、参与实践,从而开启智慧之门。因此,教师可以试图改变区域活动中的环境,让环境变得有趣味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中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
例如,可以把娃娃家尽量布置成家庭的环境,创设切菜、洗菜、抱娃娃、哄娃娃等情境,让幼儿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体会自己动手做事的乐趣,增加他们的自理意识。在区域活动中,用碎布料做成一幅“图画”,上面的小花、太阳、小草、小鱼等都可以由幼儿自己动手扣上去。在这幅图画中还配有简单的故事,幼儿可以边听故事边完成“图画”,这样既锻炼了扣扣子这个简单的动作,又让幼儿充分地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增强了自理意识。
二、利用“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方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全方位发展。对于3~4岁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注意力在欢快的心情下高度集中,身心发展能达到最理想的模式和状态,能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就可利用好玩的游戏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根据幼儿兴趣点,创编生活游戏
天气冷时,幼儿睡觉前要自己脱衣裤,对于这些家里的“小皇帝”们来说是有困难的。在日常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玩小汽车,喜欢学爸爸的样子开汽车,由此,我设计了“小小汽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幼儿愿意动手尝试。
我找来了一些五颜六色的大裤子(方便幼儿穿脱)让幼儿先来看看“山洞”里可以看到些什么,幼儿说看到自己的同伴,看到老师,看到玩具……接下来,我就让幼儿“钻山洞”,边钻边说:“小火车钻山洞,一下钻进去了,又一辆小火车钻进山洞……火车到站了,大家都起来要出去走走了。”于是幼儿就站起来,屁股扭一扭,把裤子提一提,在边玩边做中完成了穿裤子的任务。
2.利用角色体验,引导幼儿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方法
每次午睡时,幼儿都会把脱下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往床垫底下一塞,床垫立刻变成一座高高的小山,怎样才能让幼儿把这些衣服放在床垫下变成小枕头呢?这时,我又玩起了“保护小宝宝”的游戏:“爸爸妈妈都不在,小宝宝很害怕,大家一起来保护他吧!家里一共有四扇门,一起来把这些门关得紧紧的。先把宝宝的房门关掉(两片衣襟对齐折叠好),然后把客厅的房门和防盗门关好(两只袖子折叠好),最后要把楼下的大门也关好(衣服下摆和衣领对折),四扇门都关好了,宝宝在家里就很安全了。”游戏结束后,幼儿都能认真地把衣服叠成小枕头。幼儿在一次次实践中渐渐掌握了原本枯燥单调的生活技能。
3.利用儿歌、故事对幼儿进行引导
幼儿喜欢玩水,玩泡泡。在洗手前,我让幼儿都集中到水槽旁看变“魔术”。一边变“魔术”,一边念儿歌:“小手水里冲一冲,拿块肥皂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手指缝里搓一搓,咦!变出许多小泡泡,泡泡被水冲走了,我的小手干净了。”观看“魔术”后幼儿有了尝试的愿望,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洗手的正确方法,也知道肥皂的用途了。
好奇、爱模仿、想说话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有趣的情境、故事和儿歌,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
三、增加家园“趣味”互动,帮助幼儿巩固自我服务的方法
增强幼儿的自理意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做到家园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家长们往往很迷茫,不知道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此,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裤子变小了”引导幼儿自己折叠裤子的方法和步骤;“‘小汽车送货”形象地把小手比作小汽车,从衣袖钻出去再把衣袖往回拉,引导幼儿自己把反掉的衣服翻过来;“小鞋子生气了”在鞋子上各贴一张幼儿拉手(或拥抱)图案的贴纸,如果幼儿穿对了贴纸就手拉手或抱在一起,如果幼儿穿反了鞋子,贴纸朋友就碰不到一起会生气。通过游戏的介绍,家长也了解了幼儿园里的学习方法,更积极地配合教师,使学校教育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
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是伴随着幼儿年龄特点而不断调整的,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意识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要不断地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做到心灵而手巧。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