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动创造灵动的高中语文课堂
2012-09-19陆巧娟
陆巧娟
【摘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征,而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课堂,本文从善用激趣语言、精心设计目标和巧用提问卡片等三个互动阐述如何创造灵动的高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互动;灵动;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实践中,笔者总是切实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创新,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互动”。
一、善用激趣语言,营造和谐的氛围
如果把讲台视作舞台,那么课堂里就不该是教师在认真地上演“独角戏”,当教师“孤独站在这舞台”时,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事实上,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课堂上参与其中,这就需要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开口、勤于思考呢?教师的语言激趣非常重要。
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学生学习语文的难度系数不大,但由于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在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鼓励,在与学生交流时,要置学生于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同你倾心交谈,达成共识。在教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篇较有深度的哲学随笔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把握庄子“对人类怜悯”的精髓,我从“庄子钓于濮水”的寓言引入,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话匣子,学生很快理解了庄子“否定功名、崇尚自然自我”的思想,从而也真正明白了他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可贵品质,我见机行事穿插了一些生活中与庄子思想相联系的地方,比如道家思想的延续、儒释道思想的比较等,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全然没有一见庄子就沉闷的不堪,在一连串语言的激发下,课堂居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蓬勃生机。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课堂上生活化的语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与生活的联系中学习,学生的兴趣点被逐个激活,积极性被全面调动,通过自己的活动去理解、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受思想教育,学生开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精心设计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必须由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授鲁迅的《祥林嫂》一课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理解当时社会吃人的本质”上,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引导学生调查祥林嫂的死因,在“最佳福尔摩斯”的激励下,学生深入研究文本,共同探讨问题的本质,最终找到了导致祥林嫂凄然死去的真正原因。为了更好地达成目标,我又围绕目标设计了一连串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文章。而在教授莫泊桑的《项链》一课时,整堂课都是为解决三个问题服务的:1.故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项链是假的;2.“我”眼中的玛蒂尔德—— 一个惹人争议的女子;3.故事的主题——“我”从项链得来的启示。在热烈的讨论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交流,也真正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教与学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更有方向性。
三、巧用提问卡片,让课堂活力四射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无论你如何启发,学生就是启而不发,这样一来,高中语文课堂就完全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对话,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等各方面的对话,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不肯开口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总是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主要从课文的思想内容、现实意义、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等角度出发,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学生互问、师生答疑的方式解决。在高三文言文复习中,我干脆让学生将课后做题过程中的疑问制作成提问卡片,整堂课我的任务就是答疑并对学生的问题质量进行评判。每当释疑的时候,课堂气氛就十分活跃,不时有同学站起来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还会发生严重的分歧。经过学生们的讲解、讨论和我最后的评述,学生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提问卡片的设置,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而非看客,而教师在课堂中仅仅充当主导作用,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课堂一改以往的沉寂而显得生机勃勃。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逐渐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是活动的基本要求。通过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只有变老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才能创造出灵动的课堂,才能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