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价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012-09-19王小婷刘海涛
王小婷,刘海涛
(滁州学院 a.学生处;b.科技处,安徽 滁州 239000)
1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内涵
在管理学上,绩效考核是对被管理人员完成目标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实践证明,绩效考核是实现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各级政府机关通过对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有利于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管理,优胜劣汰,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必要的监督。大学生村官相比公务员而言,在政府管理和政策制定上有类似公务员的模式,但在工作内容上更有其自身特点:工作环境主要为农村,较为基层、复杂,办公条件受地域限制;工作对象主要为农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新思想、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速度慢;工作内容主要是为村民服务,事务更为琐屑和生活化,协调沟通难度较大。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实施绩效考核和管理要结合这些特点,并借鉴公务员的一些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和实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目前安徽省公务员工作考核比较通用的内容和标准,主要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以自然年度为时间截点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安徽省公务员考核办法和2011年印发的《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办法》(试行)为参考,构建一套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考核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估方案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它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村官们的能力和工作适应性等方面的情况,并作为奖惩、培训、辞退、职务任用与升降等实施的基础与依据。
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目标性、导向性等原则外,还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操作简单、便于评价等原则。
2.2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是总目标,子目标包括思想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业绩4个方面。每个子目标设立若干个具体指标来反映,于是便构建成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详见表1。
2.3 基于层次分析(AHP)法的指标权重赋值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重要性判断,再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值的合理性检验并最终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其中,德尔菲法,是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也俗称专家打分法或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Sat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层次,同一层次内部两两对比得出指标的权重,再由最低层次逐级到最高层次的层层分析计算,得出各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数。它是通过数学的方法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的一种决策方法。
指标权重的确定。步骤如下: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出各层次中的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最后确定出指标层中各指标的总权重(用Wj表示第j个指标所占的总权重值,见表1中列4),总权重之和为1。
表1 大学生村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3 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方法
本文以对某位村官A的单一年度绩效评估为例对综合评价的思路和方法加以说明。以图1的指标体系为测评依据,采用360度绩效考核模式。360度绩效考核主要是全方位、多元化的选取参加评价的主体,能减少因评价主体单一化而导致的结果不合理。
3.1 不同评价主体的确定及实施测评
在年度考核时间内,以图1的指标体系为测评表,参与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主体1-A的上级(乡镇领导、村两委)、评价主体2-A的同级(同事,或同一乡镇村官)、评价主体3-A的工作对象代表(按比例随机选取若干名村民)、评价主体4-A本人(自我测评)按照测评表打分评定。其中,评价者不用考虑每个指标的权重值,每一指标均以百分制打分,这样可以简化村民对指标的理解,简单参加测评人员的操作。指标值的综合评价统计计算可以由绩效考核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中的EXCELL软件来完成。每类评价主体中均有若干名参与者,本文按照评价主体1(例如选取5位领导),评价主体2(例如选取8位同事),评价主体3(例如选取10名村民代表),评价主体4(1人)来进行发表格测评。
3.2 各类评价主体的单指标分值及综合分值计算
通过统计整理,得出4类评价主体对应的各单一指标评价分Dnj(Dnj表示第 n(n=1,2,3,4)类评价主体的第j个指标的评价平均分),Dnj=此类评价主体对该指标的测评总分/此类评价主体人数(表1中列5—列8中数据为Dnj分值)。4类评价主体的各综合评价分值 Zn (表 1中的 Zn为:Z1、Z2、Z3、Z4)为各类评价主体中所有单一指标评价分的加权之和, 即 Zn=∑Dnj*Wj。 如表 1中,Z1=86.21,Z2=84.31,Z3=82.36,Z4=84.81。
3.3 绩效考核的综合计算
上述四类评价主体按照其角色的不同在综合评价的合成分中所占的比重也各不相同。其中,评价主体1-A的上级,对A是直接领导和管理,对其平时工作表现和完成工作情况了解较多,也具有着监督和指导责任。因此,评价主体1应占权重较高,测评分数占总合成分的60%。评价主体2-A的同级,主要是A的同事,或者邻村其它村官,平时工作联系紧密,对其思想和工作态度等较为了解,但是测评时容易受个人偏好影响,故评价主体2的权重不宜太高,测评分数占总合成分的10%。评价主体3-A工作的村民,对其平时工作中服务态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着亲切的感受,也有着其比较直观的理解,但容易受自身视角和文化水平影响,故评价主体3的权重把握较为微妙,本文取其测评分数占总合成分的25%。评价主体4-A本人,是自我评价,主观性较强,故在总测评中权重不宜太高,自评分数占总合成分的5%。
用公式表示,村官A当年度的绩效考核综合总分为:
如本文中,A的JX得分为Z1*60%+Z2*10%+Z3*25%+Z4*5%=84.99,即村官A的最终绩效考核综合总分为84.99。
3.4 指标层单指标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为了便于对A村官的绩效管理,分析其在各方面的优劣势,查找具体原因到底出现在哪方面,还可以计算指标层中第j个单一评价指标的综合得分 (=D1j*60%+D2j*10%+D3j*25%+D4j*5%),见图1中的列9。列9的数据之和应是与JX分值是等同的。如对A村官而言,从列9中可以看出,其“组织纪律性”、“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中的各指标得分都较高,但是其在“创业富民活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方面得分略低,以后可以在这些方面加强改进。
3.5 绩效考核结果分类
以地区或县为单位,可以根据村官的绩效考核综合得分按比例划分优劣档次,如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作为评奖表彰的依据。
4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的合理转化和利用是发挥绩效考核作用,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的关键。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要对大学生村官的过去工作进行评价并对其将来产生影响,目标是要来发现和改进大学生村官们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增强积极性和压力感,激励他们不断进取,以促进其成长和发展。
第一,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在可以获得数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际测评。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测评调查表的样本或参考,评价的模式和综合评价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绩效管理者提供一种考核思路,实践中评价出的结果可以为政府或有关组织管理部门在进行大学生村官评估、奖惩、辞退、提拔时提供数据参考。
第二,通过考核,有利于量化分析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情况。通过定期开展绩效考核,构建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数据库,可以直观的、系统的、量化的分析每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便于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纵向比较是指对村官工作者本人近几年的成长和工作绩效的评估;所谓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段不同村官之间的工作实绩的对比。通过这种横纵向对比,有利于管理者系统掌握村官们的整体工作业绩状态,并微观把握个体的成长发展情况;有利于村官本人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了解自身工作在同行中的成绩和水平。
第三,对绩效考核结果定期反馈,促进村官的工作绩效提升。通过定期召开座谈或者结果反馈交流会,对考核的综合评价结果和各单一指标综合得分的客观分析,有利于村官们明确改进的方向,设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从而提高工作绩效。对于工作能力差的、组织纪律性不强的,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管理者要加强教育引导或考虑辞退;对于工作能力和各方面表现一般,绩效考核连续几年没有进步的,管理者要帮助分析原因,给予关心和指导,鼓励其不断改进;对于工作表现较为优异,绩效考核优秀或良好的,管理者要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以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并在村官中适当树立模范典型,以先进带动后进。
第四,考核结果要真正与薪酬、待遇、晋升、培训等挂钩,避免流于形式。考核不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例行公事,也不是完成测评、算出绩效考核分数、召开大会表彰先进就宣告结束了。绩效考核,一方面要对结果有深入的反馈和分析,另一方面也要与个人的薪酬、待遇、发展紧密挂钩。要建立绩效考核导入机制,要把绩效考核的理念导入到整个村官的工作管理中去,真正实现绩效管理,以发挥绩效考核的实效。
第五,配套绩效考核结果申述制度,使绩效管理更趋合理化。大学生村官对考核结果不满或者认为考核者在评价上不公平、有失公正,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提出申述。这是在制度上促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合理化,达到提高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作用。处理申诉工作一般是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在处理申诉时,要注意尊重申述个体,要认真分析其所提出的问题,找出原因;要把处理申诉过程视为互动互进的过程,不要简单地认为个体申诉是“个体有问题”。最后,应当把令申诉者信服的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本人。
[1]胡跃高.大学生“村官”发展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N].光明日报,2008-03-25.
[2]杜栋.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谢力宁.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2):43-45.
[4]王兆萍.大学生村官绩效管理实施研究[J].理论与改革,2011(1):99-101.
[5]赵永建.大学生村官对其工作环境满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621 -5622,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