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教育

2012-08-15陈社教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想象教学学生

陈社教

(吕亭初级中学,安徽 桐城 231423)

无论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不能缺失想象,有了想象阅读才能更精彩,作文才能更灵动。

1 再造想象——让阅读更精彩

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它可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图样、图解、符号等)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阅读,不只是单纯的接受,同时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活动[2]。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再造想象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媒介反映生活的,其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不同于舞台、影视艺术形象。其次,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艺术化的反映,把丰富的客观内容浓缩于典型形象之中。此外,许多文学作品含蓄、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阅读者只有通过想象、再创造,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再现于自己的脑海,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才能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进而再感知典型形象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或感知那言外之意,景外之景,才能进入阅读水平的较高层次——欣赏,领略作者的所感所悟。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1 小说教学:创设形象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地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主题。那么作为教师面对这一文体的教学,就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能力,依据文字、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出自己感悟出的新形象,从而把握文中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进一步理解主题。如我教学《变色龙》时,我请学生根据平时在影视中或生活中所见的,人物在涉及到一己私利时,在不同场合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嘴脸。让学生把奥楚蔑洛夫与现实中势利眼组合起来,想象契诃夫笔下的主人公:在围绕狗主人身份变化时那种明显变化的丑态,这样学生会感悟真切,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现实生活中那各种情境:有趋炎附势的、有狗仗人势的、有欺侮弱小的、有见风使舵的等。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复活。

1.2 诗歌教学:形成画面

一般说来,诗歌创作追求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老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一行行诗句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帮助学生把平时的生活知识和情绪记忆与诗歌的艺术形象联系起来,展开想象,获得审美感受。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上阕“北国风光,……分外妖娆。”这里诗人借助于想象的羽翼,创造性地勾画了一幅雄伟、瑰丽的艺术画面,呈现于读者面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咏诵,结合生活体验,想象诗词所表现的意境,在头脑中再创造出一幅今天北方冬天喜降瑞雪的画面,从而神游长城,犹如亲临其境,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感情:赞美祖国壮丽山河,读者自然受其感染,心气豪爽,精神奋发,立志为祖国献出青春和热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 散文教学:进入意境

写景抒情散文,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学生头脑中就没有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学生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如教学鲁迅的散文诗《雪》时,首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点燃学生感情的火苗,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设的意境之中。八年级语文教学用书[3]58-59写出:作者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还有孩子们在塑雪罗汉。无不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描绘出令人欣喜的场景。接着作者用“但是”一转,在读者面前又展示了一幅北方雪景图:雪花“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蓬勃地奋飞”“决不粉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有着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学生只有进入散文的意境之中,才能明白作者对比图景的目的,不是为写景而写景,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人要有坚守自身的品质,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

1.4 戏剧教学:扮演角色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教学这类作品,我经常指导学生扮演剧中角色,以课本剧的形式再现戏剧情节、戏剧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参与戏剧实践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风格再现剧情、再现场景,这比学生课堂朗读的效果好,有利于创设情境,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的能力。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就事先确定好学生扮演的角色,角色确定以后,每位同学就会进入角色,精心策划编排剧情、把握角色的性格特征,然后,演出时根据自己的想象、知识经验、演出独具风格地角色来,并且让剧情合理展开,让全班同学大饱眼福,同时就在编演的过程中,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到了剧中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夏洛克的贪婪和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精神。这样大胆放手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同时又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知识。

2 创造想象——让写作更灵动

写作过程是一系列创造想象的过程[1]。创造想象是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描绘,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在构思故事情节的想象,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的想象,科学家在预见研究成果时想象等等,都属于创造想象。如茅盾创造出来的“吴荪甫”这一具有独特性的新形象,是经过选取材料,综合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的特点,高度创造性构思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来的。现实生活给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需要创造想象,才能使写作更有灵动性: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2.1 学写童话

近几年来中考出现了话题作文,而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学生可以选择擅长的文体来扣住话题,表现主题。大半话题都可以选择童话的形式来行文,赋予故事主人公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写童话其实是为了影射现实,能达到吸引人的效果。如以“坚守”为话题,有一位学生拟题为“坚守心中那一缕阳光”。文中写一粒蒲公英种子那艰辛的旅途,因为她心中有“一缕阳光”支撑着,她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儿,反映出“坚守自己心中的阳光,收获幸福的果实”的主题。小作者联系现实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那一路艰辛描绘得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文中这种想象形成的新形象,不侧重于外在的形象轮廓,而侧重于内在的精神韵致,用中国古人的话讲“象外之象,景外之景”[4]。另外,童话作品的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让作品新颖别致,夺人眼球。

2.2 续写文章

续写就是在原作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出新的情节,使读者加深对原作的印象,得到新的启迪[5]。对中学生而言,续写是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丰富想象,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项作文训练.如学习《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续写,写出孔乙己死时的具体情节、场面来,更深刻地表现出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科举制度的毒害。结果不到一节课,大多数同学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的情节合情合理,符合原作的创作意图,能更好突现主题。如有位同学续写的情节是这样的:“第二年科举考试成绩揭晓的那一天,丁举人正领着一队人马向新中的举人报喜,这里又饥又饿的孔乙己正在路上用两手爬行,还来不及躲闪,就被这一队人马踩死在路上。”小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续写全文,能更好地突出主题。科举制度造成了知识分子的两种命运:爬上去的,就可以行凶作恶,作威作福;没有爬上去的,只得任人欺压、凌辱,甚至被人夺去生命,从而有力地说明了孔乙己的悲剧是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造成的。由此看来,这样的续写对丰富学生想象力,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不无禆益的。

2.3 展望未来

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这方面的想象[4],如让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2040年故乡》《假如我是 》《三十年后的祖国》等题目,主要是借助想象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世界,去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学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创造新的形象。如有位学生写《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文中写到我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国际事务公平公正,关爱、帮助落后国家,让和平之花开满世界每个角落;我要大力发展科学,尤其是医学和气象学、地质学:让疑难杂病都能有所医治,让恶劣天气能事先预知,让地震、海啸、火山不再危害人类;我要大力发展慈善机构,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爱。小作者能结合实际,想象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人称赞。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造想象能力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只要引导得法,放开手脚,就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

[1]张焕庭,李铮,郭亨杰,等.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93-95.

[2]李槟.浅谈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1991(5):8-9.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八年级(下册)[M].2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8-59.

[4]郭晓安.想象: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M]//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0:23-24

[5]张华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例谈作文写作教学的续写[J].语文教学通讯,1994(2):31.

猜你喜欢

想象教学学生
快乐的想象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赶不走的学生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