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训练效果的研究
2012-09-19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68
□ 王 鑫(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陕西 西安 710068)
本研究通过等速测试方法对普通体育生相同负荷训练后优势腿与非优势腿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测试分析,得到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参数,并根据此特征为力量训练提供一定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2009级男生15名为测试对象,对左右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均进行测试,所测运动员均未受伤。受试着基本情况,年龄:22.2±2.64(y),身高:177.5±7.76 (cm), 体重:69.44±16.08(kg)。
1.2 、力量训练方法
共计6周,每周训练5次。每次的任务有深蹲负重,负重重量30kg,深蹲10次为一组,在13s内完成,连续做5组,每组完成后要加速跑30米;双腿跳箱跳深(40cm),一组10次,在13s内完成,连续做5组。
1.3 、研究方法
1.3.1 、测试方法
测试采用Isomed2000膝关节测试方案,严格按照实验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固定和测试。并在测试前进行重力补偿。
1.3.2 、实验测试仪器 德国ISO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
1.3.3 、测试内容 膝关节等速测试向心收缩,其关节角速度均为60°/s、240°/s,每个速度重复1组,每组5次,组件间隔30秒。在选择测试角速度值方面,本研究参考了以前的研究文献,同时本研究认为角速度60°/s时测试的肌肉力量代表膝关节基础力量,240°/s代表快速力量。
2 、研究结果
表1 :膝关节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峰力矩屈/伸比值
表1可以看出训练前男子在60°/S角速度下两侧肢体屈肌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伸肌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峰力矩在240°/S角速度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屈伸肌群力矩值差异不显(p>0.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训练后在60°/S角速度测试中优势侧和非优势侧腿屈肌群的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伸肌峰力矩差异显著(p<0.05),在240°/S的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差异不显著(p>0.05)。在快速运动中神经有选择性的募集快肌纤维,产生较小肌力,六周的力量训练对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从表1可以看出训练前后优势侧60°/S角速度下屈肌峰力矩增长值为12N.M,伸肌增长值为11.1N.M,训练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240°/S角速度测试中优势侧屈伸肌峰力矩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非优势侧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
3 、讨论与分析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首先体育学院大学男生训练之前的优势腿与非优势腿的力量在60°/S的角速度时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多数人存在的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人体神经系统在动员优势腿的运动的时候,神经系统具有先天的优势,可以动员较多的骨骼肌细胞的数量,因此优势腿的力量较大。而在240°/S时优势腿与非优势腿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等速向心高速状态下,由于肌肉工作时间短,神经可能仅激活肌肉中的快肌纤维,参与活动肌群的肌肉可能未完全被激活,因此产生肌力较小。由于时间较短,神经冲动发放较少,优势侧神经系统的特点没有被发挥出来,因此两侧的肌力均较小而且无显著性差异。发现训练前后优势侧与非优势侧60°/S角速度下屈肌峰力矩与训练前后相比明显增长,差异显著(p<0.05);240°/S 角速度运动中屈伸肌峰力矩(p>0.05)差异不显著;说明本研究采取的相同负荷训练方法对于人体的慢速力量(60°/S时的力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快速力量的增长不明显,这可能主要与选取的力量训练方案具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1看出来训练前后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显著性差异,在很多体育项目中,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膝关节峰力矩屈/伸比值,这是膝关节维持稳定性并预防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膝关节峰力矩屈/伸比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
4 、结论
训练之前的优势腿与非优势腿的力量在60°/S的角速度时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多数人存在的普遍现象。本研究采取的相同负荷训练方法对于人体的慢速力量(60°/S时的力量)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快速力量的增长不明显,这可能主要与选取的力量训练方案具有一定的关系。训练前后的优势侧与非优势侧峰力矩屈/伸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1]李秀芬,冯国群,陈玉娟,等.自然发育下男子膝关节屈伸肌群发展规律的等速肌力测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368-371.
[2]陈文红,王国新.健康青年人肘关节屈伸肌等速重复测试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