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
2012-09-18李淑华赵起锋
李淑华,赵起锋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
李淑华,赵起锋
摘 要:根据青少年成长发育阶段的心理特点,网络游戏成瘾之所以多见该群体,归结于其心理机制。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具有双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方面。应积极探寻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通过心理矫治方法从宏观角度采取预防措施,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网络游戏;青少年;消极影响
李淑华/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讲师,硕士(吉林延吉133002);赵起锋/大连STX集团工程师(辽宁大连116000)。
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现状分析
2009年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显示,网瘾青少年逾2400万,比之前网瘾治疗机构公布的数字增长了10倍[1],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感及价值观偏差,甚至引发心理障碍等问题。
(一)心理学视角
首先,网络游戏制约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健康形成。青少年面临新社会任务、社会冲突和社会要求,他们的任务是建立自我统合和防止统合的危机,[2]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有机整体,确立理想与价值观以及对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尝试性选择。网络游戏运用美学科技等手段创造逼真游戏环境,提供非常规对抗性吸引青少年沉迷,将游戏元素混淆入个人现实行为中,[3]游戏结束后,强烈游戏场景及亲身参与性深刻映射在神经系统中,致使青少年统合不能正确形成及时化解该时期发展危机,导致人格障碍或行为失控。
其次,网络游戏阻碍人格和思维正常发展。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少年时期处于两性极端时期,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心理相对,可变性与固执性心理相对,内向性与表现性心理相对,网络游戏凭借情绪两极性吸引青少年长期沉迷,出现强烈狂暴性、可变性、内向性单方面极化扩张等现象,最终导致情感、人格及思维方面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冷漠、孤独、抑郁、偏激、缺乏动机等问题。[4]使青少年人格形成、个性发展发生明显改变,难以交流合作竞争,长时间瘾于视觉形象思维中,弱化正常发展的逻辑思维。
(二)社会学角度
第一,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青少年学习委顿。网络游戏更能体验亢奋和成就感,将网络游戏作为学业调剂,借助网络游戏来寻求暂时解放,对书本产生疲倦颓靡心理和消极对待学习行为,降低学习知识感知力。
第二,网络游戏使青少年产生疏远现实倾向。陶宏开教授认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同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5]与应试教育相比,网络游戏能迎合青少年不平衡心理,逃避学习现实成为网络游戏沉迷者。
表1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第三,网络游戏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和价值观偏差。中国市场90%以上的网络游戏以暴力和打斗等刺激性元素为主,青少年正从敏感易变性动荡期向成熟期过渡,道德动机逐渐理想化、信念化,刺激性因素诱导易产生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等问题,如表1所示。网络游戏的隐匿性和曲道德性为道德感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提供个人放纵平台,导致青少年道德观弱化或对于网络游戏沉迷过渡。
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原因
2012年6月统计中国青少年网民占26.7%,在网民中占较大比例,且有很大上升空间[6],网络游戏中存在人际关系解构、社会隔离和网络成瘾等诸多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潜移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探究。
(一)心理学角度
1.网络游戏成瘾源于复杂的外部原因。自控能力低的青少年容易把本我在网络游戏中展示出来,使得从受人控制工具向脱离人控制、进而控制人的异化物方向发展,自我和超我控制力在虚拟自我同现实中本我约束力较低。家庭教育亚健康表现在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不良,家长过高期望值与胆怯自信心形成极大反差,网络游戏为青少年提供逃避现实和体验成就平台。[7]受升学压力影响,评价青少年标准发生扭曲,分数成为衡量青少年教育的标签,使青少年丧失信心意志。家庭、学校和社会忽视青少年压力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重要因素,网络游戏本身所固有的诱惑青少年成瘾性以及外部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必要条件。
2.网络游戏成瘾难以抑制的内部原因。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格障碍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充分条件。青少年是生理与心理发展两极失衡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只有顺利渡过青少年非常时期并逐级将各层次需求满足,青少年才能够健康成长。[8]青少年特殊身心发展使得需求难以在现实中满足,因此将网络游戏当做满足需要舞台。消极人格特质是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内部原因,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相关度较高的消极人格特质具有独处、现实生活中成就感低、自卑感倾向重、自制力低等特点。[9]
(二)社会学角度
首先是控制力差。青春初期青少年容易出现思维及行为片面性,心中存在着观众情结,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表现自己获得他人认同。[10]网络游戏可满足青少年欲望及需求,自控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应试教育体制相对滞后。心理学家何林渥斯认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表现叛逆质疑,应试教育模式的诸多弊端导致 青少年不能正常断乳,叛逆现象加重。叛逆期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来实现心理需求,而网络游戏也助长青少年叛逆,恶性循环导致青少年成为网络游戏主力军。再次是生活中缺乏情绪情感交流。互联网带来的现实隔离感增强成为隔在青少年与家人、社会之间的心理之墙,并有逐渐加厚的趋势。父母面对生活工作压力而忽略青少年情绪情感,致使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寻找归属感,成为网络游戏成瘾者。
三、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
(一)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矫治
第一是行为矫正法。行为矫正法是行为主义基本理论,是依据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改正人们不良行为的技术。行为主义认为所有网络游戏成瘾者都没有任何病理性改变,只是存在不适应性行为,可通过削弱不适应性行为出现帮助改善网络游戏成瘾者走向健康。系统脱敏法是行为主义中的经典理论,是通过诱导成瘾者缓慢地暴露于导致神经症情境中,并凭借某些手段以心理放松状态来对抗神经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目的。心理学家Wolpe认为,肌肉放松与焦虑是两个对抗过程,两者不能相容交互抑制,让患者学会某一肌肉放松技术,鼓励患者在放松状态下逐渐地从事焦虑行为有效地进行矫治。
第二是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注重认知模式影响情绪和行为理论假设,认知过程是情绪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情绪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认知有直接联系。理性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经典理论,由Ellis创立,他认为情绪是由经历某诱发事件,个体对这个事件认知、解释和评价所引起,而不是由某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的。借助认知疗法使青少年领悟到引起成瘾原因是基于网络游戏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而非网络游戏本身,与成瘾青少年进行一系列疗后活动加强治疗效果。
(二)预防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建议
首先,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网络游戏空间。相应部门应加强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对于涉及血腥暴力场面的网络游戏限制施行,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检查力度,动员全社会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其次,父母应经常与青少年进行心灵疏导沟通,及时了解狂风暴雨期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及需求,营造更多与青少年互动的时空,提供健康温馨的家庭教育。再次,学校应普设心理健康教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注重情操陶冶,创造良好校园文明环境,同时将网络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态度、价值观,并且提倡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这将大大降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为传统教育打开心门。
:
[1]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R].2009
[2]张轶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心理发展的影响[J].现代传播,2003,(5):93
[3]徐小龙,程春玲,孙力娟.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剖析[J].东南大学学报,2010,(12)(Supplement):226-227
[4]彭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及预防对策[J].零陵学院学报,2003,(1):133
[5]昝玉林.青少年网络成瘾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5,(7):68-69
[6]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2012:16
[7]陈钧宝.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哲学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1,(6):122
[8]程亮.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及其矫治[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42-43
[9]李向华.青少年心理素质与网瘾关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0,(4):50
[10]王凤民.网络对青少年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30-31
中图分类号:G444
B
1671-6531(2012)11-0019-01
延边大学科研项目(012600-6101010101)
:贺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