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木良种基地鼠害调查与综合治理研究
2012-09-18张永禄李长河
张永禄,李长河
(大兴安岭地区营林局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加格达奇165000)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技术推广站于2001年建成林木良种基地725hm2,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杂种落叶松、甜杨、春榆等树种,形成了以针叶树种为主的多树种组成的林木良种基地,为实现林木良种生产基地化奠定了基础。
该林木良种基地、针叶树种平均林龄10年、阔叶树种平均林龄5年,尚未郁闭、处于幼林阶段。2009年秋季、冬季,该良种基地鼠害突发性大发生,鼠口密度大、危害十分严重,鼠口密度每公顷多达8只,平均被害率为5.6%,严重地段多达17.8%,损失严重,该站针对害鼠突发的现实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害鼠种群数量。
1 鼠口密度及危害情况调查
分不同树种调查鼠口密度。设置固定性调查样地,样地面积100m×100m。在样地内设置陷井和捕鼠器,进行实际捕获率调查。捕获情况如下表:
表1 鼠口密度标准地调查表
表2 林木良种基地被害率调查表
2 害鼠种类及活动规律
2.1 害鼠种类、行为形态特征。经调查,害鼠分别为棕背平和红背平两种,以棕背平为优势种,形态特征表现为体形粗胖、体长80~120mm,尾短而纤细,约为体长的1/3,四肢短小,足掌上部生毛,背侧毛长至趾端,足垫6枚。耳较大,但大部藏于毛中。背部由额及背均为红棕色,眼前到吻端为灰褐色,基部亦是灰黑色,毛梢色较谈,背及体侧均杂有黑色。腹面污白色,腹中央微发黄,四肢腹面亦较灰,尾上面与背色同,下面与腹色同。2.2 生活习性。棕背平是典型的森林鼠类之一,能栖息于林区针阔混交林内、杨桦林、落叶松林、栎林、沿河林、台地森林及沼泽林等各类生境,最适宜生境是平缓坡采伐迹地。当森林采伐后可以引起种群数量的增加。洞穴多在枯枝落叶层下及树根下或倒木旁,有时利用腐朽树根的穴洞作为它的洞穴。冬季在雪层下活动,雪面有洞,雪下有纵横的洞道。昼夜均有活动,夜间活动频繁,有时白天亦外出觅食。食性有季节性差异,在夏季喜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冬季及早春食源贫乏时,以种子及植物茎的韧皮部分为食,觅食时常攀登在小枝上,啃咬树皮和植物韧部,大发生年,冬季能将林中幼树和灌木的树皮全部剥光。一般在4月份开始繁殖,每窝平均仔数5~7只,8月份基本停止繁殖。数量高峰期一般在7~9月份。
3 危害症状
樟子松5~8年林龄的幼龄林,呈环状剥皮,一般在距地茎3cm左右的地方。向上部剥皮,有的幼树啃食树皮多达20cm,最严重的将整株权皮全部剥光,一般都在10cm左右。分为两种啃食现象,一种是一直啃食到木质部,将形成层和树皮全部食光,另一种只啃食到形成层,形成层并没有破坏,只是将幼树表皮破坏,啃掉的树皮残渣留在幼树旁,并没有被食掉。
4 害鼠危害规律
4.1 树种不同,危害程度不同
以建成的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树种有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山丁子、甜杨、白桦、春榆等20几种树种,经实地调查,危害程度各不一样,见图1。
以山丁子危害最重,危害率高达9.9%;其次是樟子松,危害率5.6%;其三是春榆,危害率5.22%;兴安落叶松、丁香、甜杨、紫椴均有程度不同的危害,但较轻微;黄菠萝、蒙古栎未见危害。
图1 不同树种危害率调查
4.2 林龄不同,危害程度不同
以樟子松、兴安落叶松、春榆为例,在不同林龄内进行对比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林龄危害情况表 %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林龄,其危害程度各不一样,幼苗阶段危害严重,林龄达到10年时,虽有一定危害,但相对比较较轻微,林龄达到15年后,树木进入郁闭前阶段,危害基本停止。
4.3 不同生境,危害程度不同
鼠口密度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直接关系,为此,对不同立地条件的危害情况进行了对比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生境、危害程度调查表
从表4可以看出,阳坡坡度较大,小气候特点明显,鼠口密度大,危害率高,基次是阳缓坡,坡度10度以下;其三是半阳坡,坡度在15度左右,最轻微的是阴坡,坡度10度左右。
5 鼠害大量发生因素与特征分析
5.1 良种基地生境破坏比较严重,原林份类型属白桦、蒙古栎次生林,郁闭度在0.7以上,在建良种基地前期,将原有次生林全部清除,将剩余物全部运出,形成了采伐迹地,在迹地上建立的樟子松、落叶松等种子园。为害鼠种群大量繁殖创造了栖息环境。
5.2 鼠类天敌减少,害鼠制约因素遭到破坏,由于全部清理,至使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森林栖息的有益动物蛇、鹰等以鼠类为主要食物的动物迁移,数量急剧减少,生物链发生变化,害鼠种群数量巨增。
5.3 树种不同,鼠口密度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山丁子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樟子松、春榆。黄波罗、蒙古栎、沙棘末见危害。
5.4 树龄不同、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3~5年的幼树危害严重,林龄10年左右的危害次生,林龄在15年左右,进入初步郁闭阶段的林分,基本停止危害。
5.5 不同生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阳坡、坡度较大、小气候特点明显,危害率高,其次是阳缓坡,第三是半阳坡,最轻的是阴坡。
6 建议采取防治方法与措施
6.1 物理防治措施
在鼠口密度较大的幼林地采用布设陷井的方式,进行诱捕,陷井布置方法及布设点,以每公顷布设5个点为宜,按对角线布设,陷井材料、规格,陷井可分为固定性陷井和临时性陷井,固定性陷井以水泥混凝土为材料,直径30cm、深50cm,壁面要光滑。临时性陷井,以民用坛子或饮料瓶为材料,坛子高度70cm以上,上口直径15cm,中间直径50cm。饮料瓶高度40cm以上,直径15cm,上口宽8~10cm。将陷井布设地下,于地表一平,将饵料投放在陷井内或悬挂在陷井口中央。饵料以油炸的鸡骨、香肠、葵花籽、角瓜籽为主,每3~7天检查一次,捕获率极高。从2009年11月3日~2010年1月7日,在195hm2的幼林地上,共捕获害鼠415只,有效地控制了鼠口密度,危害率降到了最低点。挖建害鼠隔离沟,在良种基地周边,挖建深80cm宽50cm的隔离沟,上下宽一致,壁面要光滑,既可起到排水作用,又可有效地防止其它林地的害鼠进入。
6.2 生物防治法
针对有益动物减少的原因,在较为空旷的幼林地,我们采用人为的设置鹰架,鹰架高度8~10m,70~100m设置一处。同时建立蛇岛,在害鼠频发地块,根据蛇的生活习性,用碎石仿造蛇的栖息地,鹰、蛇的种群数逐渐增多。
6.3 环保型药剂防治法
一是投入老鼠不育剂从长远考虑,控制种群数量,二是投放嗅敌隆,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三是涂抹防啃剂,在早春或秋季,采用东北林业大学研发的防啃剂涂抹幼苗、幼树干部,从基部涂至幼树干部15~20cm处,可以有效地控制害鼠哺食。
6.4 营林措施
在幼林抚育中,可采用带状抚育,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栖息地;应有针对性保留一些胡枝子、榛子等害鼠喜食的植物,避免食物禁缺,造成大量危害。
[1] 董晓波,尤德康,常国彬,等.我国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现状[J].中国森林病虫,2003(6).
[2] 舒凤梅.棕背(鼠平)在不同郁闭度林地下的数量及对预防幼林鼠害的意义[J].兽类学报,1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