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孢蘑菇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2012-09-18高云虹张淑华

中国林副特产 2012年3期
关键词:氮源琼脂碳源

高云虹,张淑华

(1.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伊春153000;2.伊春林业学校)

四孢蘑菇,俗称雷窝子,学名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L.:Fr.)是优良食用菌,试验对小白鼠肉瘤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80%。子实体中等至稍大。小兴安岭林区,冬长寒冷,夏季温暖,降水丰富,菇类产量以7、8月为最盛。伊春林区占据了小兴安岭大部,浩瀚的林海,湿润的气候,孕育了多种多样野生食用菌的生长,使林区拥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有代表性的种类466种,其中食用菌226种,药用菌33种,食药兼用55种,有毒菌52种。其它菌100种。然而如此丰富的食用菌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在可食性食用菌中,仅有黑木耳等极少数被驯化栽培,而大多数未被开发利用。目前伊春正处在经济转型、第三次创业的关键时期,食用菌是最好的替代产业,在木屑资源已近枯竭的形势下,草腐菌的栽培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孢蘑菇既是伊春的野生食用菌,又是草腐菌,因此,开展了其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生物学特性测定

1.1.1 供试菌种

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L.:Fr.),伞菌目、蘑菇科。采自伊春市区北山。

将四孢蘑菇进行组织分离。把分离并纯化的菌种接种到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2℃温度下连续培养20d,由此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

1.1.2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制作PDA培养基,分装于试管,每支试管装12mL,经126℃灭菌30min,制成斜面,将供试菌种分别接种,每管接入直径5mm的圆形菌落一块。每4支一组分别置于5、15、18、20、22、25、28、30℃的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20d,测菌落直径,并比较菌落直径和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度。

1.1.3 酸碱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用1N的NaOH和1N的HCl将PDA培养基的pH 值 调 节为:2.58、3.10、3.75、4.44、5.59、6.00、6.33、7.09、8.15、9.02,制成试管斜面培养基。每管接入直径5mm的圆形菌落一块,将菌种接到斜面中央。每个pH值重复4次,置于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定菌落直径,观察记录菌丝生长速度。

1.1.4 四孢蘑菇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

供试碳源:可溶性淀粉、甘露醇、麦芽糖、蔗糖、葡萄糖、乳糖;

供试氮源:硝酸铵、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蛋白胨、尿素;

测量碳源的基本培养基:KH2PO40.46g、K2HPO41g、MgSO40.5g、琼脂15g、蛋白胨2g、水1000mL,装入500mL烧杯中,每杯装入100mL,分别加入20g碳素不同的碳源。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2mL经126℃灭菌30min,制成斜面,每管接入直径5mm的菌落一块。每一碳源重复四次,置于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量菌落直径。

测量氮源的基本培养基:葡萄糖20g、KH2PO40.46g、K2HPO41g,MgSO40.5g,琼脂15g、水1000 mL。

其它方法同碳源。只是每配方中加入的氮源量为2g。

1.1.5 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以麦芽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以琼脂20g、水1000mL,作基础培养基,配制成C/N分别为10∶1、20∶1、30∶1、40∶1、50∶1、60∶1、70∶1、80∶1共8种配方,分别装入试管,126℃灭菌30min,摆成斜面,无菌接入5mm的菌块,置于斜面中央。同一碳氮比设4个重复,置于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量菌落直径。

1.1.6 氧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用PDA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2mL。126℃灭菌30min。摆成斜面,无菌接入5mm的菌块,置于斜面中央。将试管口的棉塞及与试管口接触的边缘用塑料薄膜包严,防止氧气进入。设4个重复,并设1组对照。然后放入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量菌落直径,观察菌丝生长势。

1.2 驯化栽培试验

1.2.1 母种培养基筛选

PDA:马 铃 薯 200g,葡 萄 糖 20g,琼 脂 20g,水1000mL;

PDA1: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玉米粉20g,水1000mL;

4号:玉米粉30g,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1g,硫酸镁0.5g,蛋白胨1g,琼脂22g,水1000mL;

5号:燕麦片30g,琼脂20g,水1000mL;

6号:玉米粉40g,琼脂20g,水1000mL;

11号:葡萄糖10g,麦芽糖10g,酵母膏4g,琼脂18g,水1000mL;

16号: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0.1g,蛋白胨2g,硫酸镁0.5g,酵母浸膏1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0.4g,水1000mL。

分别制作以上培养基,分装每管12mL。126℃灭菌30min。摆成斜面,无菌接入5mm的菌块,置于斜面中央。每个培养基接种4支,然后放入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量菌落直径。

1.2.2 原种培养基供试配方

1号:干麦粒99%,石膏1%;

2号:玉米粒49%,阔叶木屑50%,石膏1%;

3号:马粪50%,棉籽壳48%,蔗糖1%,石膏1%;

7号:木屑56.5%,玉米芯30%,麦麸12%,石膏1%,石灰0.5%;

8号:玉米粒50%,木屑39%,麦麸10%,石膏1%;

9号:棉籽壳99%,石膏1%;

10号:玉米粒100%。

将以上7种配方分别拌料,湿度调到60%,用装袋机装袋(除含粮食的配方用手工装袋外),129℃灭菌1~1.5h,分别接入母种,每支接种4~6袋。放入22℃恒温箱中,连续培养20d,测量菌丝长度。

1.2.3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12号:干马粪60%,稻草38.5%,石膏1%,石灰0.5%;

13号:干牛粪32%,棉壳65%,石膏1%,石灰2%;

14号:稻草86%,豆饼5%,玉米粉5%,石膏1%,尿素0.5%,过磷酸钙1%,石灰1.5%;

15号:马粪50%,棉壳48%,蔗糖0.5%,磷酸二氢钾0.5%,石膏1%;

17号: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1%。

先将以上各培养料分别拌料,湿度在55%~60%,用装袋机装袋,袋的规格17cm×33cm,聚乙烯塑料袋,100℃灭菌10h。冷却接种。置室温下培养。测量菌丝长度。

1.3 栽培试验

袋栽、室内箱栽及室外床栽。

1.3.1 袋栽试验

选用发满菌的栽培种,将袋口打开,将塑料袋拉直,其上覆盖塑料薄膜,在室内观察出菇情况。

1.3.2 室内箱栽

秋季室内栽培。用保温箱,选发满菌的栽培种,将塑料袋脱去,将菌种掰碎,克霉灵、白灰、塑料布和从山上取回腐殖质土备用。具体操作:先将塑料布裁成预定规格并用克霉灵消毒,铺于箱底及四周,按照料、菌、料、菌的顺序播种,最上层覆盖3cm厚的拌有白灰的腐殖质土,盖上塑料布。记录播种日期、出菇日期、温度及湿度。

1.3.3 室外床栽

春季室外床栽。试验地位于伊春市区北山,8林班15小班,以红松林为主,典型暗棕壤,下木毛榛,下草绣线菊,中坡。具体做法:先在林中空地按南北走向挖20cm深、宽100cm的沟,将脱去塑料袋的栽培种(1.0~1.1kg/袋)躺倒放于沟内,其上覆盖3cm的拌有白灰的土,盖上塑料布。用土压上,防止被风刮起。10d后,将塑料布揭起,在床上支拱形棚,以利于出菇。记录播种日期、出菇日期、出菇产量、温度及湿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特性

2.1.1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见图1。

图1 温度-菌丝生长量曲线图

图1显示,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28℃停止生长,最适温度是20℃(20~25℃)。

2.1.2 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图2 pH值-菌丝生长量曲线图

从图2显示,pH值对菌丝生长影响极为显著。菌丝生长的pH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其次是6、6.33。pH<3.15时不生长。

2.1.3 四孢蘑菇对碳源的利用

由表1知,碳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极为显著。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其次是乳糖、淀粉,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

2.1.4 四孢蘑菇对氮源的利用

表2 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 mm

从表2知,氮源对菌丝生长影响极为显著。菌丝除在尿素上不生长以外,其余均生长,最好的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其次是硝酸铵、蛋白胨。2.1.5 碳氮比对四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3 碳氮比对菌丝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 mm

由表3得知,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比较而言,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比为30∶1、60∶1,其次20∶1、40∶1、10∶1、50∶1,最差的是80∶1。

2.1.6 氧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氧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菌丝在无氧条件下生长1.24mm/d、在有氧条件下0.9mm/d。

2.3 驯化栽培的结果

2.2.1 母种培养基的筛选

表4 不同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mm

从表4知: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差异性极为显著。在16号、11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是PDA、4号、5号、PDA1,最差的是6号。

2.2.2 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表5 不同原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mm

由表5结果:不同原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在1号、8号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其次是3号 、2号 、7号 、9号 、10号 。

2.2.3 栽培种培养基的筛选

表6 不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影响的多重比较结果mm

通过表5知:不同栽培种培养料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相对比较菌丝在15号、13号上生长最好;其次是12号、14号;最差的是17号。

2.2.4 袋栽试验

经室内及室外袋栽出菇试验,均未出菇。

2.2.5 四孢蘑菇驯化栽培的生物学效率

表7 人工栽培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表7结果表明:四孢蘑菇的人工栽培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其生物学效率为38%。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的温度范围13~27℃,最适是15~19℃。原基形成时期对空气湿度要求不高60%以上就可以,子实体分化及发育湿度范围是90%~95%。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3 结论

3.1 四孢蘑菇可人工栽培。

3.2 四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5~25℃,28℃停止生长,最适温度是20℃(20~25℃);pH范围是3.15~9.02,最适是7,其次是6、6.33。pH<3.15时不生长。最好碳源是麦芽糖、葡萄糖,其次是乳糖、淀粉,最差的是甘露醇和蔗糖;最好氮源是酵母粉、硫酸铵、硝酸钾,其次是硝酸铵、蛋白胨,最差的是尿素;最佳碳氮比为30∶1,其次20∶1、40∶1、10∶1、50∶1,最差的是80∶1;氧气对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菌丝在生长初期对氧气的要求不严格,甚至比有氧条件下生长还要快,后期需求较多。

3.3 四孢蘑菇最佳培养基

母种最佳培养基:6号:葡萄糖20g,磷酸氢二钾0.1g,蛋白胨2g,硫酸镁0.5g,酵母浸膏1g,琼脂20g,磷酸二氢钾0.4g,水1000mL;11号:葡萄糖10g,麦芽糖10g,酵母膏4g,琼脂18g,水1000mL。

原种最佳培养基:1号:干麦粒99%,石膏1%;8号:玉米粒50%,木屑39%,麦麸10%,石膏0.5%。

栽培种最佳培养基:15号:马粪50%,棉壳48%,蔗糖0.5%,磷酸二氢钾0.5%,石膏1%;13号:干牛粪32%,棉壳65%,石膏1%,石灰2%。

3.4 四孢蘑菇子实体形成生长阶段的温度范围13~27℃,最适是15~19℃。原基形成时期对空气湿度>60%,子实体分化及发育湿度范围是90%~95%。人工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为38%。四孢蘑菇袋栽不能出菇。人工栽培必须熟料覆土,否则不能出菇。

本次研究的是驯化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等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究。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71.

[2]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洛阳: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9.

[3] 罗心毅,洪江,张永民.花脸香蘑元素测定[J].中国食用菌,2003,22(4):43-44.

[4] 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60,86.

猜你喜欢

氮源琼脂碳源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新型复合碳源去除工业综合园区废水中硝酸盐试验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一株麦氏交替单胞菌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特性研究❋
拉曼光谱分析有机氮源促进乙醇发酵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