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46例临床观察

2012-09-18丁丽玲管遵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风病针法针刺

丁丽玲,指 导:管遵惠

(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特定经穴为基础,以时间变化为依据,根据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道理,运用阴阳、五行变化,天干、地支所司,脏腑、经脉所主,逐日按时开穴补泻的一种针刺取穴方法。应用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46例,与循经取穴治疗对照,子午流注组疗效优于循经取穴组,说明子午流注针法能够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笔者自2000年8月~2011年12月,应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46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小者42岁,最大者78岁,平均年龄59.2岁。46例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3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病程分期:急性期4例,恢复期31例,后遗症期11例。按中医证类分型:46例患者均属中经络。中医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7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32例,气虚血瘀型3例,阴虚风动型4例。发病后2周以内针刺者3例,发病后2周以上至半年以内针刺者32例,发病半年以上针刺者11例。

1.2 诊断依据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为主症。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MRI检查,可有异常表现。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选用本科门诊病人,应用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根据《子午流注逐日对时开穴和互用取穴法表》[2],中风病人按日择时开穴、配穴举例如下:

甲日巳时开穴:商丘,配取:尺泽、丰隆;乙日辰时开穴:阳溪、商阳,配取:伏免、足三里;丙日巳时开穴:阴谷、然谷,配取:通里;丁日辰时开穴:阳陵泉、侠溪,配取:环跳、支沟;戊日巳时开穴:大陵,配取:太冲、百会;己日辰时开穴:支沟,配取:八邪、绝骨;庚日辰时开穴:商阳、阳溪,配取:足三里、陷谷;辛日未时开穴:太冲、太渊,配取:郄门、劳宫;壬日辰时开穴:侠溪、阳陵泉,配取:风池、人中;癸日辰时开穴:中渚、阳池,配取:肩髎、光明。

每日针刺治疗1次,留针30 min,12次为1疗程。46例患者中,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最少者15次,最多者96次,平均每人针灸治疗56次。手法:采用泻患侧,补健侧。

2.2 对照组 按随机化原则,选门诊中风病人,循经取穴、辨证施治。每天治疗1次,最少治疗40次以上,作为对照观察组。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4 典型病例

普某,女,55岁,农民,2010年10月16日初诊。左侧肢体活动不灵5天。有糖尿病史8年。血糖在7.1 mmol/L~8 mmol/L之间波动。2010年10月11日晚饭后,突然出现头晕痛,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謇涩,流涎,当时无昏迷、呕吐、二便失禁等症状,急送呈贡县医院,头颅CT检查示:右基底节区腔梗。经住院对症处理后,病情稳定,后遗左侧肢体偏瘫。于2010年10月16日要求针灸科会诊。

体查:神识清楚,轻度左侧中枢性面瘫,说话成句而表达不全,左上肢肌力Ⅰ级,手臂可前后略摆动,手指不能自主屈伸,右下肢肌力Ⅰ级,髋关节可摆动平移,左足趾不能自主活动。左肱二头、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左膝腱反射亢进,左巴彬斯基氏征(+)。右脉弦滑、左脉细涩,舌质暗红,苔白根腻。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诊断:西医:脑梗塞;中医:中风(中经络)。治则:祛风蠲痰,活血通络。治疗经过:2010年10月16日8时10分,按干支纪时,是庚寅年丁亥月丁卯日庚辰时。子午流注开穴:阳陵泉,按同宗交错,同取侠溪,配取环跳、支沟,阴中隐阳手法。逐日按时开穴,针刺12次后,右上肢肌力增至Ⅱ级,右下肢肌力Ⅲ级,可在搀扶下室内活动,针治36次后,能扶杖户外散步。2010年12月26日,共治疗4个疗程(48次),疗效评定: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属临床治愈。2011年9月随访,血糖在5.9~6.1 mmol/L之间,言语清晰,肢体运动、感觉正常,唯左手指精细动作不够灵活。

5 体会

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研究表明,机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几乎都呈近似昼夜节律。近年来,临床上一定样本的对照观察和较大样本病例资料的统计学处理证实,掌握时间节律特性,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确能提高疗效。本文通过运用管氏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实践,再次证实,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确是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导师根据管正斋老先生潜心研究的古代子午流注针法理论,能够遵古训而不拘泥,师古人多有发展,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管氏子午流注针法。并在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提出了“提高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疗效五要素”:脏腑、经络学说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经络辨证是子午流注针法的主要辨证方法;选择开穴、配穴是运用子午流注针法的关键;恰当的补泻手法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必要条件;必须掌握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原则及灵活运用。五要素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子午流注临床运用要点,通过笔者临床实践,确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循经取穴(P<0.01),治愈率达32.61%,总有效率93.48%。说明子午流注针法能够提高针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提示子午流注针法对中风病患者有较好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有助于中风患者的早日康复。其作用机理与调节和改善患者的微循环有关。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特点是“按日起时,循经寻穴,时上有穴,穴上有时”[3]。临床运用时,首先要将患者来诊的日时干支推算出来,在辨证的前提下,结合人体经络气血的循行和井荥俞经合的五行相生规律,开穴施治,遵循“用穴先主而后客”的基本原则,在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用时则弃主而从宾”的变通方法。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念,是子午流注理论形成的指导思想。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施治,才能更好发挥子午流注针法的治疗效应。

[1]ZY/T00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管遵惠.全国第一届针灸临床研究会学术会议资料[C].1986.

[3]管遵惠.论经络学说的理论及临床运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212.

猜你喜欢

中风病针法针刺
崔金海应用调气化痰法预防缺血性中风病复发的经验探讨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风病针灸穴位的演变与思考
中医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其诊治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