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肠梗阻的辨证施护体会

2012-12-09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润肠中脘情志

杨 艳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云南 楚雄 675000)

肠梗阻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等致肠道气血痞结,通降失调而发病,尤其直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与肿瘤侵占肠道管腔,引起肠腔阻塞致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临床常见阵发性腹痛、腹痛拒按、腹胀、呕吐、不排大便、不排气为特征。病机主要是与脾胃肾3脏有关,属“本虚标实”证,如上述症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导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很痛苦,生活质量低,生存期缩短,严重威协患者的生命。根据肠梗阻患者的证侯属性,给予有效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以清热养阴、润肠消积为主,同时做好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服药指导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如中药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籽、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治疗减轻肠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现将结直肠癌患者肠梗阻的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生活起居施护 给予舒适体位,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利于患者休息。吸氧患者保证有效吸氧,保呼吸道通畅。发热患者,卧床休息,忌汗出当风。

1.2 情志施护 患者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能调达,气机不畅而至肠梗阻,关心、体贴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消除思想顾虑,减轻患者痛苦,使其保持乐观愉快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3 服药施护 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腹痛时禁用吗啡类镇痛剂,中药浓煎饭后1 h少量温频服,高热时宜稍凉服。服药后2 h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1.4 饮食护理 完全梗阻应禁食,不完全梗阻或梗阻缓解后,给流质饮食,病情逐渐好转渐进半流质和软食。忌食辛辣、香燥、产气之品。

1.4.1 热盛伤津 饮食宜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润肠通便、止渴为主,多食槐花粥、冬瓜汤、绿豆汤、西瓜汁等。

1.4.2 气滞血瘀 食消瘀化结,理胃通肠的海带、黑木耳、桃仁粥等。

1.4.3 寒邪凝滞 食温阳驱寒,散结通便的胡桃肉、黑芝麻、松子仁各等份共碾细末,每次10 g,蜂蜜调服及生姜胡椒鲫鱼汤等。

1.4.4 津液亏虚 食滋阴生津,润肠通便的麻仁苏子粥,陈皮粥等。

1.4.5 阴血亏虚 食滋阴养血,润肠通便,凉血除热的甲鱼汤、百合汤、藕汁,丝瓜鲫鱼汤等。

1.4.6 脾肺气虚 食健脾补肺,益气润肠的绿豆百合汤、薏苡仁粥等。

1.5 胃肠减压护理 立即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腹痛,呕吐症状,保持胃管通畅固定在位,观察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 临症施护

2.1 呕吐频繁 隔姜灸内关、合谷、足三里、中脘穴等止呕;指压内关、合谷、中脘穴缓解呕吐症状;服药或进食前可在舌根滴数滴生姜汁减轻呕吐症状;

2.2 腹痛 隔姜灸足三里、神阙穴、中脘穴、内关穴等缓解腹痛;行气通络中药封包、热奄包腹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贴敷神阙穴、内关穴等;根据证侯属性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每次100~200 m L,每日1次或中药50~100 m L胃管注入,每日2次。

2.3 腹胀 肛门插入肛管排气,每日二次;隔姜灸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的穴;推揉中脘、天枢、大肠俞、中腑、肝俞等;理气顺气中药贴敷神阙穴;温服草果水或松节油湿热敷腹部减轻腹胀;食盐500 g加葱白数段炒热,温度40~50℃,熨腹部,每日1次,每次30 min。

3 体会

恶性肿瘤患者肠梗阻,有虚有实。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初起属实,以燥热为主;久病则虚,导致脾、胃、肾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的消耗等,增加全身的慢性消耗,饮食减少,促进恶液质的产生,加重患者的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采取有效的辨证施治和辨证施护是关键。做好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服药指导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如中药穴位贴敷、艾灸、耳穴压籽、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治疗,以标本兼治和标本兼护为主,减轻肠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猜你喜欢

润肠中脘情志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火针中脘治疗冻疮作用机制初探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Maren Runchang Pill (麻仁润肠丸)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nile Constipation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HPLC法同时测定五仁润肠丸中10种成分
移精变气法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探讨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
中医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