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012-09-18李晴云熊云刚马俊
李晴云 熊云刚 马俊
(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 519041; 2.遵义医学院卫管系 贵州遵义 563003)
遵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李晴云1熊云刚2马俊2
(1.遵义医学院珠海校区 广东珠海 519041; 2.遵义医学院卫管系 贵州遵义 56300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遵义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遵义市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适中,但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方式比较单一,项目不够丰富,且因阴天多雨的气候、缺乏时间、场地设施不完善、活动经费不足和缺少专业的指导员等因素的制约,使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遵义市 社区居民 体育锻炼
社区是人们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作为社区文化主体的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1]。但因资金、制度、观念、场地、设施、人力、文化资源等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进而制约着和谐社会的进程步伐。因此,解决好社区体育问题,有利于社区体育的全面开展,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遵义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遵义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情况,以期为遵义市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遵义市整个城市社区(汇川区、红花岗区)居民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从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区两城区在街边、广场等公共场所出现的社区居民随机抽取200人,对所抽取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部分。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95.5%。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中男性90人,占47.1%;女性101人,占52.9%。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7岁。按照年龄分为3组,其中18~39年龄段52人,占27.2%;40~54年龄段74人,占38.7%;55及以上年龄段65人,占34.1%。
1.2.2 访谈法
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关问题与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直接信息,并做好记录、整理,作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收集的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以构成比进行描述,差异比较做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遵义市社区居民闲暇时间的活动分析
由表1显示,遵义市城市社区居民闲暇时间的活动多为打牌(36.1%)、运动(34.6%)和看电视(29.8%),居民闲暇时间活动选择比例有差异(χ2=51.918,P<0.01)。年龄分组显示,40岁以下的人大多数选择看电视(42.3%),其次为运动(23.1%),各种活动选择比例有差异(χ2=13.794,P<0.01);40~54岁年龄段大多数选择运动(47.3%),其次为打牌(39.2%),各种活动选择比例有差异(χ2=49.207,P<0.01);55岁以上的大多选择打牌(46.2%),其次为看电视(32.3%),各种活动选择比例有差异(χ2=23.426,P<0.01)。说明:社区居民中的中年人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最高,其次为中青年,老年人因为年龄大的原因,可能更想参加安静点的活动,打牌的比例高可能与西南地区棋牌活动丰富的地域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
2.2 遵义市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及锻炼的规律分析
2.2.1 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及每天锻炼时间点的选择
表2显示,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的喜欢比例最高(49.7%),三个年龄组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无差异(χ2=4.07,P>0.05)社区居民每天锻炼的时间点多集中在早晨(41.7%)和晚上(38.5%)。三个年龄组在锻炼时间点的选择上有差异(χ2=13.35,P<0.05)。40岁以下的居民多选择晚上进行体育锻炼(48%),而40岁以上的居民多为早晨锻炼(45.8%,47.7%)。说明:遵义市社区居民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态度较积极,锻炼方式多为晨、晚练。
2.2.2 社区居民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时间
表3显示,社区居民每周锻炼的次数多为3~4次(34%),其次为次数不确定(26.2%),三个年龄组的每周锻炼次数有差异(χ2=14.51,P<0.05)。40岁以下的居民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大多为不确定(40.4%),而40岁以上的居民大多能稳定在每周锻炼3~4次(43.2%,29.2%),55岁以上的居民多数甚至每周锻炼次数能达到5次以上(27.7%)。在每次锻炼时间上,大多能达到30分钟以上(29.3%),三个年龄组每次锻炼的时间有差异(χ2=13.49,P<0.05)。40岁以下的大多每次锻炼的时间不确定(40.4%),而40岁以上的大多能进行30min~1h锻炼。
表1 社区居民闲暇时间做什么(多选)
表2 社区居民对体育运动的喜欢程度(n=191)及每天锻炼时间点的选择(n=187)
2.3 遵义市社区居民锻炼地点和锻炼项目的选择
2.3.1 社区居民锻炼地点的选择
表4显示,遵义市社区居民锻炼地点大多选择在广场(48.2%),其次为公园(28.8%)和社区场地(24.6%),社区居民在锻炼地点的选择比例上有差异(χ2=105.947,P<0.01)。三个年龄组选择广场的比例都是最高的。说明:遵义市社区居民锻炼地点大多选择在露天的广场和公园。
2.3.2 社区居民锻炼项目的选择
表5显示,社区居民选择步行的比例最高(46.1%),其次为慢跑(34%)和太极拳/剑(27.2%),社区居民锻炼项目的选择比例有差异(χ2=119.056,P<0.01)。按年龄分组来看,18~39年龄段的大多数选择慢跑(28.8%)和羽毛球(28.8%),其次为步行(26.9%)和健美操(25%)、篮球(21.2%),项目选择比例上有差异(χ2=27.708,P<0.01);40~45年龄段的大多选择步行(47.3%),其次为慢跑(37.8%),项目选择比例上有差异(χ2=57.554,P<0.01);55岁以上的大多选择步行(60%),其次为太极拳/剑(46.2%),项目选择比例上有差异(χ2=96.899,P<0.01)。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40岁以下的球类运动占比重较大,40岁以上的大多数选择步行、慢跑和太极拳/剑等活动不剧烈的项目。
2.4 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
表6显示,影响社区居民锻炼的因素中,气候的原因是最高的(49.2%),其次为时间(27.7%)和无人指导(20.4%),影响因素的选择比例上有差异(χ2=131.911,P<0.01)。按年龄分组来看,影响55岁以下年龄段的居民因素中气候占比例最高(38.5%,43.2%),其次是时间(32.7%,35.1%);影响55岁以上的居民锻炼的因素中,气候最高(64.6%),其次为场地器材(23.1%)和疾病影响(21.5%),三个年龄组都呈现同样的情况,说明:在遵义这个多雨地区室内运动场地欠缺的情况下,气候就成了制约社区居民进行身体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3 社区居民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时间(n=191)
表4 社区居民锻炼地点的选择(多选)
表5 社区居民锻炼的项目选择(多选)
表6 影响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因素(多选)
表7 社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希望程度 (n=188 n=189)
2.5 社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居民对社区体育开展的希望程度
表7显示,社区居民感觉社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缺少指导者(50%),其次为场地(22.9%),三个年龄段对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无差异(χ2=7.56,P>0.05)。社区居民大多都非常希望政府或者社区多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61.4%),三个年龄段希望程度无差异(χ2=5.63,P>0.05)。说明:社区居民对政府和社区多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遵义市社区居民大部分体育锻炼意识较强,能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2)遵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项目不够丰富。(3)遵义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愿较低,学习体育活动的方式比较单一。(4)阴天多雨的气候、没有锻炼时间、缺乏专业的指导员、体育设施的不足是制约遵义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
3.2 建议
(1)政府和社区要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指导员、体育自愿者协助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学习和开展,加强指导与管理。(2)重视培养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意识,拓展体育消费渠道,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3)针对遵义地区阴天多雨的气候,政府和社区应拓宽经费渠道,多提供一些室内活动场地和设施,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以满足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4)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对社区体育设施进行合理布局,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居民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共建和谐社会。
[1]宫晓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45~48.
[2]王保侠,胡秀英,韩军生.山东省城市居民社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省科技,2006,28(6):8~9.
[3]胡烈刚.浙江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2004,26(4):58~60.
[4]米力.对南昌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1(7):673,483.
[5]蒋津君,张金,肖金鹏,等.河北省城市社区体育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7):38~41.
[6]朱道宇.河南省革命老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天中学刊,2011,26(5):43~45.
G812.48
A
2095-2813(2012)10(b)-00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