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①

2012-09-18许冬明王天聪叶明杨继星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1期
关键词:体校业余市级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①

许冬明 王天聪 叶明 杨继星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依靠业余体校——地方队——国家队的三级训练网模式进行,其中业余体育训练作为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当今这种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安徽省业余体校的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面谈访问等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旨在为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安徽省 市级 业余体校 后备人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17个市级业余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整个系统。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 调查结果分析与评论

2.1 运动员问卷的调查分析

(1)运动员的地域来源。调查结果表明市级业余体校生源来自城市的学生37.8%,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到62.2%,造成这钟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育风险高、成才率低,多数的家长认为训练太苦,多数家长不敢冒让孩子搞体育既练不出成绩又念不了书的双重风险。支持孩子训练的家长,绝大多数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将来能让孩子通过体育这一特长考上大学,而不是为了进一步从事更高水平的体育专业训练。(2)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时间分配情况。在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时间的分配中,学训矛盾比较突出。体校学生每天训练时间的比较大,教练员依据比赛的需要安排训练的时间、内容、运动量和训练强度而不考虑文化课的学习,造成大多数学生上文化课时体力和精力不支,用于体力的恢复时间多于复习和学习文化课的时间,长此以往导致了大多数在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课成绩和基础相对较差。(3)运动员对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情况。市级业余体校的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占到调查人数的61.35%,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入学时的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入学后学习的氛围欠佳,学生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而忽略了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加上多数业余体校的训练是半学半训和学训矛盾的突出,所以感觉在文化课学习动力不足。(4)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调查。安徽省业余体校多数运动员的训练年限较短,占67.8%的人都在3年以下,4~6年的占到18.4%,从侧面说明运动员的训练年限的长短对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持久性和进一步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表1 运动员学习与训练时间分配情况

表2 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情况

表3 训练年限情况调查

表4 教练员岗位的来源

2.2 运动员输送和教练员情况

(1)运动员的输送情况。根据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近3年向上一级运动单位输送人才的数量情况看,阜阳、淮南、淮北、池州的招生人数比较多,宣城和六安每年呈递增趋势。输送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优秀运动队和省体院而且运动项目也集中在拳击、举重、柔道、散打等本省优势项目。但近几年在射击、击剑、游泳、跳水等项目也崭露头角,说明随着各地市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大了对一些竞技项目的投入,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也得到了各界的关注。(2)教练员岗位的来源。从表中看出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的教练员,63.35%是从专业队退役之后到未经过专门的文化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就直接到业余体校从事教练员的工作。仅有15.53%是专业队退役后送到体育院校进修后回校任教的。说明教练员岗位的来源面比较窄,文化层次不高,虽然专业技术很好,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进而训练水平和能力无法提高的现实。(3)教练员的工作年限与职称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各单位教练员工作年限分布主要在16~25年之间,分别占30.43%和37.73%,工作时间占到调查总数的67.70%,有较好的教学训练经验,“十年磨一剑”正是带队出成绩的时候。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20人,中高级以上职称人数占74.5%。本文认为,安徽省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4)市级业余体校管理情况。市级业余体校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多数业余体校是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二集中管理模式,半封闭式管理占56.25%的,实施封闭式“三集中”(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食宿)管理模式和开放式的“体教结合”管理模式的各占到18.75%。有部分学校把原来单一只训练的业余体校改制为多元化的体教结合式的俱乐部形式,占到了6.25%。

3 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发展中的问题

(1)业余体校发展存在“三弱”和运动员基础差、流通不畅。安徽省市级业余体校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三弱”即群众认识与宣传的关注弱、普通学校与业余体校的交流弱。“基础差”是指对所从事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认识差,由于在训练中只是接受该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教练员一般不对该项目的发展和前景做拓展性的讲解。俗话说:“七分选材,三分培养。”省内各地市优秀的竞技后备人才苗子常常因为本地区或学校没有相应的运动队进行交流,也不能确保优秀的“苗子”有到其他地市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的机会,造成竞技后备人才的流动不通畅,从而制约了各市间的人才交流。(2)教学与训练处于矛盾。“三级训练体制”造成的学训矛盾、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等诸多问题日渐显现。(3)教练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主要指的是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不高,并不是指他们的竞技体育技术水平的高低。

4 发展策略与探讨

(1)走多元化道路并迎合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开发多渠道的体育经济产业道路,挖掘业余体校的发展潜力。策略上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从各企事业单位、行政等部门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补充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业余体校的发展中,以适应社会供给双方的需求。(2)加强地市与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竞技体育运动发展。根据区域体育整体性和客观性的特征,区域体育在体育的发展中具有方向的同一性和一致性。加强区域互动,市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社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等等各层面之间的互动合作。(3)管理的明晰化,责权利分明“体教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体校由县级以上(合县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共同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的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建议有独立的业余体校管理部门,直接集中精力管理业余体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加强“体教结合”保障政策和措施的研究。例如,体育传统项目和中学体育试点学校管理办法,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管理办法,体育职业教育管理办法,符合运动员特点的教育标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体系,符合教育规律的运动训练制度、竞赛制度等。(4)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教练员应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优化竞技人才的培养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科研能力水平,并通过加强科学化训练自我创新、团队之间的互帮互助比学风、比业务等办法使教练员的业务和能力得到提升。(5)借鉴他山之石—人才管理模式的本土化。促使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人才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育人质量,以达到促进安徽省竞技体育良性持续发展的目的。如杨再淮(2001)的“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曹灵(2001)的“我国大中小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赵玉亭等人(2000)的“我国优秀运动员和后备人才交流方案的研究”,等相关的研究,对安徽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培养方式的探究都是值得借鉴的。所以,要结合省内各地市及各区域间自身体育发展的特点,使得制定的相关管理条约本土化,以适应本地区体育人才管理的需求。

[1]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回顾、现状及改革对策研究[EB/OL].http://www.sport.gov.cn,2003-07-24.

[2]杨烨.教育学视野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64.

[3]赵倩.安徽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26):306-308.

G807.4

A

2095-2813(2012)11(a)-0073-02

安徽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09105)。

许冬明(1974—),女,硕士,副教授。

王天聪(1956—),男,学士,副教授。

叶明(1976—),男,硕士,副教授。

杨继星(1971—),男,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体校业余市级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业余也疯狂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业余体校击剑训练发展趋势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