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2-09-18李莉
李莉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对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李莉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在内容选择,课程评价,师资力量等不能适应素质课程教育,针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独立学院 体育教学 对策 安徽省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样调查了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信息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河海大学天文学院11所独立学院的2011级在校学生1100人,其中男生442人,女生65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查阅了大量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关的书籍、文件、报刊以及通过因特网检索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取有利的资料论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安徽省11所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986份,有效问卷932,回收率为90%,有效率为85%。
1.2.3 师生座谈法
召集部分老师学生就体育教学方面进行交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项目数量与内容设置不丰富(表1)
表2 各校考核情况分析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的项目在15个以下,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项目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早在2002年,我省普通高校就有1/3的学校体育教学项目就已达16~25个及以上。另外表1中不难看出,大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学内容还是集中传统项目上,三大球的开设率达100%,而健身和娱乐性教学内容和体现时代气息的运动项目较少如轮滑、拓展训练、体育舞蹈、瑜伽等。对于现在安徽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内容项目,被调查的多数大学生们认为不够丰富,希望增设一些时尚体育项目,如轮滑、街舞、拓展训练等。对正在上的体育课内容满意度调查显示有26.7%和6.0%的学生不喜欢或非常反感。说明我们在课程内容安排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满足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育课程内容项目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2.2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学评价标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5%的学生认为现有评价体系不合理。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我省11所独立学院基本采用综合评定形式,大部分从理论、技术达标与技评、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考核(如表2 )。
我省独立学院这种体育教学考核方式,使老师和学生只重视运动成绩忽略学习过程,不可避免的加大了体育教学中的“要我锻炼”与终身体育中的“我要锻炼”的矛盾。同时也忽略了个体差异。从表中不难看出,技术达标与技评和身体素质分值占考核成绩的70%~90%。这两部分成绩的高低是学生除了自身努力外,受体育基础与体能的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
2.3 师资队伍不稳定
通过调查显示,我省独立学院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身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以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问题。目前,我省独立学院的体育师资队伍由学院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甚至是在读研究生构成,专职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尚未形成教师队伍梯形。调查还显示我省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2.4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能适应体育教学的需求
近些年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在校生数量急剧增加,母体学校的体育资源已不能满足独立学院共享的要求,同时由于独立学院主要靠自筹经费谋求学院发展,政府和社会投入资金少,实验室及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投入相对较大,加之对体育重视不足,投入甚少,独立学院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已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的需求。依据调查结果看,我省11所独立学院的体育基础设施如篮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等场地的短缺情况非常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调查显示有72.73%的老师和60.45%的学生认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制约着体育实践项目的开设,有52.5%的学生认为场地拥挤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有30.9%的老师由于场地缺乏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专项教学选择其他项目的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3 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增设体育实践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体育实践课内容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独立学院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体育课程是否可持续发展及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充分反映和体现《学生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内容和要求,同时应本着终身体育为主线,加强学生个性的培养,注意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增设一些有健身和文化价值的休闲时尚类体育项目和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一步丰富现有体育教学内容,既满足大学生对体育健身的需求。
3.2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育部20002年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其中”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仅以运动成绩作为考核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传统评价模式,应从有利于综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方面考虑,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纳入体育成绩考核中,真正把《纲要》精神落到实处,把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教育性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每个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信心,为其树立和巩固终身体育思想创造条件。
3.3 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体育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要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一支属于最近的高素质,应着重处理自身母体高校专职教师和外聘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问题。首先要克服对兼职的长期的过多的依赖,利用这些资源引进人才加快建设自身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聘任制和严格考核考评制度,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大对现有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为其提供在职培训和进修机会。促进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并实现教师专业途径。同时,通过以老带新等形式教研活动,扶持中青年教学,培养科研拔尖人才。
3.4 进一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配备着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说明中明确指出,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民办机制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确保多种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满意的体育锻炼环境。另外也可以与学院周边的企业单位联手建设体育基础设施,合理利用分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同时也带动周边人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与健康,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实现双赢。
[1]林建华,黄景东.对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3.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3]钱利安.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实践课教学项目设置的现状调查[J].浙江体育科学,2009.
G80-32
A
2095-2813(2012)11(a)-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