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日同形词产生原因及其新发展

2012-09-17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产生原因日语发展趋势

石 碧

汉日同形词产生原因及其新发展

石 碧

摘 要:即使不懂日语的人都知道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国家,日语中有大量的词语来源于汉语。汉语的引进,大大丰富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扩大了日本人的知识领域,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同样汉字的词语,历经时代的变迁,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样汉字表示的词语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意义并不相同。具体的比较两种语言中的同形词,有助于区分其中的几种类型,分析各自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同形词;汉语;日语;产生原因;发展趋势

石碧/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硕士(江苏南京 210095)。

众所周知,中国的汉字在二、三世纪时已经传入日本,成为日本文字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之后长达1700多年的历史中,直接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而且对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等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正是中日两国汉字的这种渊源,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日本人学习汉语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如果依样照搬的话就很难准确的理解词义。其中,最应被人们所提起的就是汉日语中的同形词。其中,有一些意思完全相同,但也有些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差异,有的词是汉语词义基础上的延伸,而有的则是意思发生了紧缩。在汉日语言中词义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同形异义;2.同形同义;3.同形类义。下面我们举例分析这三种同形词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一、汉日同形异义词的形成原因

同形不同义的词,在日语中称做“同形異義語”。指的是字形完全相同,但是意义完全不同的词语。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这个词例。例如:

中:①在地面下掘成的交通坑道(多用于军事)。他们在挖地道。

②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地道药材。

③真正的,纯粹。他的普通话说得真地道。

④(工作或材料的质量)实在,够标准。他干活真地道。

日: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王さんは地道な人です。

“地道”在日语中的意思和汉语中的前几个意思大相径庭,毫无相似之处,如不知其真正含义的话,难免会产生费解,引起误会。究其产生的原因,基本有下面两个。

(一)现代汉语中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经过时代的发展,词义发生变化,而日语中该词仍恪守汉语古意,未改变

大多汉语词都是在古代传到的日本,照搬了汉语中的意义。但是,经过历史的发展,汉语中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或扩大或缩小,而日语中并未随之变化,因此在现在汉语的角度来说,两者就由原来的同形同义词变为同形异义词。

(二)日语利用了汉字自造词,和汉语中已有词语偶然相同,但意义毫无关联

日语利用从汉语中吸收的汉字自造出词语,表示新事物,翻译西方著作。有些自造词再传入中国为汉语接受,成为同形同义词。但也有些这样的词并没有为汉语所接受,只是偶然相同,但词义不同,成为同形异义词。

二、同形同义词产生的原因

同形同义词,在日语中称做“同形同義語”。指的是字形完全相同,且意义也完全相同的词语。这样的词语不胜枚举,其产生原因也相对简单。

(一)日语引进了汉字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

日本古代是没有汉字的国家,自从引入汉字以后,就利用汉字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基本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事物的基本性质状态。例如“茶·お茶”假名产生后,为了表示语法规则,动词、形容词和形容动词等又加了假名词尾,如“忘记·忘れる”、“高的·高い”、“安静·静かだ”等,。这两类词大多为训读,属于同形词的范围,基本同义。

(二)日语直接引进的汉语词汇

日本引入汉字是伴随着汉文而引入的,开始也是用汉文来记录本国的历史、发布政令等,因此,照原样接受了大量汉语词汇。这类词汇大多参照了汉语的发音,为音读。在明治维新之前,两国的文化交往频繁,日本直接使用的汉语词汇数量极大,这类同形词基本同义。

(三)日语翻译西方著作时将汉字词赋予新意

众所周知,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引进西方科学文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学书籍,其中有哲学的、社会科学的和自然科学的。在翻译中,大量的专业术语无法表达,所以就使用了中国的古汉语词,并赋予新意。后来,中国又从日本引进了这些学术专业词汇,这就形成了一大批汉日同形词,这类同形词意义往往是相同的。

(四)汉语引用了日语自造和语词

日本在引入汉字后,也常常利用汉字自造词语,这类词常常被称为“和制汉语”。这些汉字书写的和语词后来传入中国,为汉语所接受,也就成为汉日同形同义词。

三、同形类义词产生的原因

同形类义的词,在日语中称做“同形類義語”。指的是字形完全相同,但是意思或意思的范围比较相似的词语。

(一)汉日两语言词汇,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词义各自发展变化,造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不管词语来源是否一样,词义是否一致,因为社会时代的发展,国家语言表达习惯等的差异,总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风邪/風邪

在现代汉语中,“风”和“邪”分别有各自的词义,两者所组成的“风邪”一词似乎并不多见。仔细查阅后发现,“风邪”为中医学名词,指受外邪而感得风寒、风热、风湿等症。但是,现代汉语中,几乎很少有人会直接使用“风邪”一词,只在特定的专业著作中才会有所体现。但在日语中“風邪”意为“感冒”,为日常用语,并无特别之处。可见,两者同形类义主要体现为使用范围的差异。

(二)汉日词汇在相互吸收交流中,语体、感情色彩产生差异

这类同形类义词词义基本类似,在使用中适合的语体、感情色彩有所不同。例如:

圆滑/円滑

汉语中形容人只顾各方面敷衍讨好,不负责任,为贬义。比如“他为人处事很圆滑。”日语中形容事情顺利进展的状态,多为褒义。比如“事が円滑に進む。”,“二人の仲が円滑にいかない。”汉语、日语皆为形容词,但汉语用于形容人,日语用于形容事物;形容的对象不同,褒贬义色彩不相同。不同的语体色彩,不同的表示对象,自然词义也就有所不同了。

(三)汉日同形词汇词性的差异

因为长期以来,两国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同样的意思,可能日语中更为习惯用动词表示,而汉语中习惯用形容词来表达。这就使得同形词在词性上有所不同。

四、汉日同形词的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汉日同形词也在不断地发展。如今,网络的普及,使得中日两国间的信息交流越发的简单、便捷。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很多很“日本式”的表达,例如,“宅”、“森女”、“控”、“违和感”、“物语”等。这是两国在新的时代交流日益频繁所带来的结果,那在新时代中汉日同形词有何特点,又会如何发展呢?

(一)新时代造出大量新词,并经网络的传播为汉语接受

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变化,已有词汇已不能满足新生事物的需要,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新词。并因两国间密切交流而迅速被接受。

干物女

2007日本选出的十大流行词汇中,“干物女(ひものおんな)”入选,排名第7。“干物”原意指鱼干等干物类食材。在火浦智的漫画《小萤的青春》中女主角放弃恋爱,工作之余几乎就在家睡觉、喝啤酒、看电视和漫画,完全追求懒散舒适的生活,被称为“干物女”,引起极大共鸣。后来,又因为电视剧改编而成为年轻女性认同的流行词汇,并进一步被进行加工创造,产生出“干物族”这种说法,不再局限于女性。

“宅”最先是来源于日语中的“御宅(おたく)”,一般指对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具有超出一般人的知识面、鉴赏、游玩能力特殊的群体,在日语偏于贬义,多指与人类接触有障碍的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宅文化”由日本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产生了概念上的区别,并由此延伸出纯宅、虚无宅等实为家里蹲的伪宅群体。

违和感

“违和感”在日语中使用时,表示不对路,有问题的意思。实际常常用于身体上的某些不适感的表达。如“のどに違和感”。《明鏡国語辞典》解释为“周りのものと調和がとれていないという感じ。しっくりしない感じ。ちぐはぐな感じ。”

现在,"违和感"一词在国内的网络中常被提出使用,并根据日常网络用语习惯,被赋予新的含义。“违和”即违背和谐,用于形容违背和谐社会标准的一切事物。例如:“这种违和的东东,应该马上抵制。”“这张图片太违和了,应该删除。”由此可见,虽然汉语中引入了日语中的“违和感”一词,但词义截然不同,属于典型的同形异义词。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简单地看出一个汉日同形词的产生过程。今后的变化,尚不得而知。上述例子中,“宅男(女)”在中国早已为大众熟知,“干物女”在年青人中也有很高的认知度,相对而言,“违和感”目前还停留在网络流行的阶段。具体而言,“干物女”和“森女”是同形同义,“宅”的语体色彩有所变化,只能认为是同形类义词,而“违和感”词义完全不同,即为同形异义词。

但是,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也许诸如“干物女”和“宅”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或者消失,或者,因中国和日本的情况变化的不同,在汉日语中,分别被赋予了各自新的意思,也有可能成为同形异义词或者同形类义词。

“违和感”现在和中国国情结合,被赋予了新意。但是,也有可能随着不断被更多人熟知,慢慢的再接受其日语中的意思,也就会由同形异义词变化成为同形类义词。这就体现了语言相互交流融合。

(二)外来语的泛滥,使得日语中的汉字词汇使用率降低

在现代日语中,呈现出大量外来语,甚至已经泛滥。在汉语中,词语全部使用汉字,即使是外来语也使用汉字,而在日语中存在外来语词汇和汉字词汇混用的现象。表达同一事物时,会因使用者的个人喜好不同,或者出于不同的表达效果,基于不同的表述语境而选择用汉字词或者外来语。

五、结语

汉日同形词大量存在,无论是对中国人学习运用日语还是对日本人学习运用汉语,都存在很大的影响。研究汉日同形词对中国人和日本人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本文对汉日同形词的发展由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同形词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联络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原来越便捷,中日相互间的融合也会越来越多。语言亦是如此,文化上的广泛的交流带来语言上的共通。

中图分类号:H36

B

1671-6531(2012)11-0067-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日语发展趋势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