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的效果观察

2012-09-17裴凤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类药物血脂显著性

裴凤群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1],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2]。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的并发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心肌损伤标记物的上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上常用他丁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减少介入治疗引起的并发征的发生[4]。为探讨和分析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前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45~68岁,平均57岁。其中,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4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50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420例,年龄45~67岁,平均56岁。其中,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例。50例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46~68岁,平均58岁。其中,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合并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可给予波立维75 mg,阿斯匹林100 mg,1次/d。在介入治疗前,对照组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进行强化治疗。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均根据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降脂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介入术前和术后1 d、3 d、7 d时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学数据录入SPSS 12.0进行统计数据,并对统计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时间延长,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的水平下降更为明显。具体情况见表1。

2.2 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就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表(±s,mg/L)

表1 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表(±s,mg/L)

分组 例数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观察组50 8.5±3.2 10.6±3.0 9.5±2.3 8.4±3.5对照组50 8.3±3.4 13.6±1.0 12.4±3.6 12.0±1.8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s)

1 d胆固醇(nmol/L)项目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5.75±0.35 5.68±0.24 5.73±0.32 2.27±0.38低密度脂蛋白(nmol/L) 3.11±0.23 3.02±0.25 3.07±0.24 2.07±0.12高密度脂蛋白(nmol/L)0.92±0.16 0.91±0.10 0.90±0.18 0.54±0.13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出现了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形成了完全或不完全的闭塞性血栓以及血管痉挛等,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出现了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引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通常会存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整个周期。局部的炎性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激活了内皮,炎症细胞因子减少了基质合成,利于斑块破裂,从而诱发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5]。

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应用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别的保护作用,具有对抗或减轻炎症反应、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血栓形成反应和稳定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作用。本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卢迎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的强化治疗的效果评价.当代医学,2011,30(17):21-22.

[2] 胡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医药,2011,12(6):1487-1488.

[3] 刘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临床分析.当代医学,2011,30(17):8-9.

[4] 吕俊刚.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20l1,11(40):1087-1088.

[5] 赵玉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1,30(6):118-119.

猜你喜欢

类药物血脂显著性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你了解“血脂”吗
卷柏素对唑类药物体外抗念株菌的增效作用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