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

2012-09-17竹道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竹道平

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活单位,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功能可以发挥集体效应,缓冲不愉快或不幸事件的影响,应付外来压力或紧张。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成员中症状的意义和功能是家庭变得不平衡并企图调试或重建平衡的信号,家庭维持着家庭成员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反过来又维持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模式。根据临床追踪观察,出院后患者所处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接纳程度,以及家庭成员给予患者的支持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复发和预后。如家庭关系紧张或者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家庭监护职责缺失或者减弱,导致患者缺乏心理支持,情绪低沉出现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家庭和睦,家庭成员给予重视和关爱,则能够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心理障碍的缓解。本研究应用家庭心理干预方法,对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促进,并对其疗效做客观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病例为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出院时临床疗效达到显进或痊愈。③在本市长期居住方便联系。④监护人为家庭成员监。⑤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⑥年龄18~60岁。共78例,干预组男25例,女14例,平均(36.54±5.80)岁,病程1~9年;对照组男26例,女13例,平均(38.42±5.91)岁。病程1~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诊断与分类方面一致,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1.2.1 家庭心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遵医嘱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维持治疗,治疗剂量无病情波动的情况下相对稳定。干预组由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经的精神科专业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培训,或者采取一对一的固定服务,定期家庭访视,了解患者院外生活情况,包括饮食及睡眠是否规律,躯体健康状况,与家庭成员能否融洽相处,以及家庭成员对患者所持的态度,鼓励家庭成员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避免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杜绝冷漠或嫌弃,有利于身心良性康复。干预方法为出院后1个月内1次/周,第2个月则开始改为1次/2周,三个月后改为1次/月,半年内共给予11次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及家属不参加此干预计划。

1.2.2 干预内容 ①组织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由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精神科临床专家及护理业务骨干,向患者及家属讲授人群心理健康的概念,保持心理健康对心身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正常精神状态与异常精神病性症状的不同点;讲授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概念,家庭职能在院外康复中的作用等。②指导家属应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技巧,包括语言应对技巧,行为应对技巧,避免与患者发生正面冲突。③加强对药物的管理,所服药物由专人保管,定时定量督促患者服用,防止患者因情绪不佳而大量服用,导致自杀等意外。④指导家属正确识别药物副反应,复发的先兆表现,如失眠、焦虑、乱发脾气等,及时与医生联系。⑤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不吸烟酗酒,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品格。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鼓励患者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合理的户外运动,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⑦规划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辅助就业。

1.2.3 疗效评价 ①独立观察与评价患者出院半年后,邀请独立观察者对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独立观察者包括对患者病情熟悉,住院期间曾经参与过患者的护理,没有参与本项研究的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的亲属;以及同住社区的邻居。评价标准为“痊愈”、“显进”、“好转”和“无效”四个等级。②心理测评。患者出院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本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项均采取5级评分制。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独立观察者对患者社区康复效果的评价如下:①采用自制的简易调查问卷,统计测评干预组的康复治疗效果,39例中疗效达显进或良好者占80%以上;对照组中疗效被评价为显进或良好者只有20%。②干预组在随访观察的六个月中只有6例出现病情波动,如强迫、多疑、幻觉等,其家属能及时察觉,及时与医生联系,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强化心理治疗,随访半年,无一例再住院。但对照组中则有17例病情出现反复,其中6例因复发严重再次住院。复发原因为擅自减少药量或停服药物、家庭离异刺激、人际关系紧张等。③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其结果见表1。

表1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分,±s)

表1 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分,±s)

表1显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在出院6个月后,SCL-90各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抑郁 焦虑研究组 39 1.14±0.41 1.81±0.44 1.27±0.41 1.20±0.54 1.49±0.66对照组 39 1.46±0.44 2.19±0.50 1.56±0.40 1.54±0.56 1.85±0.48 t值 3.323 3.563 3.271 2.729 2.755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组别 例数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研究组<0.05 <0.05 <0.05 <0.05 39 1.25±0.42 1.09±0.48 1.07±0.42 1.16±0.42对照组 39 1.47±0.44 1.33±0.54 1.38±0.58 1.38±0.45 t值 2.259 2.075 2.024 2.232 P值

3 讨论

家庭心理干预疗法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正日趋普及,在社区慢性病的康复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影响日益显著。

家庭是心灵休憩的港湾,也是人群重获自信的重要力量。慢性精神病者的社区康复,必须有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职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必要的心理支持,增加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家庭心理干预正是这样一种教会家庭成员向患者提供家庭支持和鼓励的方法。随着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社区康复制度的日臻完善,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概念的转变,大量恢复期的精神疾病患者陆续进入社区,各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精神科病房继续开展外展服务,深入社区连续性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促进康复及减少疾病复发。在此过程中,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无疑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精神病患者的院外巩固治疗,控制复发,减少危险行为,维护社区的和谐安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都有精神病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