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
2012-09-17田巧娣
程 瑶 田巧娣
近几年来,环境会计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李连发、丁庭选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环境影响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环境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特定信息两类。肖华认为企业环境报告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环境报告的范围、环境影响、环境业绩和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甄国红认为环境信息公开是继“直接管理手段”与“经济管理手段”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其在节能降耗等方面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以2010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等资料为基础,对河南省54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希望深入、全面了解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一、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行业情况
2010年河南省上市公司共54家,其中有37家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披露了环境信息,占69%,比2009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
河南省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呈现出显著的行业特征,其中,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中的食品饮料业和造纸印刷业的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最高,两年均为100%;石油化学塑胶塑料行业、电子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和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持续上升;而信息技术业、社会服务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均为0。高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比例远高于非高污染行业,主要原因是所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国家环保局和河南省环保局对其管制比较严格,环保费、排污费等环境事项较多。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形式主要是实行自愿性披露方式,只有对重污染的企业国家实行了强制性披露,但是力度还不够。
2.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与形式
环境信息分为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两大类。定性信息主要包括公司环保情况或节能减排情况、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荣誉称号等八个方面,主要通过“董事会报告”中的“公司经营情况分析”、“公司发展前景展望”等几个部分予以披露。定量信息包括公司的排污费、环保治理费和绿化费等,主要通过“董事会报告”中的“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会计科目予以披露,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在河南省37家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中,披露环保情况或节能减排情况的上市公司最多,占到73%。这说明很多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但是,对具体应披露哪些定性指标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如是否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否获得环保荣誉称号等信息虽有披露,但是披露的程度和披露的频率明显不一致。通过对河南省上市公司有关定量环境信息披露的分析不难发现,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环境信息,一般出现在“管理费用”、“在建工程”、“资本公积”等报表项目及说明中,主要披露上市公司的排污费、环保补贴收入等,但是对环保投资和环境负债等货币性定量信息比较少。另外,披露的信息主要为历史信息,如排污费、环保认证等内容,对潜在的环境风险和负债信息披露较少。从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来看,河南省上市公司一般通过年报中的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或者单独出具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环境信息披露,披露的形式主要选择社会责任报告,占到了49%,但是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环境信息披露很简单,信息披露不明晰,在环境信息披露方式上缺乏固定而规范的格式,从而导致不同区域的上市公司其环境信息缺少可比性。
二、河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河南省54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环境信息披露整体状况不容乐观。2010年虽然有69%的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进行了披露,但主要集中在重度污染行业。第二,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规范,内容不统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大降低了财务报告在评价公司环境影响和环境绩效方面的可比性。第三,环境信息披露内容不充分。对于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环境负债以及绩效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报告在评价公司环境影响方面的有用性。第四,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与专门人才。从企业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来看,专业人才的匮乏是造成企业未披露环境信息的重要原因。
三、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法可依。
2.规范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按国际惯例,企业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包括:环境问题及影响;在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环境成本;其他披露内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大中型企业,要求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告;对于小企业,允许企业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将环境会计数据单独列示,不能将环境会计数据掺杂在其他数据中。
3.积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来促进与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影响上市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与行为。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一是加强政府的监管。二是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给企业形成自觉披露环境信息的外部压力。三是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协助政府部门监管。
5.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
在未来,所有大企业都可能被环保组织、政府机构等问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各企业都需要会计的帮助对此作出答复。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低碳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面对的不再仅仅是财务会计报告,而很可能是在财务、自然等与战略性相关方面的整合报告,会计人员必须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学习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