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航与启程——写在《南充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

2012-09-17罗永强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9期
关键词:南充日报社报业

□罗永强

(南充日报社,四川 南充 637000)

2012年10月1日,是《南充日报》创刊60周年的日子。

60年,一个甲子。60年的岁月印记,对一个人来说,是沧桑和白发;对于《南充日报》这份与时代同行的报纸而言,则是成熟的魅力及与日俱增的实力。

嘉陵江畔的南充,在新中国诞生初期,曾是川北行署(省级建制)的所在地。1952年10月1日,在原川北区党委第一书记、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的亲切关怀下,这份最初取名为《南充报》的报纸开始在川北大地上徐徐展开。60年风雨兼程,《南充日报》由黑白到彩印,从纸笔疾书到全媒体传播,一次次改版,一次次扩版,一次次突破,一次次拓展,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南充日报》创刊60周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最好的纪念方式,就是在一代又一代老报人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再创新的业绩与辉煌。

南充市文化路213号,这里是南充日报社报业大厦的驻地,也是《南充日报》读者最为熟悉的地方。

每天,这里汇集来自全市各地的新闻资源,也聚焦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最新资讯。一次次键盘敲打,一次次熬更守夜,一次次智慧的碰撞,一次次文字的推敲,最终孵化出来的是一件件打着“南充报道”烙印的新闻产品:精心编排的《南充日报》,以及南充日报社旗下的《南充晚报》、南充新闻网、《南充手机报》。

那一页页精彩的报纸版面,那一个个信息滚动的新闻网页,那一条条随时随地抵达手机终端的新闻资讯,把南充日报社新闻人与千家万户与万千读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南充市文化路213号,是新闻的港湾。归航与启程,牵动的都是读者的心。

“60年时间,南充日报社一步一步发展壮大,不容易啊!”余继滨,这位当年随解放大军从成都到南充,参与创办《川北日报》、《川北农民报》的老报人,如今已届耄耋之年。提起南充日报社60年的风雨历程,他感慨万千。余继滨是南充日报社首任副社长,他回忆说,1952年10月1日,中共南充地委机关报《南充报》创刊时,是3日刊,4开4版,每份月价3000元(相当于现在的0.3元)。办报之初,编辑部几经迁移,1955年报社新建的编辑部办公楼落成,是一栋砖木结构的1楼1底楼房,这就是现在的文化路213号驻地。

今天,那栋砖木结构的1楼1底楼房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2004年投入使用的南充日报社报业大厦。那栋陪伴南充日报社新闻人工作了近50年的老办公楼虽然拆除了,但是当年栽种在办公楼旁的一棵黄桷树至今仍是枝繁叶茂,它见证着南充日报社的成长岁月,诉说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的梦想与追求。

南充地处成渝经济区北部,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成渝两地商家进军川东北的桥头堡,新闻业竞争异常激烈。自1999年开始,《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文摘周报》相继在南充日报社设立代印点,覆盖川东北五市。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南充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谭显维带领上届领导班子抢抓机遇,果断决策,在2009年开始启动川东北报业印务中心的立项、购买土地及招标工作。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幅蓝图绘到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于2012年9月正式动工建设占地40余亩的川东北报业印务中心,这将为南充报业未来的发展创建新的基业。以获得四川省“市州党报印刷质量优质奖”的南充日报社印刷厂为基础扩建而成的川东北印务中心建成后,南充日报社印务产业这块“蛋糕”将越做越大,南充日报社迈向报业集团的目标就更近了。

《南充日报》的历史,不仅仅是一家媒体的成长史,而且见证着川东北大地一点一滴的变化,记录着南充的历史,推动着南充的进步。

在《南充日报》60岁生日来临之际,“与南充日报同行”的征文活动,正在广泛地开展,勾起一代又一代《南充日报》读者的美好回忆。那些在乡间小屋煤油灯下捧读《南充日报》的身影,那些通过阅读《南充日报》而走上成功之路的励志故事,那些因为《南充日报》的新闻报道而改变命运的人物,情景再现,激励着读者,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新闻人。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要把报纸与读者的距离拉得近些、近些、再近些。这是历史的担当与责任,也是对我们今后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追寻往事,不仅因为生长在南充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受过这份报纸或多或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份报纸已经融入到南充的历史巨变和历史叙事之中。从南充地区到南充市,从达成铁路的通车到兰渝铁路的建设,从南充跨入大城市行列到朱德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从张思德的养母刘光友到雷锋班首任班长张兴吉,从“孤岛教师”王守奇到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楷模文建明……我们抚摸着《南充日报》那些泛黄的纸页,一个个新闻人物,一幕幕鲜活场景,总是冲击着我们的眼球,总是激荡着我们的胸怀。“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第一次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

与《南充日报》同行,既是编者、又是读者的罗文荣感受深刻:“1957年,我在仪陇中学上初中,有一天我跑到长虹高级农业社的办公室去看报纸,当时一下子就被《南充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吸引住了,那个文章的标题好像叫《一个奇怪的“贫民”》。”这个初中生从此就与《南充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罗文荣后来到南充日报社工作,从普通的采编工作做起,后来担任南充日报副总编辑。罗文荣说:“在南充日报社的新闻史上,有许许多多值得记录的大事,在我的记忆里,1978年就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当年的5月开始,就开展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即使今天翻开当年的《南充报》合订本,依然会感到阵阵震撼人心的热浪扑面而来。”据罗文荣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南充日报》的最高发行量超过16万份,并且多年来的发行量都位居全国地市党报发行的前列。

与时代同行,与《南充日报》同行。当你看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南充日报社一代又一代新闻人踏遍嘉陵江岸的山山水水,把一篇篇饱蘸深情、散发着浓郁泥土芳香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从“嘉陵江千里行”到华蓥山泥石流抢险,从“重走朱德革命路”到党报记者驻村、驻社区、驻企业,《南充日报》从60年前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的脚步就从未停止。我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新闻、挖掘新闻。“三贴近”、“三项学习教育”、“走、转、改”,南充日报社新闻人一直进行着生动的实践。

与时代同行,与《南充日报》同行。一篇又一篇令人难忘的新闻报道,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典型,就这样影响着《南充日报》一代又一代读者。范琼花、奉崇权、雍宗满、黄凤林、候方杰、文建明……这一个个无私奉献在南充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物,经过《南充日报》的率先报道,走向全省、走向全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可以自豪地说,60年来,在重大新闻特别是南充发生的重大新闻面前,我们南充日报社的新闻人从未缺席过,也没有迟到过。

60年岁月如梭,南充日报社一代又一代新闻人追求卓越、矢志不渝。

60年继往开来,南充日报社一步一个脚印,步伐踏实稳健、铿锵有力。

2009年7月6日,时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新初视察南充日报社,给予了高度评价:“看了整个南充日报社,让人耳目一新,报社班子有领导水平,有政治家办报理念,编采人员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很好,员工的信心和干劲很足。在全省市州报纸中,《南充日报》、《南充晚报》在办报的政治水平、理念和效果方面,都排在了全省前列。”

这是鼓励,是鞭策,更是南充日报社创业历程的生动写照。60年的风雨历程,南充日报社踏着时代的节律,不断发展壮大。

在《南充日报》60岁生日来临之际,我们打开那厚厚的《南充日报社志》,我们阅读着那些正在成为历史的故事,梳理着南充日报社60年的成长路径,我们听到了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开拓创新、从未停止的脚步声。

追求卓越,是我们坚守的优良品质;敢于创新,是我们前行的不竭动力。就拿报社内部改革的故事来说,早在1980年,报社就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从那时起,改革的步伐就正式迈开了。1994年,南充日报社进行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1998年,编辑部首次经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在南充日报社,“编辑部的故事”总是那样的生动和火热——2004年,报社率先在南充市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自那以后,每两年组织一轮岗位竞聘,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南充日报社的员工把这种用工制度用了一个生动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赛场选马”。

一部“编辑部的故事”,永远是创新的故事,改革的故事,也是一部书写发展、演绎传奇的故事。

60年一甲子,南充日报社将迎来更加辉煌、更加壮丽的未来。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南充日报社全体新闻人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建设川东北区域强势媒体。”这是我们发展的总目标,我们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实现发展增速、规模增量、宣传添彩、职工增收、管理增效、资产增值。新闻立报,这是南充报业的根基;全媒体传播,这是南充报业的希望。南充报业未来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绘就。

60年风雨兼程,60年继往开来。在《南充日报》创刊60年之际,我们感恩南充市委的深切关怀、感恩读者的殷切厚爱、感恩一代又一代老报人的无私奉献!

60年潮起潮涌,60年激情澎湃。60年的辉煌已载入历史,而历史的任何一段进程,昭示的命题永远是:承上启下,薪火相传。所以,于我们来讲,60年,既是归航,也是启程。我们坚信,南充日报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南充日报社报业
南充综合试验站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TheDifferencebetweenOrientalandOccidentalThinking PatternsinTranslation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反思报业转型五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