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报更具核心竞争力

2012-09-17元宝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9期
关键词:鹤壁舆论监督日报

□元宝华

(鹤壁日报社,河南 鹤壁 458000)

随着网络新闻、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地方党报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电视、都市报、网络、手机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压力,地方党报如何突破重围,在强手如林中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更具核心竞争力?

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地方党报要有所作为,就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行动,要不断改革。通过改革提升报纸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自身独特的新优势,固定老读者,争取新读者,让党报的读者群日益增大,让党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党报的权威性和贴近性更好地结合。

增强政务新闻的亲民性

亲民性,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更重要的是党报的亲民性首先要从政务报道做起。但长期以来,新闻采编人员那种简单地照抄照搬会议资料、机械的写作模式,死板的写作角度、刻板的版面处理,让党报政务新闻离百姓生活越来越远。

其实,一些看似离普通群众很远的政务活动,其实与读者联系紧密,一些新政策、重要信息,更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这需要我们的新闻采编人员有强烈的新闻敏感,站在民众的角度、读者的角度,去寻找、去发现新闻,并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写作模式,让冷冰冰、枯燥无味的政务信息产生亲民效果。比如:对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报道,很多记者感到很苦恼,认为这样的报道虽然题材重大,但写东西不好找角度,写出来的报道离读者远。对这类报道我们要求记者不只是简单的报道某个单位采取了哪些措施,开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文件,而是把着力点放在采访他们切实为企业发展、为百姓生活办了多少好事、实事。相继发表了《中鹤集团巧做加减法,一年节能减排增收7880万元》、《走访企业50家,送去资上亿元》等文章,这一报道方式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

除了政务新闻外,《鹤壁日报》还想方设法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基层,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反映百姓生活,关注百姓生存状态。党报亲和力的核心是“关爱”,它是对平民百姓人格尊严的肯定,对人民群众生存状态的关注。党报要把更多的视角转向普通人的生存空间,满腔热情地去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报纸开设《百姓纪事》专版,专门报道百姓中的人和事,增强了亲和力,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增强深度报道的分量

深度报道的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抵御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

比之网络、手机等新闻媒体,党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拥有实力较为雄厚的采编队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发布新闻便捷、编排简单,但它们在快捷报道新闻的同时,却无法顾及深度,只是简单地表明新闻事实。党报可以发挥其政治优势,将官方的、权威的信息发布出去,将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通过深入挖掘,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揭示其实质和意义。

近几年,《鹤壁日报》逐渐加重了深度报道的分量,对一些涉及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件,要求记者不能泛泛报道了事,而是深入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比如,2012年年初,因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大量裁员,致使大量农民工滞留在本地,找不到出路,报社记者没有简单的报道事实的本身,而是通过对滞留在本乡的农民工成功转型的报道,给其他迷茫中的农民工点燃一盏启明灯。

深度报道也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它与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三位一体。舆论监督要做好,深度报道必不可少,通过整个社会实现对社会权利的监督是实现民主和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点都是新闻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深度报道通过观察生活、深入生活,大胆切入社会焦点,针砭时弊,抓取具有震撼力的事实,使受众产生认同感。

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地带,都是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在这类问题中,深度报道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新闻事实的整合,将同类问题聚焦透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使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一定时期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形成舆论强势,促进问题的解决。

强化评论的力量

评论是一张报纸的灵魂和旗帜,也是一张报纸的舆论阵地,是与新闻并重的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民众的表达欲望日趋强烈,新闻评论在报纸上的分量日渐加重。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报纸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才能赢得读者。

受采编力量的限制,《鹤壁日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评论一直不是很多,没有发挥出评论的作用。近几年,《鹤壁日报》加大了评论的分量,对市内重大的新闻事件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自己的主张,为读者提供权威、可靠的舆论引导。

可是近年来,网络评论的兴起,对传统的报纸评论形成一定冲击。它打破了授者与受众的界限,吸引了更多人的参与,也给传统的报纸言论编辑提出了挑战和新思路。因此,鹤壁日报社一方面要求采编人员在撰写评论时,不能固守原有模式,要求从题材、到写作模式都要学会创新。另一方面,报纸采取“开门迎评论”的方式,欢迎读者撰写各种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的评论,给读者搭建了一个表达心声和意愿的平台,增强报纸与读者的沟通性。报纸在一版开设了《今日评》,二版开设了《大众论坛》,六版开设了《时评》专版,为评论发表留足了空间。《鹤壁日报》的评论也迅速增多,质量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发挥了旗帜作用。下一步,《鹤壁日报》准备在以往的基础上,再开辟言论专版,通过有奖评论等形式,调动读者撰写评论的积极性。

加强舆论监督

一般来说,开设热线电话,开展舆论监督都市报、电视台等媒体做得比较多,许多地方党报因种种原因做得并不是太好。

笔者认为,开设热线电话,开展舆论监督不但可以极大地吸引广大民众的参与意识,让读者有一种被倾听、被尊重的感觉,同时通过舆论监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体现党报的服务性。

《鹤壁日报》为了加强舆论监督,2002年联合鹤壁市纪委纠风办共同开办了“监督服务台”栏目,该栏目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监督和服务角度出发,为群众解决了很多问题,已成为群众倾诉心声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2002年以来“监督服务台”共接待群众来电、来信、来访420000余人次,解决问题3000余个,刊发各类稿件510篇,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猜你喜欢

鹤壁舆论监督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新担当 新作为 开创鹤壁人大工作新局面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宣传好鹤壁人大履职的鲜活实践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建设“法治鹤壁”人大全力以赴
“四个推进”建设平安鹤壁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