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路及后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比较分析

2012-09-17李硕夫黄象望刘向阳刘宏哲沈雄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前路植骨结核

李硕夫 黄象望 刘向阳 肖 晟 刘宏哲 沈雄杰

1.南华大学医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2.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骨与关节结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危害性大,致残率高。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抗结核治疗的正规化,结核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却呈上升趋势,脊柱结核占全身骨结核的50%以上,其中又以腰椎的发病率最高[1-2]。脊柱结核最严重的并发症即脊柱畸形及神经受损,且脊柱结核容易复发,临床治疗棘手。脊柱结核治疗多倾向于切开减压引流、植骨内固定,以清除病灶、重建脊柱力线。既往认为前路经腹腔进入,有损伤腹腔脏器、大血管及神经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多选用后路进行加压植骨内固定术。目前,经前路治疗腰椎结核的术式已经被广泛报道,本文就前路及后路病灶清除术治疗腰椎结核特点作一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共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3~69岁,平均56.4岁;单椎体节段结核18例,两个椎体节段结核32例,三个椎体节段及以上1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部疼痛、酸胀或下坠感,合并间歇性跛行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28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2.6年。随机分成两组,即前入路组(31例)和后入路组(31例),术前均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腰椎CT检查,部分行MRI检查。两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影像检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系统抗结核治疗,待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低热消失或体温下降,可以择期行手术治疗。对于合并巨大脓肿者术前予以穿刺引流,截瘫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可尽早进行减压手术。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路采用俯卧位,腰椎后正中入路,逐层切开分离肌肉筋膜,充分显露病椎棘突、椎板、双侧横突,打开椎板,经椎管或椎弓根清理病灶,行椎体间或椎板间植骨。前路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腹膜外入路,逐层游离至病椎进行病灶清除。前后入路均应显露病变节段及相邻健康节段,彻底清除病灶处脓液、肉芽组织、死骨、残留的间盘及硬化骨,脓腔内亦必须反复搔刮直至病变彻底清除,用3%双氧水、等渗盐水反复加压冲洗。清理彻底后植骨。后路采用钉棒系统固定,前路采用前路钢板固定,对于椎体摘除者加钛笼植骨固定,两组植骨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引流量,密切注意双下肢的感觉及运动状况,适时拔管,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1.3 观察项目与评价方法

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常规拍摄等比例腰椎正、侧位X线片。分别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血沉(ESR)。脊柱力线采用cobb角测量法[3]评价。骨性融合标准采用Suk标准[4]判断,已融合:融合区有连续的骨小梁;未融合:融合区未见连续骨小梁,可见间隙。如果X线片难以分辨,加行CT检查以鉴别。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样本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ESR比较

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的比较无差异,前入路组的出血量、术后3个月的ESR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 ESR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3个月 ESR比较(±s)

组别例数 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术后 ESR(mm/h)1个月 3个月前入路组后入路组t值P值31 31 128.3 ±3.8 129.3 ±2.6 1.209 0.231 823.3 ±3.2 1021.0 ±5.2 180.281 0.000 23.3 ±3.2 22.0 ±5.4 1.153 0.253 28.2 ±2.6 28.8 ±3.0 0.841 0.403 12.2 ±1.8 22.2 ±2.9 16.312 0.000

2.2 比较两组cobb角、骨融合及术后复发情况

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12个月cobb角变化,6个月及12个月骨融合例数,术后结核复发病例数,其中,术后12个月前入路组cobb角及结核复发例数优于后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表2 两组 cobb角、骨融合及复发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 cobb角、骨融合及复发情况比较(±s)

?

3 讨论

腰椎结核由于发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致畸高等特点,一直受到医务人员重视。这是因为脊柱结核多发生于负重大、活动多、易遭受慢性劳损的部位,且血运丰富,血流速度慢,结核杆菌易于滞留椎体骨松质间隙[5-7]。脊柱结核早期以椎前软组织肿胀、椎体内较小的溶骨性、虫蚀状改变,可侵蚀椎间盘病变,后期出现严重的椎体破坏,即后凸畸形,俗称“龟背”。大量椎旁肌间隙冷脓肿形成后,侵蚀神经根,破坏了脊柱稳定性,极易造成脊髓压迫形成神经症状。据统计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50%~75%[8],且以青壮年居多。手术病灶清除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有相当的复发率,文献报道可高达25%,部分患者还可能有截瘫的可能[9]。可见,脊柱结核具有难治性及易复发性的特点,探讨如何治疗腰椎结核、防止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有较大临床意义。

总的来说,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方法经历了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植骨融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在病灶清除术的同时重建术后脊柱稳定性,避免了植入骨块断裂、吸收、假关节形成、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目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原则已基本达成共识[10-11]: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对于如何选择前后入路各家报道不一致。本研究对比了腰椎结核前后入路手术,发现前入路手术出血量更少,这和以往观点不一样,原因可能与前入路是经腹膜外间隙进入,对小血管损伤更少,因此出血更少。另外一点,前入路可能损伤腹部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技巧娴熟可避免。随访中发现,前入路组ESR下降速度更快,植骨融合效果更好,矫正角度丢失更小,术后复发率更小。分析原因可能是前入路是椎体间植入,植骨效果更好,且前入路没有损伤脊柱中后柱力线,保护了脊柱稳定性,矫正角度丢失相对较小。前入路对于病椎暴露更彻底,病灶清除更彻底,避免了病灶残留,降低了复发率。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腰椎结核,前入路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矫正角度丢失少、植骨融合快、复发率小等特点。前入路局限性在于椎板减压操作不方便,下腰椎近骶椎段靠近盆腔内大血管,内固定物置入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能采用前入路手术应尽量选择前入路,且腰椎结核绝大多数为椎体结核,椎板、棘突、关节突和横突结核极少见,因此,前入路手术在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更广泛,应用价值更好。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4-1265.

[2] Mukhtar AM,Farghaly MM,Ahmed SH.Surgical treatment of thoracic and lumbar tuberculosis by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and posterior instrumentation[J].Med Princ Pract,2003,12(2):92-96.

[3] Jason CE,Dean N,S CH,et al.Comparison of vertebroplasty and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a meta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The Spine Journal,2008,8(3):488-497.

[4] Suk SI,Lee CK,Kim WJ,et al.Adding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o pediele screw fixation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after decompression in spondylolytic spondyiolisthesis[J].Spine,1997,22(2):210-229.

[5] 宋晓辉.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23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34,43.

[6] 王文胜.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41-42.

[7] 李品坤,颜福金,李承东,等.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56-57.

[8] Ramdurg SR,Gupta DK,Suri A,et al.Spinal intramedullary tuberculosis:a series of 15 cases[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09,111(2):115-118.

[9] 张光铂.脊柱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14.

[10] 林羽.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5-887.

[11] Jin D,Qu D,Chen J,et al.One-stage anterior interbody autografting and instrumentation in primary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J].Eur Spine J,2004,13(2):114-121.

猜你喜欢

前路植骨结核
莫愁前路无知己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 Ⅲ型骨折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疣状皮肤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