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升压药物对剖宫产患者新生儿脐血pH的影响
2012-09-17周金萍马连军金原野
周金萍,袁 飞,马连军,金原野
(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浙江 绍兴 312000)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快速、安全、肌松效果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产科麻醉[1]。但腰硬联合麻醉易使产妇发生低血压等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0%[2]。低血压使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从而导致新生儿缺氧及酸中毒[3]。升压药的选择对于低血压的处理非常重要,以往麻黄碱为产科首选升压药,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在预防和治疗产妇低血压方面具有相似的效应,且不会引起新生儿酸血症[4]。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治疗剖宫产患者低血压,笔者观察了其疗效及对新生儿的脐血pH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 60例,年龄 22~35岁,体重 48~75 kg,孕周 38~42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产前及术前检查肝肾功能均正常,无心肺疾病史,胎儿筛查无异常;排除妊娠高血压、贫血、心血管疾病、已知胎儿异常、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糖尿病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孕周、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术前禁食10 h,均未给予麻醉前用药。产妇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连接Datex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心率。休息10 min,安静后连续3次(每次间隔1 min)测量血压、心率,取平均值作为基础值。取左侧卧位,取L2~L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通畅脑脊液回流,缓慢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LM1787)8~10 mg,后置入硬膜外导管备用。每间隔3~5 min持续测量血压,当收缩压在基础值80%及以下时,给予升压药。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 100501),每次 50~100 μg,使血压维持在基础值水平,直至胎儿娩出。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麻黄碱注射液(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批号为100408),每次5~10 mg,使血压维持在基础值水平,直至胎儿娩出。胎儿娩出即刻取脐带动、静脉血测pH。
1.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两组比较以 t检验表示,计量数据用±s表示,且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可见,观察组脐带动、静脉血p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表1 两组产妇脐带动静脉血pH及血压比较
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大于非产妇,且低血压的程度更严重。产妇仰卧时,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腰硬联合麻醉后,腰以下的交感神经受到阻滞,下腔静脉扩张,血管容量增加,血液在下肢存留,血容量相对不足造成低血压。低血压不仅可引起产妇恶心呕吐、循环衰竭甚至循环骤停而死亡,而且可因为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导致新生儿缺氧、窒息和酸中毒,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胎死宫中,因此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5]。
目前,防治产妇低血压临床已有多种措施,包括调整产妇体位、下肢静脉绷扎、麻醉前预扩容、减少局部麻醉药的用量和注射速度等,但这些方法对于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均没有很大的效果,麻醉中经常需要使用血管收缩药物[6]来维持血压。麻黄碱是一种生物碱,为植物中提取的非儿茶酚胺类药物,对α和β受体均有兴奋作用,可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来升高血压,且对血管有轻微的收缩作用,但有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等副作用,具有快速耐药性。麻黄碱的应用是造成脐动静脉血pH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7-8]。去氧肾上腺素也属于合成的非儿茶酚胺类药物,主要对α受体有兴奋作用,可使动静脉血管收缩,增加全身血管阻力而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对心肌无兴奋作用,不会导致心肌耗氧增加,可以通过提升血压反射性减慢心率,使心肌耗氧降低,可抑制心排血量下降[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治疗剖宫产患者低血压的效应相似,患者用药后血压均提升至正常水平,但麻黄碱治疗组新生儿脐血pH比去氧肾上腺素治疗组低(P<0.05)。因此认为,去氧肾上腺素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时对母婴影响较小的升压药物,起效快、针对性强、可控性好,尤其是不易发生新生儿酸血症,值得临床推广。
[1]熊桂林,印 武,鲁 竟,等.甲氧明和麻黄碱静脉预注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产妇低血压作用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4):1 124-1 126.
[2]孙大金.实用临床麻醉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33.
[3]李育红,付 丽,樊 红.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处理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9):27.
[4]黄绍强.预防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88 -90.
[5]卢海胜.不同液体防治脊麻唱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病人低血压的效果比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5(1):68 -69.
[6]王志芬.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业,2008,17(12):65.
[7]王 猛,韩传宝,钱燕宁.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664-666.
[8]Ngan Kee WD,Lee A.Multivariate analysis 0f factors associatedwith umbilical arterial pH and standard base excess after Caesareansection under spinal anaesthesia[J].Anaesthesia,2003,58(2):125 - 130.
[9]周孝桃,官真水.189例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15):47.
[10]段立波,侯远鹏,潘振祥,等.硬膜外应用去氧肾上腺素降低碱化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发生[J].吉林医学,2003,24(5):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