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

2012-09-16方贤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北洋政府旅日同乡会

方贤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日本关东大地震期间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

方贤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中国人民曾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日本大力帮助,但在军国主义煽动下的日本暴徒趁震灾大肆残杀旅日华工,被惨杀者大部分为浙江温州、处州的侨民。温州旅沪同乡会对归国侨民进行救济,同时与北洋政府交涉,对日抗议。虽然最终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弱小,此案不了了之,但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体现了当时国人民族意识的增强,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本性和北洋政府的无能。

日本;关东大地震;温州旅沪同乡会;旅日华工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受灾区域包括“东面从千叶起,经东京、横滨、横须贺、镰仓、箱根、伊豆,直到静冈为止,有一府六县,广约二万方里的地面遭到灾殃”[1]。“全日本的精华,除大阪、神户、长崎、名古屋外,几乎尽付一炬。”[1]这次震灾后,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不但从舆论及宣传上进行报导,而且在财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帮助。但在军国主义煽动下的日本暴徒却在大肆屠杀朝鲜人的同时,残杀旅日华工。这激起了我国人民特别是浙籍民众的无比愤怒,其中温州旅沪同乡会在此事件发生后多次要求国内外各团体协同向日方提出抗议,并多次要求北洋政府向日本当局进行交涉。由于当时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交涉无力,结果是这件惨杀旅日华工的血案不了了之。本文通过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将此问题揭露出来,使国人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

一、中国对日地震的报导及援助

从1923年9月2日开始,《晨报》《民国日报》《申报》等媒体登载了日本东京、横滨地震的消息[2]。身在广州的孙中山大元帅也于9月4日致电日本国摄政裕仁亲王:“值贵国京城和国家遭受空前灾难,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之际,请接受中国人民的深切慰问。”[3]198同时他还“分致函犬养毅、福田雅太郎、大仓喜八郎、藤村义郎、久京房之助、头山满、萱野长知、宫崎寅藏家属表示慰问:比闻贵国地震海啸,遂成巨灾。同种比邻之邦,交游宅居之地,罹兹惨变,怛悼逾恒。文自战地归来,留意讯访,幸挚友良朋,尚庆无恙……并祝平安。”[3]197另外,瓯海道尹沈致坚和各界发起组织瓯海道属救灾会,筹捐钱物赈济日本灾民和温(州)、处(州)旅日华工①。据记载,后来“日本轮船直接来温装运木炭、烟叶、菜子、鲜蛋等物……达514610元”[4]301。孰料日本的一些暴徒在军国主义的煽动和纵容下,却以相反的态度对付手无寸铁的旅日华工。他们乘震灾的混乱之机,以“韩人放火”为借口,在猖狂杀害大批旅日朝鲜人的同时,大肆屠杀旅日华工,共济会会长、爱国志士王希天此时也惨遭毒手。在遇害侨民中尤以温(州)、处(州)两地为多数[5]。

二、温州旅沪同乡会的作为

1.温州旅沪同乡会对国人的救济

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从1923年9月15日开始,日本政府派轮船分批分期将旅日华工运载至上海,温州旅沪同乡会即开始着手救济。9月23日,温州旅沪同乡会“在西门康卫路该会馆开慰问会,到会职员二十余人,灾民六百余人,会长黄溯初代表该会致慰问词”[6]。接着,对于由日本回到国内的侨胞,温州旅沪同乡会对其进行治疗并遣送回家,将生病的难侨“就近送往南市医院治疗”,当南市医院病房住满后,“又以二人移送北市医院”[7]。后温州旅沪同乡会提议“派一医生、两看护,搭招商局轮船,船中携带,送由日本返国之难侨回温州原籍,以免患病日多,留滞沪地,终非善计。”[7]这样的遣送截至1923年10月17日共有5次,彼时“温州旅沪同乡会招待温处二属灾民,计四千二百余人,由飞鲸、超武、三江等轮陆续遣送回籍外,尚有一千三百余人,住四明公所。……至昨晨四时半,始将灾侨一千二百五十八人,安排妥帖,并派护送员黄岩定、丘伯西等六人随同照料。”[8]回到温州的难侨,“即有各机关人员招待”[9],有病情严重者,“即先将病人送瓯海关医院安置,县知事已代定鹿城旅馆,并承政务科科员吴君宗招待到旅馆”[7],“所有招待各项费用,仍由永嘉县张知事垫”[9]。之后仍有灾侨不断从日本回国,温州旅沪同乡会仍然伸出援助之手,如1923年10月20—26日,仍有灾侨几十人,每次都是“由温州旅沪同乡会招待,送往爱而近路纱业公所暂住,候船回籍”[10]。截至同年11月18日,浙籍旅日华工被日本政府载送完毕,合计温(州)、处(州)两地旅日华工回国者为3351人(见表1)[2]。

表1 温(州)、处(州)两地旅日华工回国人数

从中可以看出,温州旅沪同乡会在得知日本发生地震灾害后首先对归国的难侨进行全力救济,将患病的同胞送往医院救治,并动用轮船分批将难侨送回家乡。这些都使归国的侨民及时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

2.温州旅沪同乡会对日抗议

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后,社会一片混乱,日政府即下令戒严,由于警察力量不足,社会秩序由所谓的“青年团”协同维持。这些“青年团”成员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素抱排外思想,遂借维持秩序之名,与在乡军人、警官、军队,用刀、剑、铁棒、铁钩等凶器,对旅日华工肆意击杀[2]。据记载:“昨夜,不法朝鲜人、中国人数名组成团体,手持凶器胁迫在市内外各处避难的露宿者,并抢夺财物。在与警察、军队、在乡军人、宪兵的格斗中,有数人被杀死。”[11]这些谣言虽然不知真假,但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确有中国人在震灾后被日本军人和宪兵所杀害。9月2日晚上9时左右,日本浪人、军警等300余人,将大岛町八丁目华人客栈中174名手无寸铁的温(州)、处(州)籍华工喊至栈外空地上,“佯言即将地震,须卧地上”[12],然后,突然将他们击杀,其中仅有一名叫黄子莲的华工装死得以逃生,并向旅日的亲友报信。接着,在南千住、三河岛等地,日本人又以同样的手段,惨杀旅日华工,被杀者,“当在千人以上”[13]。据后来反复查核,剔除重复统计,1923年9月温(州)、处(州)两地遇难的人数达700人,其中,死639人,伤61人[4]300。

当温州旅沪同乡会得知日本惨杀旅日华工严重事件后,便采取行动,维护劳工权益:

(1)要求北洋政府外交部与日本当局交涉。1923年10月19日,温州旅沪同乡会致电北洋政府外交部“迭据回国灾侨报告,日人乘地震之际惨杀温处侨工数百人,对于生者复加拘禁,人证确凿,闻之痛心。迫乞大部速向日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惩凶道歉,赔偿损害。”[14]11月17日,温州旅沪同乡会会长写信给其朋友即时任中国银行总行副总裁张嘉璈,说明此事,继而张嘉璈写信给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恳请大部提出严重交涉。……政府若无妥速办法,恐生种种困难。”[15]297至当月20日,根据“外交部为温州旅沪同乡会会长黄溯初呈日人惨杀华侨案的批文”称已“照会驻京日本公使……本部对于此案异常注意,现复请由政府遴派专员赴日彻底查明实情”[15]302。对于北洋政府外交部的回复,温州旅沪同乡会并未感到满意,继续自行调查,将被害人的调查表于1923年12月4日呈交给北洋政府外交部,表中有被害者的人数和姓名,“温处在日侨胞被杀者,计共三百六十九人,曾经列表祥呈大部。……兹续据调查报告,被害者汇计六十四人,为前表所未曾列举者,理合备文粘具人名表,呈祈察核,续提交涉,以雪冤抑而保国权。”[16]从1923年12月3日和9日的《申报》来看,北洋政府外交部确实是派王正廷、沈其昌、刘彦谨三人前往日本交涉[17],并提出抗议,但由于中国国力弱小,日方虽然承认有此事,却只将“冈田警部以下,均分别处以三四等有期徒刑”。温州旅沪同乡会知道后对结果表示不满意,认为日方“对于惨杀数百人,灭绝人道之案,乃只处数人以极轻之刑罚,侮蔑吾国”[18],而要求北洋政府外交部“续提抗议,誓达惩凶道歉赔偿抚恤之目的,以雪国耻而慰冤魂”[18]。此时距地震发生已有近半年时间,由于未得到北洋政府外交部明确回复,温州旅沪同乡会于1924年5月7日和6月17日再次呈文,要求其“续提抗议,以保国权而雪冤抑”[19],并且将交涉结果“宣示国人”[19]。终于迫使北洋政府外交部于1926年2月17日再次函复温州旅沪同乡会,宣称“日人惨杀侨胞一案,迭经部中严重交涉,彼方虽承认赔偿,究以案重数微,未便率允了结,迄今尚正在交涉之中。”[20]至此,再无消息。

从中可以看出,温州旅沪同乡会本着乡情和国权多次和北洋政府外交部交涉,虽由于中国国力弱小,结果并未令人满意,但却迫使北洋政府外交部多次向日方提出抗议,并派专员到日本调查,最终也使日本判处多名警员有期徒刑,实属不易。

(2)会同各方协同援助,共同调查旅日华工被惨杀事件。在日本人惨杀旅日华工事件发生后,温州旅沪同乡会随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听取了幸存者的报告,并决定:“(一)要求对日市民大会、各省区同乡会联席会、总商会等团体,立即召集大会,共谋对付,最好由各团体各举富于外交知识者,共同组织一对日外交委员会,专办此案;……(三)通电各省工团一致援助;(四)函请温处两属各团体从事调查死者伤者家属。”[21]从《申报》的记载看,温州旅沪同乡会之行动可谓迅速,1923年10月20日即致电瓯海道请为搜集华工被难证据,请求“分饬各县知事暨温处各工团,详查死者家族,以为交涉只根据”[22]。继而于10月23日派人联络各省,“一面推定林炎夫、宋佩燧与本埠各团体接洽,请为援助……又推定谢侠逊往各省要埠,联络各法团一致对日,作外交之后盾。”[23]10月27日,温州旅沪同乡会再发两函,一份给全国各工团,请各工团“一致援助……全国人士协力奋争,籍保国权而慰冤魂。倘各地侨胞,亦有无辜被杀者,并希调查清晰,迳呈外部,以便交涉。”[24]一份给上海各工团,希望各会“主持公道,克日召集会议,力予援助,以慰地下之冤魂,而泄国民公愤”[24]。在要求北洋政府外交部对日交涉的同时,温州旅沪同乡会派代表进京,同时致电旅京的同乡,请求在北京的五个温州旅京同乡会“力予援助,就近督促(外交部),以力进行”[25]。这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对日声讨浪潮,无形间也增加了北洋政府的压力,促使时任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日使,并提出:“(一)日政府迅速调查事件之真相,依法严重处罚犯人;(二)按次发表调查之结果及处罚;(三)对于被害华侨之家属给以相当之救恤金或安慰费。”[2]足见温州旅沪同乡会在此事件中确实尽心尽力。

(3)抗议华侨联合会欢迎时任中国驻日使节张元杰。1923年10月18日,时任中国驻日使节张元杰带着日本东方通讯社理事水野梅晓、日本社会主义者宫崎民藏等组成的谢赈团,出席了上海方面的欢迎大会。在会上,面对舆论对于日本惨杀旅日华工的质疑,张元杰与两位日本人一道为日本开脱。从日本死里逃生回来的时任“共济会”总干事王兆澄质疑道:“(一)中华侨日共济会曾经侨务方面注册认可。则王希天一事,使馆亦应出力,究竞如何办法?(二)华工被难后,张代使何不前往调查?(三)曹锟曾有五千元赈济侨日工人,工人始终未分得分文。此款究竟作何用途?”[2]这使得张元杰当即语塞。随后温州旅沪同乡会也对此事向华侨联合会抗议,温州旅沪同乡会认为,张元杰“于此次震灾后,并未设法保护侨商,其漠视同胞生命,无可讳言。按此次地震时,灾侨等被拘习志野兵营约千六百余人,各尝困苦,望代使之维护甚殷,乃该代使竟置若罔闻,及灾侨等被拘至二十余日之久,日本之秩序早已完全恢复,亦未闻该代使有何保护举动。直至同时被拘之陈芗圃(青田人,明治大学生)于十八日致函质问,该代使始于二十二日来作几分钟周旋。”[26]同时并质问华侨联合会:“开会公开欢迎张元杰代使,究竟是何理由?”并要求其“明白回复,以释群疑”[26]。足见温州旅沪同乡会对此事件的关注以及愤怒之情。

日本人趁关东大地震惨杀旅日华工一案,由于当时中国国力弱小,北洋政府腐败无能,深受日本歧视,导致外交失败。这一血案因此不了了之,逐渐被人遗忘,死者含冤,活者亦无人鸣冤昭雪。温州旅沪同乡会在此期间组织安置难民,通电交涉,以呼吁公道,并关注多年,反映出温州旅沪同乡会主事者的智慧、韧性和责任感。

[1]张梓生.日本大地震记[J].东方杂志,1923(16):38-46.

[2]章志诚.日本在关东大地震期间惨杀浙籍旅日华工与北洋政府对日本当局的交涉[J].浙江学刊,1990(6):163-167.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胡珠生.温州近代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5]温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东瀛沉冤:日本关东大地震惨杀华工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23.

[6]关于救济日灾之消息[N].申报,1923-09-24(14).

[7]温籍灾侨之治疗与遣送[N].申报,1923-10-04(14).

[8]温州同乡会五次遣送灾侨[N].申报,1923-10-17(14).

[9]浙温灾侨回籍[N].申报,1923-10-14(15).

[10]温州同乡会招待灾侨,又到温处灾侨四十四人[N].申报,1923-10-20(13).

[11]长春王希天研究会.王希天纪念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186.

[12]林骙.日灾的观察[J].东方杂志,1923(21):36-51.

[13]仲云.日本大震灾中的暴行[J].东方杂志,1923(21):10-11.

[14]温州旅沪同乡会致外交部电[N].申报,1923-10-19(13).

[15]吉林省档案馆.王希天档案史料选编[G].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

[16]温州同乡会呈外交部文,续报侨日被害人调查表[N].申报,1923-12-04(14).

[17]赴日调查专使致温州旅沪同乡会函[N].申报,1923-12-03(14).

[18]温州同乡会致外交部电,惨杀侨胞案结果不满意,请向日政府提抗议[N].申报,1924-01-17(14).

[19]温州同乡会再请交涉杀华侨案致外交部呈文[N].申报,1924-05-07(15).

[20]外交部函复温州同乡会[N].申报,1926-02-17(13).

[21]温州同乡会开会记[N].申报,1923-10-18(13).

[22]温州同乡会致瓯海道尹电,请为搜集华工被难证据[N].申报,1923-10-20(13).

[23]温州同乡会之奔走呼号派员联络各省法团[N].申报,1923-10-23(14).

[24]温州同乡会抗争日人惨杀华侨,函各团协同办事[N].申报,1923-10-27(14).

[25]温州同乡会再为被害华工之呼吁,致旅京同乡电[N].申报,1923-11-09(14).

[26]温处两处灾侨问华侨联合会,欢迎张元杰是何理由[N].申报,1923-10-22(14).

[责任编辑:陈增杰]

Act of Shanghai-travel Association of Wenzhou During Kanto Earthquake of Japan

FANG Xian
(School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12004, China)

In 1923 an earthquake took place in Kanto in Japan, and Chinese people offered them great help in money and material. However, some Japanese inspired by the militarist took the advantage of the earthquake and killed a lot of Chinese working in Japan. Most of those killed were from Wenzhou and Chuzhou. Shanghai-travel Association of Wenzhou offered help to the returned Chinese, and at the same time negotiated with the Northern Government protesting against Japan. Due to the weak national strength, the whole thing finally concluded with no conclusion. However, the behavior of Shanghai-travel association of Wenzhou showed the awareness of Chinese nationality at that time and revealed the nature of Japanese imperialism and the incapacity of the Northern Government.

Japan; Kanto earthquake; Shanghai-travel association of Wenzhou; Chinese working in Japan

K313.45

A

1671-4326(2012)03-0018-03

2011-12-23

方 贤(1988—),男,浙江台州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北洋政府旅日同乡会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惠比寿花园广场》
旅日王朝盛:从烤串店到药妆店 他屡创经营神话
近代旅外徽州同乡会的治理架构与社会功能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不应被抹杀历史功绩的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公文管理机构
旅日札记
对北洋政府新闻出版立法表里二重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