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制

2012-09-15吕广国

兽医导刊 2012年11期
关键词:肠绒毛乳猪轮状病毒

吕广国

(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畜牧发展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00)

猪轮状病毒病,也称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猪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一般仔猪发病较多,青年猪和成年猪患病较少,且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24 h。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养猪场内普遍存在,我国也已确认猪感染本病毒引起发病。

一、病原

轮状病毒 (RV)呈车轮状外观,直径在70 nm左右。RV在环境中相当稳定,对温度、pH、化学物质和常用消毒剂有耐受性。在pH 3~9时都稳定,粪便中的RV在60℃时可耐受30 min,在18℃~20℃时可耐受7~9个月。

二、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尤其在13~39日龄多发,感染率可达90%~100%。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本病多发于寒冷的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传染方式多为暴发或散发。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和其它疾病的侵袭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

经常发生呕吐。迅速发生腹泻,呈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常在严重腹泻后2~3 d产生脱水。由于脱水,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最后衰竭致死。本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仔猪日龄和环境状况,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四、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局限在胃肠道。其中以小肠的变化最明显,而胃的变化多是由小肠病变所引起。眼观,胃壁弛缓,扩张,膨大,胃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这是胃内容物后送障碍所引起的。肠道臌气,肠内容物呈棕黄色水样液及黄色凝乳样物质,肠壁菲薄半透明;有时见小肠发生弥漫性出血,肠内容物淡红色或灰黑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呈浆液性淋巴结炎的变化。其他器官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变化。(见图1)镜检时以空肠及回肠的病变最为明显。其特征为绒毛萎缩而隐窝伸长。(见图2)

五、鉴别诊断

图1 肠道臌气、内容物呈棕黄色水样液及黄色凝乳样物质、肠壁菲薄半透明

依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发生在寒冷季节,病猪多是幼龄仔猪,仔猪在7日龄以下不发病,在13~39日龄发病较多;主要症状为腹泻,剖检以小肠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等,即可做出初步诊断。但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自然病例中,既有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感染,又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从而使诊断工作复杂化。因此,诊断本病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进行鉴别。

1.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由冠状病毒引起,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并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10日龄以内的乳猪感染后,发病重剧,呕吐、水样腹泻呈喷射状、脱水严重,死亡率高。剖检见胃肠变化均较重,整个小肠的绒毛均呈不同程度的萎缩;而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小肠损害的分布是可变的,经常发现肠壁的一侧绒毛萎缩而邻近的绒毛仍然是正常的。

2.猪流行性腹泻(PED)。由冠状病毒所致,常发生于1周龄的乳猪,病猪腹泻严重,常排出水样稀便,腹泻3~4 d后,病猪常因脱水而死亡;死亡率高,可达50%~100%;剖检见小肠最明显的变化是肠绒毛萎缩和急性卡他性肠炎变化;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脱落出现在发病的初期,据称于发病后的2 h就开始;肠绒毛的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由正常的7:1,降到2:1或3:1。

图2 小肠绒毛萎缩变短,左为正常猪小肠绒毛,右为病死猪小肠绒毛

3.仔猪黄痢。由大肠杆菌所致,常发生于1周内的乳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排黄色稀便;剖检见急性卡他性肠胃炎变化,其中以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明显,胃内含有多量带酸臭的白色、黄白色甚至混有血液的凝乳块;组织学检查可检出大量大肠杆菌。发病仔猪的病程较短,一般来不及治疗。

4.仔猪白痢。由大肠杆菌引起,多发于10~30日龄的乳猪,呈地方性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病猪无呕吐,排出白色糊状稀便,带有腥臭的气味;剖检见小肠呈卡他性炎症变化,肠绒毛有脱落变化,多无萎缩性变化,用革兰氏染色时,常能在肠腺腔或绒毛检出大量大肠杆菌。本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5.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1个月以内的乳猪很少发病。病猪的体温多升高,呕吐较轻,病初便秘,后期下痢。剖检见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

六、实验室检查

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其方法是:采取其他猪发病后24 h内的粪便,装入青霉素空瓶,送实验室检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是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均可迅速得出结论。还可采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后供荧光抗体检查。

七、防制

虽然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认真执行以下综合防制措施,会大幅度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使猪场的经济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1.免疫接种。

(1)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弱毒冻干疫苗(哈兽研研制),每瓶20头份。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妊娠母猪于产前35 d和7 d,各肌肉注射1 ml,免疫期为1年。新生仔猪吃初乳之前,肌肉注射1 ml,30 min后吃母乳,免疫期1年。

(2)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的使用方法。

母猪:在后备母猪阶段必须先免疫1次,在初产前1个月左右时再免疫1次。以后每胎免疫1次(即1年2次免疫),免疫时间也是产前1个月,每次4 ml。

肉猪:由于各猪场的断奶时间不一,可以根据猪场断奶的时间安排,在断奶前免疫1次,断奶后再免疫1次,2次免疫的时间相隔20 d。初生仔猪每头0.5 ml。5~25 kg仔猪每头1 ml,25 kg以上猪每头2 ml。

交巢穴注射:在尾根与肛门间凹陷中的一个穴位,此处的淋巴分布密集。在母猪交巢穴注射后,乳汁内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新生仔猪通过不断的吮吸母乳,乳中的抗体能很好地中和摄入的病毒,故新生仔猪有较好的被动保护率。

免疫期:接种本疫苗后10~15 d开始产生免疫力,1个月达到高峰,至少可以维持6个月。

2.加强管理。猪场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面购猪。加强冬季的饲养管理;特别要注意提高饲料中能量饲料的供给,加强防寒保暖,提高猪群整体抵抗力;严格管理,制定规章制度。搞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圈舍粪尿及垃圾要天天清除,并坚持每半月用石灰乳消毒圈舍1次,每周用2%~5%来苏儿消毒食具1次;猪群感染该病后,要及时将病猪隔离治疗,并对猪舍用2%氢氧化钠或5%~10%石灰乳迅速彻底消毒。用较好作用的消毒药如氢氧化钠、石灰水、漂白粉、百毒威、二氧化氯、福尔马林和季胺盐类消毒药。

3.加强保温。本病集中在冬春季发生。因此在冬春季时提高室温,防止贼风,局部环境加温尤其重要。实践证明保温对降低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有效。

4.加强光照、降低猪舍湿度。

在猪舍内加强光照,装紫外线灯可以在有效距离内杀灭照到的病毒。保持地面干燥也有一定作用。

5.人工喂奶。母猪发病后在母猪粪便中和环境中存在病毒,新生仔猪仍在母猪的环境中哺乳,新生仔猪的死亡率会很高,所以要使新生仔猪离开母猪进行人工喂奶。人工奶的配方是:500 ml酸奶+500 ml营养粉+山楂水适量+适量微生态制剂。

6.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现病猪立即停止喂乳。病猪因腹泻而脱水,应备足饮水,必要时可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及5%碳酸氢钠溶液,防止脱水及酸中毒;也可以通过口服补液,以葡萄糖盐水或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3.2 g、氯化钠9.2 g,甘氨酸6.6 g、柠檬酸0.52 g,枸橼酸钾0.13 g,无水磷酸钾4.35 g,溶于2 L水中即成)给病猪自由饮用,借以补充电解质,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预防并发症或继发感染,可酌情使用抗生素,使用微生态制剂也有较好的作用。进行对症治疗,可投用收敛止泻剂。一般可获得较好效果。

(略)

猜你喜欢

肠绒毛乳猪轮状病毒
呵护肠绒毛 生活更健康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AC34单丁/丙酸甘油酯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醇提五倍子对鳙鱼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图版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浅淡乳猪的饲养管理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