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税在欧洲
2012-09-15盛立中
文 _ 盛立中
居住在德国莱茵河畔科隆市的莱菲女士于2010年圣诞节前夕的一个周日提前来到科隆大教堂,进行了她人生中的一次重要告解。告解事关她那颇具叛逆性格的儿子坎贝的婚事。坎贝在幼童时期由其父母携至教堂进行了领洗圣事,然而,坎贝成年后几乎从未踏进过教堂。坎贝参加工作后,每周的薪水单上都会出现6.58欧元的教会税。坎贝瞒着家人重新进行了户籍登记,声明自己是无神论者,由此,坎贝的薪水单上再未出现教会税。
由于坎贝自动脱离了教会,也未缴税,他不可能厚着脸皮在教堂里举行婚礼。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莱菲女士认为,儿子的婚礼不能在教堂举行不仅涉及儿子的个人信仰,更是整个家族的耻辱。接受莱菲女士告解的米高斯神父说:“一只迷失的羔羊!年轻人要有信心重拾信仰,盼早日回到主的身边来。”
2011年万圣节期间,坎贝的婚礼最终在科隆大教堂举行。据称,莱菲女士为在教堂成功举办儿子的这场婚礼,在近一年时间里向当地教会断断续续地捐出了她的全部积蓄。
德国、丹麦、瑞典、瑞士、芬兰和冰岛等国是欧洲地区仍然保留教会税的国家。教会税在欧洲影响较大的首推德国。德国教会税的纳税人为罗马天主教会和福音新教的信徒,这两个教会的教众约占德国总人口的70%。德国教会税的税率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8%至9%,由雇主代扣代缴。教会税是附加税(类似于中国的教育附加费),由财政部门收取后直接返还给教会,由教会决定如何使用。德国教会税每年大约可以收到七八十亿欧元。德国天主教会在册信徒人数最多的科隆大主教区,2011年的教会税收入预计超过5亿欧元。
在课征教会税的国家,人们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缴纳教会税,不论是否教徒,前提是要在户籍上注明自己的信仰,否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将被默认为教会税的纳税人。缴纳教会税的人可以享受包括圣诞礼仪、傅油等圣事,还可以在教堂举行由神职人员主持的婚丧嫁娶活动,无需再另行奉献。不过,缴纳教会税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铁杆教友,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少去教堂,除遇重要的节日如洗礼、结婚和葬礼等不得不进行的圣事才“光顾”教堂一次。当然,如果不是教徒,也可以向教堂捐款(奉献),奉献的钱还可能由于慈善的原因予以抵税。
教会税不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纳入国家常规预算报表中。除教会税外,宗教团体开办的学校、医院和养老院等还可以得到政府的财政资助。政府补贴、免税收入、教友的奉献款大约占教会总收入的四成,其他的收入就是教会税。德国教会税支出的大头用于神职人员和事工的薪资。有据可查的是2004年的一份官方统计资料:德国天主教教会的神职人员和事工的薪酬大约占了总支出的60%,日常管理费、教堂维护费、教育助学以及社会慈善项目各占了大约10%。
现在世界上固然已经没有几个国家还在奉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宗教之所以还能获得国家财政的鼎力资助,还是缘于中古时期欧洲宗教的国教痕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力,且教徒多为世代相传。如瑞典和芬兰的路德宗教会信徒约占两国总人口的近90%;福音路德教是冰岛的国教,大约90%的冰岛人是其在册成员。比较有趣的是,冰岛不但对福音路德教教徒征教会税,而且对非教徒和其他非主流宗教团体的成员课征一笔与教会税等额的文教捐(与教会税的计税方法相同)用于国民教育。换言之,冰岛人不缴教会税就纳文教捐,两者必取其一。
欧洲的教会税是个骨灰级税种,由古老的“什一捐”演变而来。据《旧约·创世记》记载,以色列人的祖先亚巴郎将战利品的十分之一献给了当时的耶路撒冷王兼祭司默基瑟德,此举受到上主的大加褒奖。后来,亚巴郎的后代约定俗成地将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献给上帝以表虔诚,此后“什一捐”逐渐发展为犹太律法。在教会势力盛行于欧洲的6世纪,“什一捐”开始被欧洲教会法所规范,“什一捐”的税收强制性特征由此发轫。这是向教会捐献由自愿到强制征收的一个重大转折。后来“什一捐”逐渐获得欧洲世俗法律的支持,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到19世纪,尽管理由各不相同,但多数欧洲国家先后废除了“什一捐”。
法国是欧洲最早废除“什一捐”的国家,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起了关键作用。法国教会目前主要靠信徒奉献和经营性收入(出售圣物、旅游门票和其他服务收入等),政府也提供一定的财政援助,还有减免税等。不过,法国天主教教会确实比西欧其他国家的教会寒酸,没有教会税这项固定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然,法国天主教教会的生意也做得很大。有一部片子讲述的是法国露德圣母朝圣地的故事。法国露德圣母朝圣地由于传说圣母玛丽亚曾在此18次显灵给一个14岁的乡村少女而闻名于世。这里不仅有仅次于梵蒂冈的露德圣母大教堂,而且还有一种被称为露德圣水的“神水”,据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此朝圣或观光旅游,更有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重病患者在露德长期驻扎,希望借“上帝之水”解除疾病的困扰,当地教会自然从中获得了不菲的收入。
教会税的何去何从是观察未来欧洲财税制度改革的一个标杆,但教会税(捐)在欧洲日渐式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看到,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罢工示威活动的矛头最近已经开始指向仅次于政府的大财主—东正教教会。示威的发起者声称,在我们这样一个穷政府富教会的社会里,教会对社会的贡献极小。教会经营性收入不仅享受政府的免税待遇,而且政府还要在财政预算中拨付薪资供养神职人员。为满足示威者的要求,希腊政府最近已经明确表示,为解决债务危机,先让教会上缴20%的商业收入以及已公布捐献的5%至10%,正所谓“恺撒的,归恺撒;天主的,归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