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府井的图书馆
2012-09-15因此
文 _ 因此
有一个叫莫理循的澳大利亚人在北京居住达20余年,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旧时曾被人们称为莫理循大街。他亲历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他甚至担任过多位“中华民国总统”的顾问。他一直保存的一张名刺(相当于现在的名片)上写着:“大总统头等顾问官”,所以不少澳大利亚人认为莫理循应该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澳大利亚人。
莫理循在他北京王府井的住宅里建有一座自己的图书馆。从1897年入住北京后,莫理循便开始系统地搜集自中世纪以来各国出版的与中国有关的图书、杂志、地图、论文等。到1917年,莫理循收集的有关亚洲特别是中国的西方书籍已达 2.4 万册,语种包括英、法、德、意、汉、日等十几种。这其中包括乾隆年间的
北京地图,还有一本1485年出版的第一版的《马可·波罗游记》。
当时为了方便读者,莫理循还亲自为藏书编了目录,而且把索引系统制作得非常完善,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他甚至细心地把几张中式桌子拼在一起,铺上白桌布方便读者看书。莫理循对所有人开放他的图书馆,因此许多想了解中国或亚洲现状和历史的学者和个人都曾利用过这批图书资料,为读书而拜访莫理循的人也越来越多。当时有个笑话说,很多外国人曾抱怨,他们一出北京火车站就被人力车夫拉往莫理循家,根本不问他们的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因为人力车夫以为所有外国人一定是去莫理循那里看书的。这个笑话也从侧面说明,对中国文化和亚洲文化感兴趣的以外国人居多,这些图书、图册对中国的知识界吸引力有限。
1900年,莫理循作为《泰晤士报》驻华记者时的月收入是100英镑,后来成为总统顾问后,收入更高,但维持这个没有赢利能力的图书馆非常吃力,甚至依靠出租住宅一半的房间来补贴,而他自己则搬入金鱼胡同一处较小的住宅。莫理循本人对这个图书馆的重视超过其他一切,视为他自己最大的文化成就。后来,莫理循的身体多病,而“总统顾问”的任期即满,他已经无力支撑这一昂贵的“嗜好”,于是决定把他20年间搜集到的图书资料全部出售。
在莫理循放出口风后,就有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机构、个人上门拜访。其中美国加州大学居然开出35000英镑的天价,这在当时确实算是一笔巨款,因为那时的世界首富美国的人均年国民收入不过100多英镑。这些钱折合成白银大约是20多万两,这对于GDP占世界前列的大清帝国和后来的民国政府不算什么大的数字,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后,棺椁内的珍宝价值达纹银几千万两,而老佛爷仅出殡的费用就用去150万两;民国总统袁世凯曾找一位叫古德诺的美国人为复辟君主制寻找理论支持,开价高达30多万两。
莫理循非常热爱生活了20多年的中国,也非常希望图书馆能留在北京。他提出:“如果中国人购买图书,我将把我在北京的不动产即建有防火设备的图书馆送给政府。”所以应该有更多的中国机构和个人知道这个消息,但只有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曾到莫理循处问询价格,而且没有下文。要知道,这位前朝状元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应该并不缺少购书所需的资金。由此看来,莫理循那些关于中国的图书在张老先生眼里并没有很大的价值。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莫理循开出的转让图书的条件,其中有一条是“这批图书必须向所有读者开放”。中国文人喜欢书,更喜欢藏书,所以传统的文人以拥有自己的藏书楼为荣,但藏书的目的是给自己看的,“代不分手,书不出阁”才算真正的藏书。
当时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一位校长和助手正在北京游历,闻讯后即刻调查莫理循这批图书的学术价值,他们立刻明白了这批图书对于研究中国的意义。随后,他们找人去三菱财阀第三代掌门人岩崎久弥那里游说,仅几分钟后,岩崎久弥便答应出资购买莫理循的所有图书。1917年8月29日,在北京的莫理循宅邸里,岩崎久弥的代理人与莫理循签订了图书买卖合同,而且就是美国人开出的最高价35000英镑,当场交接完毕。
当时的美国报纸《远东时报》有这样一段话:“夫关于中国事件搜罗若此闳富之藏书,华人不能自购,坐令入于日人之手,诚足为华人惜矣。”想来莫理循应该也同样伤感,这位澳大利亚人20多年的中国情结好像就此走到了终点。
这个莫理循文库现位于日本东京都的文京区,不过不再叫“莫理循图书馆”,而叫做“东洋文库”。在当代国际学术界,凡是研究亚洲尤其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几乎无人不知这个图书馆。日本人严格遵守着莫理循的条件:“必须向所有读者开放”,他们甚至把一部分最珍贵的图书和图册放在了互联网上供读者浏览。如果你打开东洋文库的网页,不需要注册,就可以在里面看到这些内容:探险队资料75册、研究书7册、史料5册、写真11册、地图18册。每一本图书的每一页被翻拍后,还制作成高分辨率的图片,每位读者可以打开任何一本图书翻看。你可以从乾隆时期的北京地图上找出几百年前的一条小胡同;你也能看到英法联军攻入天津时,清军炮台的惨状;你还可以看到清朝和民国时期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场景……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能会为那个时期的老照片而着迷;同样,你可能会为那段历史而伤感或者深思。无论如何,你要记起一个需要感谢的人:莫理循。是他让你知道,我们曾经丢失了一段怎样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