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爱良
——用品牌拉动市场

2012-09-14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2年7期
关键词:代理商长沙眼镜

文 傅 维

唐爱良
——用品牌拉动市场

文 傅 维

作为代理商,湖南人唐爱良对企业的市场定位越来越清晰,即全面进入品牌时期。他选择代理眼镜品牌的标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号召力和知名度。目前湖南省80%的眼镜店和唐爱良都有业务往来。湖南眼镜零售市场相较其他省市有很大不同:在湖南,温州人和台州人开的眼镜店不多,眼镜店基本上都是湖南人开的。湖南省眼镜店数量很多,但是上规模的连锁店却不多。很多贸易商都认为,开发湖南市场难度很大,成本很高。所以不少供应商都将湖南省市场交给代理商。湖南的生意不好做,这既给唐爱良开拓市场增加了难度,也给他带来了机会。唐爱良人长得帅,生意也做得“帅”:他不像有的代理商那样总希望从供应商那里尽可能地榨取好处,比如压低产品价格、要求品牌独家代理权、更多扣点、尽可能长的付款周期等等,能捞到多少算多少。当然他也要求品牌代理区域的排他性,这是品牌代理的规律,他必须得遵守,但他更多地是把贸易商当成最核心的合作伙伴,而且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最主要的考量标准是能否帮助自己成长。他认为,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自己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他甚至认为,自己这些年的快速成长和供应商理念上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实际上,现在他同供应商之间已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他能帮助供应商很仔细地规划进入湖南省的路线图,包括产品线布局、客户促销策略、培训支持计划的制定、消费者需求分析等。现在,唐爱良待在门市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几个生产基地之间奔波,同时,每月他还分出时间,拜访零售客户,获取一线市场需求的相关信息。

唐爱良获得的不俗的经营业绩令同行瞩目,那么,完全白手起家的唐爱良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起步廉桥

唐爱良,1977年生人,今年35岁。他出身湖南邵东廉桥农村家庭,自幼家贫,每年交学费都比较困难。尽管他成绩不错,但是考虑到家庭条件,就算考上大学,家里也无力供养,所以决定尽早踏入社会。于是,初中快毕业时,他就离开了学校。他从小就想自己做老板,所以并没有选择外出打工。他16岁进入眼镜行业,当时家里离邵阳眼镜市场很近,只有1公里,村里人也有做眼镜的,于是他选择了做眼镜。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找人借了1000多元,开始卖眼镜配件,用于维修。那时候配件还用得比较多,他将配件摆在批发市场门口马路上。刚开始生意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他什么都不懂,没经验,东西进得不对路,不好卖。后来,他仔细观察别人怎么做,慢慢有了些经验。有一次,他进了螺丝回来,但整包全部散了,父母看着很生气,也很担心,不赞成他继续做眼镜配件。可他却执意要继续走下去。晚上,在煤油灯下,他将散得一塌糊涂的货品一一分好,一直分到天亮才分完。尽管当时每天销售额仅有几十元,但他心里却挺有成就感。

这样做了一年左右,他也看出来做配件前途不大,当时入行也是不得已,为此,他时常感到彷徨。这个时候,正好有一家门面转让,他接下了。因为只做配件生意无法支撑,于是他又选择了同时做老花镜。一位朋友带着他去了东莞,进了塑料架,进价1.5元,卖出去1.8元,有钱赚了,他感觉蛮爽。刚开始时老花镜也不太好卖,生意很一般。三四个月后,他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档口,装修以后,生意比以前好多了,但费用也在增加。考虑到自己实力很有限,货源也不好找,加上采购能力也有问题,于是他开始在“提篮子”上打主意,就是攒别人的货来自己卖,赚点差价。由于经营策略灵活,加上在产品摆设上肯花心思,他的业务量有明显增长,虽然比较累,但能看到点希望。

唐爱良的店面

此时,唐爱良心里明白:要想获得更大的空间,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自己的价格优势。于是他又开始了新一轮行动,自己去找生产厂家。最先去的是广州和东莞,第一次尝试的结果是完全失败。他原本以为广州的产品品质会好一些,进货价就有7元多。但是他最后发现,实际上这些货是从温州进来的,当时温州过来的同类产品卖价仅为6元多,他等于转了一大圈进了一批高价货,这下连本钱也折进去了,这单生意就算是亏了。这批太阳镜产品的亏损,也引起了家人的反应,他们都反对以后再进太阳镜,主张今后还是经营塑料架。唐爱良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失败其实很正常,关键是要找到失败的原因。他觉得太阳镜需求量大,是流行趋势,应该继续做下去。于是他和哥哥商量,自己去另外开一家,主要批发太阳镜。

唐爱良开始到浙江杜桥去进货,性价比不错,很受客户欢迎。一年下来,赚了好几万,他很高兴。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廉桥交通不方便,整个批发市场要搬到邵东去了。这下他感觉压力很大,到了新市场,如果买门面,自己没有实力,如果租别人的档口,肯定比较偏僻。为此,他很犯愁。这一年是1998年。当时,有人看到其他城市的眼镜市场都有往省会城市发展的趋势,于是有人开始到长沙踩点。此时,唐爱良觉得自己实力太弱,完全没有进军长沙的实力。可是,当一批同行到长沙看选好的位置时,他出于好奇就跟着去看,一同到了长沙。从没进入过省会的唐爱良感到很新奇,他觉得要是能在这里扎根就太好了。他看了这里的眼镜市场,只容得下十几家商铺,不过位置很不错,环境也很好。他觉得机不可失,于是毅然下了决心,咬牙签下了合同。其他同行对唐爱良的选择很不以为然,感到这个年轻人太不晓得天高地厚,都说他会亏得裤子都没得穿。就这样,他就搬到长沙了。那时候廉桥市场一年费用只要三五千元,而搬到长沙一年要十几万元,所以许多人都不敢下手。唐爱良的想法是一定要赌一把,做好失败的准备,大不了重头再来。不过,想归想,压力还是非常大。在此后等待接盘的两个月时间里,他没有睡过一个好觉,连对家里人都不敢说。

唐爱良(右)与洪旭公司执行总裁吴广旭(中)、洪旭公司设计师(左)

拼搏长沙

来到长沙后,他的档口仅有30平方米左右,而且费用较高,简单装修一下后,连交房租都有困难了。唐爱良只有给管理方说好话,对方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拼劲,于是给了他一些关照。唐爱良是一个人来到长沙,也没有请人,什么都自己干。尽管产品不多,但是他干劲很足。为了节省费用,他没有租住房,就在门市打地铺,吃盒饭,时间长了吃得想吐。在经营户中,他每天起得最早,将铺面打扫干净,货品摆整齐,等客户上门。由于一心扑在生意上,他来了长沙半年,还不知道长沙是什么样子,天天待在店里和客户打交道,从来没有时间外出。他认真给客户理货,主动帮助客户解决遇到的难题,时间长了,在湖南眼镜圈里就有了这么一个印象:这个小伙子,最帅、最和气,做事蛮上路的。这样口碑相传,他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对自己的品牌情有独钟

唐爱良总反复说:“人一定要有骨气,我宁愿找其他人借有利息的钱,也不找亲戚借钱。”他前后找朋友借了几万元,生意好了,客户一多,货品丰富,局面就和以前不一样了。一年下来,开支能维持,虽然赚得不多,但总算生活没问题,也有了一批存货,他心头踏实了很多。太阳镜旺季一过,下半年就比较淡,他趁档口空着的时候,批发了一批皮鞋出去,做了4个月,非常辛苦,压力很大,人瘦了十几斤,但赚了十几万,这算自己真正获得的第一桶金。但是,唐爱良根本不迷恋皮鞋生意,他觉得这纯属投机,不仅风险巨大,而且没技术含量。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涉足其他生意,而是一心一意经营眼镜。他用这次“投机”生意赚来的钱,对门面再次装修,还请了帮手,扩大组织货源,并购买了住房。从此,生意就踏上了正轨。他整天忙忙碌碌,每天都有生意做,产品不断丰富,档次也不断升级,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唐爱良的生意经

他从小就对生意感兴趣,爱好就是做生意。父母辛苦一辈子,他想让他们过得好一些,早点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十几岁时已经长得很高,感觉比较成熟。对于婚姻,他一直坚持“先创业,后成家”,生意上路之后,他从来不出去玩,同外面接触很少。尽管说媒牵线的不断上门,他却坚持一点:必须有车有房,事业比较稳定以后才成家。后来,等目标完全实现,他28岁才谈恋爱,1年后结婚。

面对当前眼镜行业的发展态势,唐爱良分析指出:“要想把知名度做起来,必须走品牌化这条路。零售店必须有品牌支撑,要想在眼镜行业扎根,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代理商要通过代理品牌拉动自身品牌。”

随着行业发展,贸易公司和生产商直接上门销售,曾经一度也给他带来了困扰。他一直思考:怎么才能把这些品牌拿下来,占领市场。后来,他得知暴龙公司有意做镜架,便主动和暴龙接洽,拿下暴龙镜架第一家代理权。在湖南市场,镜架产品需要培育市场。但是因为看好暴龙公司的未来,就毅然选择了和暴龙公司合作。他已确定了走品牌路线,手里一共代理了几十个品牌。

唐爱良(右)在品牌订货会上

唐爱良与他的贤内助

向生产商、品牌商学习,和有想法的人沟通——这是唐爱良这些年给自己规划的成长路线。他断言:眼镜行业肯定会走上品牌化路线。品牌在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服装、汽车品牌都陆续进入眼镜行业。要做好湖南这个省级区域市场,品牌选择、品牌服务和团队打造必须要连贯起来。他分析指出,湖南眼镜市场连锁店不多,没有其他城市那种大店支撑,档次还没有培育起来,所以客单价做不起来。由于小店很多,竞争激烈,代理商操作起来很难,不仅开发量会受到制约,而且人力成本高、代价大。有些客户服务要求很细,回款周期却很长。面对上述形势,有些大供应商选择退出,有些转而完全依靠代理商。上述市场格局既增加了代理商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造就了很多机会,关键是如何操作。为此,唐爱良认为:当前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业务团队能力。整个2012年,唐爱良要完成这件大事。对此,唐爱良有充分的信心:首先,经过多年积累,在和零售店交往的交往中,大家对他个人、企业的品牌以及服务认可度较高;其次,经过多年来的运作,他的企业也获得了贸易商、生产商的信任,有品牌的时候经常会主动找他合作;第三,他的销售团队已经建立起来,在湖南市场没有盲点。此外,他的企业组织架构已经建立,包括销售部、客服部、采购部、物流部、财务部等。

为了强化自己生存的根基,他制定了下一步计划:把团队培养得有活力、有激情、有敬业心;把对每一个客户的服务做得更精、更细、更完善;推动品牌不断升级,争取多拿有特色、有知名度的品牌;必须把单品牌的量做大;不断提高企业信誉度。

唐爱良的公司目前拥有的大大小小的客户,已经占到湖南眼镜零售市场的85%。一些品牌公司提出要求,代理条件是至少要进200家店,实际上唐爱良的公司都达到了400家以上。唐爱良坦言:“这些年来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投入也很多,但是在和品牌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品牌商也向他提供了很多培训计划。唐爱良则通过拿到的好品牌,与大型零售商达成了合作。虽然有些条件很严苛,但却促使他不断进步。唐爱良介绍说,目前采用“金蝶”软件对客户进行管理很给力,每个月都能有非常精确的数据。去年,他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全部实行品牌化、规范化经营。

通过品牌培育拉动市场,唐爱良对此充满信心——他信心的来源并不是每年业绩都在快速增长,而是他很清楚,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在让眼镜行业进步,哪怕是进步一微米。

猜你喜欢

代理商长沙眼镜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商船上的矛与盾
长沙之旅
眼镜知识知多少
我眼中的长沙
新时代音响代理商的挑战与机遇
眼镜为什么打了折还那么贵
从天而降的眼镜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为什么说代理商网络对于成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