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测麻醉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2012-09-11张新建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局麻眼科围术

盛 莉,张新建

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是麻醉医师参与局麻患者的监测和(或)对接受诊断性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在生命体征监测下使用镇静、镇痛的药物,以提供一个安静、无痛的手术环境[1]。眼科多数在局部麻醉和患者完全清醒状态进行手术,由于手术在患者眼部对精神刺激较大,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并发感染的危险增加,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本组拟采用MAC与常规局部麻醉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以评价该技术在眼科手术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06—2012-04笔者所在医院眼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局部麻醉组(LA组)和监测麻醉组(MAC组)各60例。男59例,女61例;年龄14~60岁,平均36.2岁;手术时间0.5~3.0 h,平均1.8 h。两组患者均为初次接受手术,无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手术前中后均意识清醒,能清楚表达心理反应和需求。

1.2 麻醉与术后镇痛 LA组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由同一名手术医师用1%利多卡因浸润或2%地卡因表面浸润麻醉。MAC组除采用LA组麻醉方法外,由麻醉医师监护下给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和舒芬太尼10 μg。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恒速静脉持续镇痛48 h,镇痛泵药物2 d剂量为舒芬太尼100 μg+恩丹西酮16 mg+盐酸曲马多400 mg共 100 ml,注射速度 2 ml/h。

1.3 数据采集 预约手术后让两组患者填写贝克焦虑量表,测定值为预约后焦虑值,然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术前宣教和术前访谈,分别于术前1 h、术后1 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均进行1次焦虑值测评。焦虑值测定采用贝克焦虑量表(美国阿隆·贝克等编制)对患者进行术前焦虑测评,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总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所有问卷均由笔者发放,表格内所有内容均由接受手术者独自填写,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视力不佳者,由笔者逐条念出问题内容,让其本人评定,笔者代为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焦虑值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和组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s,n=60)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s,n=60)

与LA组比较,P>0.05

?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比较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值的比较 各组内与预约后比较LA组术后第2天焦虑值明显降低,MAC组在术后1 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 2天均显著降低 (P<0.05);MAC组和LA组组间比较在术后1 h、术后第1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值(±s,n=60)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焦虑值(±s,n=60)

与 LA 组比较,*P<0.05;与预约后比较,#P<0.05

组别 预约后 术前1 h 术后1 h 术后1 d 术后2 d LA 组 33.18±5.3 33.13±5.1 34.63±6.5 32.16±5.6 24.15±5.7#MAC 组 34.16±6.1 33.39±5.7 23.72±6.1*# 23.21±5.7*#23.23±6.1#

3 讨论

眼科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意识清醒,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进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失衡,干扰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适应能力,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焦虑的原因[2]:①害怕在眼睛上做手术;②眼外伤患者担心愈后视力下降,害怕眼球保不住;③害怕疼痛;④担心手术效果,费用过高;⑤反复手术对手术失去信心,集中在视网膜手术和顽固青光眼患者;⑥整形手术担心外貌改变,眼球摘除患者不能接受形象改变;⑦复合伤患者和老年患者行动不便,双眼视力低下缺乏安全感。MAC的要求是保障手术过程患者的安全,并令患者感到满意。麻醉医师在MAC过程中必须做到减轻患者焦虑,使其对手术过程产生遗忘,提供一个无痛的手术环境,减少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的因素,充分的镇静、最低的风险。

笔者采用MAC与常规局部麻醉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说明两组患者分组随机性良好,有可比性。组内各时间点的比较发现LA组仅在术后第2天焦虑值与预约后比较显著性降低(P<0.05),而MAC组在术后1 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均显著性降低(P<0.05),说明局部麻醉及手术刺激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没有药物干预会导致患者术后1 h及术后1 d焦虑加重,但是MAC过程中给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 mg和舒芬太尼10 μg,两种药复合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对手术过程产生遗忘作用[3]。因此MAC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 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2天焦虑值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波动较小。术前1 h与预约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说明麻醉预约后常规术前宣教和术前访谈给眼科患者降低焦虑值的效果有限,文献报道的结果不同可能原因是眼科手术患者对病情焦虑具有特殊性[4]。但必须意识到:对行MAC者应做好术前探访及麻醉前病情评估;准备保护气道和进行全身麻醉器械和设备;术中连续生命体征监测,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和循环稳定,及时诊断和处理紧急情况;MAC必须个体化用药,高龄、体弱者酌情减量。

总之,MAC能明显减轻眼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程度,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1]于颖群,李德馨.监测的麻醉处理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9,20(2):134.

[2]张学敏,石 鑫.眼科局麻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5):661-662.

[3]周其富,俞渭生,楼静芝,等.咪哒唑仑复合瑞芬太尼MAC在60例组织活检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6,35(23):2158-2160.

[4]吕红梅,谢永银,杜 慧,等.术前心理干预在门诊局麻手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033-2034.

猜你喜欢

局麻眼科围术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新生儿唇裂局麻下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