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性贸易壁垒下出口水产品监管思路的探讨

2012-09-11朱崧琪史卫军史亚千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水产品出口标准

刘 莹,朱崧琪,史卫军,史亚千,霍 然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深圳 518045)

水产品作为人类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等特点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普遍重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关注。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其水产品的出口形势也愈加严峻。

1 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水产品出口贸易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中国水产品出口量391.2万吨,出口额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和28.7%。自2002年起,中国水产品出口额稳步增长,连续十年稳居全球首位,成为中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详见图1)。

国际市场方面,目前中国水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依旧是日、美、欧、韩,虽然其出口额占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呈进一步下降趋势,但所占份额仍在70%以上。近几年,对东盟和中国台湾出口的水产品份额一直呈强劲增长[1],出口市场初现多元化格局。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加之中国水产品出口量大价低对各国水产行业造成较大压力,各主要进口国纷纷对中国水产品实行了严格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由于中国出口贸易市场相对集中,此举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形成了较大威胁。

根据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统计,2009—2011三年间,中国出口水产及其制品分别被美、日、欧、韩、加相关机构扣留/召回394批、476批和433批,分别占农食产品扣留/召回总批次的17.5%、25.6%和26.6%,连续居出口不合格农食产品通报第一位(详见图2)。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严重限制了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2 水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壁垒

近年来,日、美、欧、韩等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贸易国家不断对水产品进口作出严格限制。

2.1 技术法规要求更高、更严

日本于2006年起实施的《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在原有的《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包括水产品在内的输日农产品的技术门槛。

美国众议院2009年通过的《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对《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做出重大修订,规定对于进口到美国的食品也需达到与美国国内食品生产者相同的标准。

欧盟在原有10件水产品技术法规基础上于2010年正式生效的《反海洋渔业非法捕捞法》,对水产品进口提出了更新要求:要求除淡水鱼、观赏鱼和部分养殖品种外的其他加工水产品提交原料鱼供应者出具的合法性证明文件[2]。

韩国利用《水产品质量管理法》《食品卫生法》《对外贸易法》等苛刻的卫生标准和技术手段对进口水产品进行检验,并对水产品进口实施通关强制性申报制度[3]。

2.2 检验标准苛刻、检测项目繁多

近年来,日、美、欧、韩等国家相继规定,进口水产品需经由指定机构实施包括微生物、农兽药残留等几十个项目的检测方可通关,对中国出口的动物源性产品实行严格的抽样检测制度[1]。

2005年日本便将水产品检测项目由原来的800多项增加到2600多项。2006年提出“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和“一律标准”的《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要求愈加严格。

美国FDA要求对进口水产品抽检200余类农兽药、抗生素和兴奋剂残留,并不断更新水产品的药残检测标准和允许使用的兽药名单。同时对水产品中含有的致病菌制定了严格规定。

欧盟和韩国对水产品的检验要求同样非常严格,检验项目多达100余项[3]。

2.3 商品追溯制度明确,注册认证要求详晰

除严格的技术要求外,各主要水产品进口国也从商品追溯、注册认证以及管理体系要求等环节切入,对中国水产品的生产工序和加工条件设置更高要求。

2004年日本通过《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修正案,规定对制造、加工、进口的食品都要执行商品明确标记制度。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水产类食品必须贴有可追溯标签,否则将被拒绝进入欧盟市场[3]。

日、美、欧、韩四大主要进口国均要求向其输入水产品的国外加工企业获得注册认证[4]。加拿大也将自2012年12月10日起,对所有进口水产品强制实行进口许可制度[5]。

此外,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颁布《水产品HACCP法规》并于1997年开始对进口水产品强制实施HACCP体系认证起,日本、欧盟、韩国也相继对进口水产品提出了同等的HACCP体系认证要求[3]。

3 出口水产品扣留/召回情况及原因分析

源自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的出口受阻情况分析报告表明,2009—2011年出口水产品受阻原因中品质不合格、农兽残超标、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均含列在各年度出口水产品扣留/召回原因的前五名中,成为近三年来出口水产品四大主要不合格原因。除出口品种单一和市场相对集中等结构因素外,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3.1 原材料资源限制和水域环境污染

近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养殖品种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优质水产原料不多[4]。加之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剧,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和赤潮频繁发生,对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危害。同时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大量排放的养殖废弃物也影响了周边水域生态环境[4],从而影响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2 企业责任意识和自律性不强

中国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多,以个体私营加工为主,大型企业屈指可数,无法按照统一的技术质量标准生产。一些生产加工企业责任意识和自律性不强,最终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生产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在水产动物的饲料中无节制添加生长剂、促进剂和兽药,导致水产品中兽药、生长剂的残留超标。此外,部分企业在水产品中掺假、使假也严重降低了中国出口水产品的总体质量,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信誉[5]。

3.3 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

表1 2009—2011年中国水产品在主要出口国的受阻批次和受阻原因

目前,中国水产业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水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日、美、欧、韩等国存在较大差异,限制了水产品出口行业的发展。一是检验标准项目数量差异。欧盟有17000项,美国有8100项,日本更是超过50000项,而中国尚不足5000项。这就使得在许多检验环节上中国都处于空白阶段。二是检验标准差异。例如在CAC的水产标准中,对产品鲜度的评判目前是以组胺指标作为评判指标,而在中国产品标准法典中依旧将挥发性盐基氮作为鲜度指标。三是标准采标差异。当前中国水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在限量种类和限量值方面尚且落后。有些限量值甚至高出CAC标准一倍多,且各个标准间缺乏相互关联性[1]。

4 深化拓展出口水产品监管思路

4.1 建立开放性水域水质状况及环境污染物监测计划

应在原有对养殖水域水质状况监测的基础上,建立开放水域水质状况及环境污染物监测制度。可由农业部门、渔业部门及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统一的开放性水域水质状况与环境污染物监测计划,并定期及时发布水质及环境污染物监测信息。根据水产品安全卫生标准中的限量值,预警一定时期、一定水域环境为水产品带来的危害。应用限期限域捕捞、动态通报安全可捕水域等措施,驱除来自开放性水域环境的质量安全隐患。

4.2 建立完善的企业自检自控体系

要求企业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自检自控体系。通过贯穿原料验收、加工、储藏、运输等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自检自控,主动降低水产品出口风险。一是要求企业完善安全卫生控制体系,重点加强HACCP体系和溯源管理体系建设。二是提高企业实验室技术能力及检测水平,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资深人员的配置,强化内部检验和技术标准,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三是要求企业制定科学有效的原料自检自控计划(包括自检和委托检验)。根据水质环境监测信息、国内外警示通报、检验检疫监控及自检结果等进行风险分析,周期性动态调整原料自检自控计划项目内容及检测频率并报送备案。

4.3 加速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修订

加强对国际通用和日、美、欧、韩等主要水产品进口国的先进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研究。将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完善在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根据CAC等国际通用标准和主要水产品进口国的先进标准,在包括水域环境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品质标准、饲料安全限量、药物使用规范及残留限量等涉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整体技术标准范畴内,制定、修订水产品相关的检测标准和限量范围。并在制订和修订过程中关注操作标准和检测方法的统一性及各标准之间的关联性。此外,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参与国际标准体系的制订并适时提出有利于中国国情的建议,全方位加速完善中国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4.4 应用“二加三”模式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预防性监管

所谓“二加三”模式即“安全卫生控制体系验证、原料自检自控计划评估,结合风险监控计划、监管抽样、不定期抽查”的监管模式。加强对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及原料自检自控体系的验证和监督。定期验证企业实施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HACCP体系以及溯源管理体系等与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及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符合性、适宜性,评估原料自检自控计划项目内容及检测频率设置的合理性、有效性。同时结合风险监控计划、日常监管抽样和不定期抽查进行预防性质量控制,保障出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4.5 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实施企业分类、产品分级管理

建立企业档案。依据企业的诚信情况,结合对企业自检自控体系、产品质量、生产加工储存设施条件、设备水平、人员素质、客户反馈等情况的监督评审,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监管周期与抽样频率。同时,根据进口国标准要求、国内外通报情况以及风险监控计划、自检自控与监管抽查等历史记录,对各企业出口水产品的不同品种进行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分类情况对产品实施分级管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重点监控。

4.6 积极推行第三方认证,提高出口水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第三方认证在促进水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的第三方认证有利于水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按照标准进行安全生产,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企业的出口风险和监管成本,使生产条件资质化,产品质量标准国际化。国内外经验证明,取得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和实验室资质的第三方认证,如HACCP质量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FS标准认证、ETI认证等世界公认的确保权威性和证书效力的质量安全认证系统,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手段和理想选择。

4.7 加强出口水产品信息资源系统建设

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好国内外标准信息、通报信息的采集、更新及发布工作,建立出口产品安全卫生要求数据库,建立健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宣传通报机制、警示预警机制、对策研究机制、技术攻关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地及时向企业传递有关出口水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建立出口水产品电子追踪系统,将出口水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信息纳入系统。做到每个环节信息可实时查询,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在上一个环节的工作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进行,用信息化制度保证出口水产品追溯体系的高效运行。

[1]钱宏菲,赵银德,李懋.中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19):10322-10323,10425.

[2]陈蓝荪.中国水产品进出口现状与趋势(上)[J].科学养鱼,2011(4):1-3.

[3]郑江谋.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水产品生产方式转型研究[J].世界农业,2011(9):66-69.

[4]王兴芹.中国水产品出口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5]丁吉宗.出口水产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检验检疫,2007(5):27-28.

猜你喜欢

水产品出口标准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给情绪找个出口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