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水电背后隐忧
——访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
2012-09-08臧敬
本刊记者 臧敬
金沙江水电背后隐忧
——访横断山研究会会长杨勇
本刊记者 臧敬
金沙江大拐弯奔子栏
近日,一篇《金沙江规划建25座电站,不到百公里就有一座水库》的文章,将金沙江水电开发工程的争论再度推向风口浪尖。关注西南水电、生态的人们,不约而同将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了这段占长江水利资源40%以上的水域上。有关金沙江水库的热议已数见不鲜,而这一次论战,从国家水电政策到水电开发生态影响,从规划到环评,从水电技术到水库功能,讨论范围之广,争议话题之深,是空前的。
“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继三峡之后的中国水电建设开始迈向了金沙江时代。最新资料显示,此次规划方案中,金沙江上、中、下游均规划了水电站。其中下游规划了4座世界级电站列入开发计划,总装机规模相当于“两个三峡”;中游总装机规模也超过三峡;上游总装机规模达1500万千瓦。加上今年初刚刚获批的四川攀枝花段金沙、银江两级电站,金沙江全流域共计划开发25级电站,总装机规模相当于4座三峡,占整个西南地区“8个三峡”的水电开发规模的一半。
据《东方早报》报道,金沙江的开发方案中,除唯一已建成的金安桥电站控股单位为民营企业汉能控股集团外,其余24级悉数被三峡、华润、大唐、华电、华能5家国有水电巨头把持。如此浩繁与斥资的工程一旦建成,这条昔日曾被誉诵为“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天险屏障之上,将被分割成不到百里就有一座水电站的水域,昔日的奔腾盛境被强势的人工截流所取代。
面对这样密集的水电开发,让多年致力于西南水电调查的独立地质学家杨勇忧心忡忡,他像所有环保人士一样,希望这条奔腾激荡的大江在水电开发上有个合理的规划,有序的开发。
杨勇是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独立探险科考者,也是这次争锋的关键人物之一。多年来,他致力于江河考察。自己筹集经费甚至把自己的家底搭上,和战友们并肩,长期在江河和无人区做考察,为国家统计收集江河水文的数据。他们拼着一腔热血,为理想和信念走遍大江大河。
面对此次“金沙江水电”争锋,杨勇告诉《地球》记者:“我还是这样的观点,希望通过自己多年对西南水电的调查,能够促进金沙江水电规划、有序开发。”他认为,金沙江和西南诸河流水电开发确有许多科学、生态、法律、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不可急于盲动,否则会付出沉重代价。
金沙江水电工程史
根据杨勇收集的水电开发资料,我们注意到有关金沙江水电开发的资料记载:金沙江水电规划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水电勘测部门提出的方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版本,现在实施的是中游一库八级和下游四级,其中中游一库八级规划总装机容量2703万千瓦,总库容441亿立方米,目前从上至下梨园、阿海在建、金安桥建成、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已经按一库八级方案在建,然而虎跳峡控制性龙头电站因移民生态问题陷入停滞,金沙江下游水电群技术经济目标面临难以实现的局面,今年又出现攀枝花50公里江段被发改委批准金沙、银江水电站项目。
1981年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写了《金沙江渡口宜宾河段规划报告》,推荐四级开发方案,即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四座梯级水电站,实施中装机库容规模几经上调,最终建设总装机容量4560万千瓦.总库容462亿立方米。目前溪洛渡水电站和向家坝水电站已经开工,即将陆续建成发电;白鹤滩和乌东德水电站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程。
杨勇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水电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时期,特别是西部大小河流上呈现出同时启动、集群开发的态势。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团化、布局密集、高坝大库、手续不全、环评滞后、环评结论模糊、地质、生态、移民、国际、金融等问题复杂、利益矛盾突出、江河调节调配调度机制不健全、用电市场预测不明细、生态和社会成本巨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缺乏、江河功能分配调节矛盾尖锐、流域规划未定,灾害气候频发、江河水污染加剧、江河水文变化等是目前中国江河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提及金沙江水电投资,杨勇说:“这里水电投资业主复杂,上游四川、西藏金沙江界河开发已经有启动迹象,业主尚不明朗,中游以云南省中游水电开发公司为主,股东千奇百怪,有各级政府、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汉能、华润甚至民营公司等等,下游为三峡公司统领。”
金沙江水电开发的地质风险
金沙江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几大地质构造体系重叠交叉,主要控制性构造有“歹”字形构造、川滇构造控制的玉龙山断裂、宾川-程海断裂、元谋-绿汁江断裂、普渡河断裂、小江断裂、巧家-莲峰断裂、安宁河断裂,北东向构造控制的马边-雷波-永善断裂等等,这些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区内地层岩性多变破碎,是世界上地震和地质灾害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危害巨大,据初步统计金沙江流域地质灾害3739处,其中滑坡2032处,崩塌322处,泥石流932处,不稳定斜坡453处。
杨勇告诉记者,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沈玉昌、唐邦兴等人曾对金沙江河谷地貌进行过部分段落的陆地考察,取得一定资料和成果,后来再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成果。因此,金沙江干流及其流域的科学考察研究还留下许多空白,特别是在地震断裂带、河谷地质灾害研究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1986年7~10月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利用漂流探险手段对金沙江河谷地貌、山地灾害、河道险滩、沿岸自然生态和水文、地质进行一系列考察,1988年杨勇徒步考察金沙江中下游江段,发现并收集到金沙江河谷一系列重大地质灾害点,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整治建议。
让人担忧的是,在这样的研究状态下,金沙江中下游特大型水电站群已经同时开建,这对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和地质灾害带来怎样的影响,科学上都不能作出明确、肯定的解释和保证。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曾在《长江上游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报告》中提到的水电开发工程面临的重大地质问题分析,金沙江地质灾害对水电建设的影响有:
山体崩塌滑坡:山体崩塌滑坡埋没电站设施,阻断交通和输电线路,引发水库浪涌甚至漫坝;特大山崩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溃决水头对大坝造成威胁,山崩区往往形成特续发育、具有周期性成灾特征的崩塌区和泥石流源,丰富的物质源源不断的输入河流,侵占库容。
泥石流和水土流失:金沙江河谷稀疏的植被,破碎的地貌,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水电道路开挖、矿山开发以及干热河谷特性造就了金沙江流域是地球上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地和水土流失泛滥区,使区内不少地方丧失生态功能和生境条件。
杨勇说:“山地河流的综合治理与开发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课题,特别像金沙江这样典型的高山峡谷河流,更有待进行探索,这对于金沙江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自然环境的好转,改变目前流域内单一,落后经济结构,促使流域经济体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泥沙淤积隐患
水库泥沙问题始终是影响电站运行和寿命的关键因素。杨勇坦言:“水库退役、电站报废主要是因为泥沙淤积所致。高产沙河流河段的水库泥沙不仅淤积快速,而且导致库容锐减,功能丧失。在峡谷型库区,库尾泥沙淤高引发上游水患,更为严峻的是库尾大量的泥沙处置困难,在高产沙峡谷河流上建设一连串大型水库群,泥沙问题终将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将使后人束手无策。关于这一点,黄河三门峡泥沙问题已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
有关金沙江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杨勇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金沙江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条件,崎岖破碎的地形地貌加上人类长期的土地开垦和森林采伐,使其成为一条多沙河流,平均年输沙量在5亿吨以上,有的年份超过7亿吨(1980年入长江泥沙量达7.28亿吨)。金沙江流域地跨我国地形的第二和第三级台阶,是西南地区的高侵蚀区,金沙江上游石鼓站(虎跳峡库区)年均输沙量为2.02亿吨,长江宜昌站年均输沙量5.14亿吨。
三江并流地区
杨勇告诉记者,金沙江石鼓至屏山1000多公里是重点输沙江段,根据考察,该河段滑坡、泥石流十分发育,统计有近300条泥石流沟,近700处崩塌滑坡,欲崩临滑危岩体30亿立方米以上,同时还有快速发展的矿山采选、修路、水电建设等活动产生的弃碴尾矿等大量泥沙补给到河道中。根据近年来研究,上述过程的增沙量超过天保、退耕还林等措施的减少量,金沙江屏山站的年输沙量呈递增趋势。随着金沙江中下游一系列特大型梯级水电站和矿山建设影响,泥沙情势将进一步加重。
泥沙淤积在水库,堵塞河流,防洪和行洪功能逐渐失去。提到此处,杨勇不无担忧地表示:我国水库泥沙淤积和河道改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河害,演变成恶性循环。
而治理河流泥沙有三种最根本的措施:一是生物措施,增强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减轻极端灾害性气候的危害;二是让河流保持动力机制,自然奔流,让泥沙到达它应该去的地方,下游本身也需要泥沙的滋养和冲刷;三是人类科学理性的开发建设和河道疏浚。
审视金沙江优化开发布局和规模
面对西南地区水电开发所遭受的损失和面临的风险,我们确实需要重新审视西南地区水电密集开发的态势,优化开发布局和规模,使我国水电事业真正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其中,最关键的是如何迈出“合理开发、有序布局”这一步。
关于这个问题,杨勇对记者说:“中国古人有独特的治水之道: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疏而不堵。都江堰是范例,这种治水理念成就了中国治水精髓。”
他提到,根据到2020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目标,应集中财力,开展科学技术创新,解决关键重大问题:
解决金沙江和西南河流水电开发地质生态风险等重大科学问题,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
改变那种把与发达国家比河流水能开发利用程度、梯级数量、人均能源消耗作为水电建设的理由和依据,根据中国国情和自然状况制定水电发展规划;
优先选择具有控制性、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水利水电工程,为将来开发利用储备经验和技术;对现有电站和电网进行优化完善,提高运行效率;
集中资金和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河流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污染治理和控制,要大力治理污染,优化产业结构,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优化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完善江河管理体制,为科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
而面对水电开发的事实,杨勇认为,在金沙江和西南诸河大规模水电开发不可逆转的形势下,为了减少风险,建议在重新评估的基础上,减小电站的库容和装机规模,调整和减少开发的梯级数量。他说自己期待金沙江水电能实现三个超越:第一将改变征服自然为顺应和尊重自然;第二改变单一水电、水利规划论证决策为环境、社会综合论证决策;第三改变单纯水电效益为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生态利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