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调查

2012-09-07刘衔华蒋艳华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烟酒性别差异性行为

刘衔华 罗 军 蒋艳华 刘 芳

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状况调查

刘衔华 罗 军 蒋艳华 刘 芳

应用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对60名90后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1)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发生率最低的是吸毒行为;(2)男生在伤害行为、烟酒行为上高于女生,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上,则低于女生;(3)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总之,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网络危险行为,且具有性别差异性和集群性特点。

健康危险行为;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90后大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从事的任何可能增加罹患疾病或遭受伤害风险的活动[1]。健康危险行为不仅可以导致疾病或死亡,而且影响认知功能、情绪和生活质量[2],因此,健康危险行为在西方已引起的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晚期,也是健康危险行为的高发期[3],国外已就此开展了不少研究,而我国对有关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研究相对滞后,因此,本研究旨在全面探讨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状况,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方法从某大学90后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60名学生,平均年龄19.52±1.13岁(17~21岁);其中,男生21人;女生39人。

2.研究方法

测评工具: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YRBS)。该量表由林静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编制的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YRBSS)[4]修订而成的中文版本。YRBS中文版包括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以下简称伤害行为)、网络危险行为(以下简称网络行为)、烟酒行为、性行为、尝试毒品行为(以下简称毒品行为)、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以下简称饮食行为)、缺乏体育运动(以下简称运动行为)7类危险行为,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分,即以“从不”、“几乎不”、“有时”、“几乎经常”和“经常”分别为0、1、2、3、4分进行评定,最后分别计算7类危险行为的均分。均分越高,说明该项行为的危险程度越高。修订后的量表,符合测量学的标准[5]。

施测过程:本研究以团体施测方式进行,给予统一指导语,并告知被试测试结果仅用于研究,被试以匿名方式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回答所有问题。整个测试时间约为20分钟。被试如果对测试中的问题感到难受可以随时终止作答。

数据处理:数据录入前,对测试结果进行初步筛选,凡是回答有漏项或明显反应倾向的一律去除,最终的有效数据直接输入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百分数、t检验、卡方检验、皮尔逊相关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基本情况

90后大学生的7类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具体情况如下:

在伤害性行为方面,5.3%的人曾有打架斗殴行为,42.1%的人曾骑车带人,1.8%的人曾酒后驾车,14.0%的人曾到没有保护措施的场所游泳,3.5%的人考虑过自杀,几乎没有大学生有过自杀行为。

在网络行为方面,89.5%的人经常上网超过预定时间,91.2%的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

在烟酒行为方面,50.9%的人曾经饮过酒,7.0%的人曾经醉过酒,但几乎没有人因饮酒伤人;26.3%的人曾经或正在吸烟。

在饮食及减肥方面,7.0%的人经常不吃蔬菜,10.5%的人经常不吃水果,17.5%的人经常吃零食,14.0%的人经常吃油炸食品或甜食,8.8%的人经常不吃早餐,40.4%的人认为自己体重超重,49.1%的人采取过措施减肥或使自己不长胖,8.8%的人采取过服药或催吐等减肥措施。

在性行为方面,36.8%的人表示支持婚前性行为,12.3%的人已发生过性行为,12.3%的人在进行性行为时不用或少用安全套。

在毒品方面,几乎没有人在非公开场所看见过摇头丸、海洛因等毒品,几乎没有人报告家庭成员中有吸毒或贩毒者,几乎没有人报告曾尝试过吸毒。

在运动行为方面,42.1%的人每天静坐超过8小时,49.1%的人从不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40.4%的人从不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

2.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

健康危险行为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在伤害行为、烟酒行为上,男生高于女生(P<0.05),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上,女生高于男生(P<0.05),而在网络行为、性行为、毒品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健康危险行为发生频率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认真考虑过自杀(χ2=3.842,P<0.05),饮酒行为(χ2=8.864,P<0.01),吸烟(χ2=39.941,P<0.001),女生显著高于男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经常吃零食(χ2= 10.972,P<0.001),经常吃油炸食品或甜食(χ2=4.290,P<0.05),采取过措施减肥或使自己不长胖(χ2=8.064,P<0.01),每天静坐超过8小时(χ2= 5.862,P<0.05),从不参加小强度体育运动(χ2= 12.381,P<0.001)。

表1 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严重程度的性别差异(M±SD)

3.90后大学生各危险行为间的相关分析

90后大学生各健康危险行为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伤害行为与网络行为(r=0.32,P<0.05)、烟酒行为(r=0.580,P<0.01)、毒品行为(r=0.55,P<0.01)呈显著正相关;饮食行为与网络行为(r=0.53,P<0.05)、性行为(r=0.26,P<0.05)、运动行为(r=0.31,P<0.05)呈显著正相关;烟酒行为与性行为(r=0.31,P<0.05)、毒品行为(r=0.31,P<0.05)呈显著正相关;性行为与毒品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

表2 90后大学生各健康危险行为间的相关(Pearson r)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中,发生率据前两位的为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和为经常上网超过预定时间。较少出现的行为是考虑过自杀、酒后驾车。极少出现的健康危险行为是自杀行为、饮酒伤人和毒品方面的行为。本研究结果与2008年林静的研究不尽一致,林静发现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为饮酒和骑车带人,发生率最低的为吸毒[5],可能的原因在于取样的差异,也有可能与70后、80后大学生比较而言,90后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手机的上网功能多样化和推广,为广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极其便利的工具,因而上网行为发生率远超林静的研究结果,已取代饮酒和骑车带人而成为发生率最高的危险行为,而这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伤害行为、烟酒行为上比女生严重,发生概率更高;而在饮食行为、运动行为上,女生比男生严重,发生概率更高。这种性别差异与国内的一些研究结果是一致的[8],但并没有发现网络行为、性行为、毒品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与预防时,不仅要考虑健康危险行为的性质,而且要考虑健康危险行为的性别特点。

本研究还发现,90后大学生的不同健康危险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例如伤害行为与网络行为、烟酒行为、毒品行为等关系密切,饮食行为与网络行为、性行为、运动行为等相互关联,国内外同类研究也有类似的发现[5,6],这提示一种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会增加另一种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概率,出现健康危险行为的群集性特点,进而形成一种危险性生活风格[2]。因此,在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的干预时,不仅要考虑到单个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健康危险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总之,本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网络危险行为,发生率最低是吸毒行为,90后大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性别差异性和群集性特点,但鉴于本研究的样本较小且非纵向研究,这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 Steptoe A,&Wardl J.Health-related behavior:prevalence and links with disease[M].In A.Kaptein,&J.Weinmen(Eds.),Health Psychology.BPS:Blackwell,2004.

2 Baban A,&Craciu C.Changing health-risk behaviors:a review of theory and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in health psychology[J].Journal of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sychotherapies,2007,7(1): 45-66.

3 Steiberg L.A social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on adolescent risktaking[J].Developmental Review,2008,28:78-106.

4 Kolbe LJ,Kann L,Collins JL.Overview of the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System[J].Public Health Rep,1993,108(Suppl 1):2-10.

5 林静.大学生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 Schwartz SJ,Forthun LF,Ravert RD,et al.Identity consolidation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in college students[J].AM J Health Behav,2010,34(2):214-224.

book=1,ebook=2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基金编号:XJK011BXL002),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基金编号:10A04);衡阳市社会规划项目(基金编号: 2010D018)。

421002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猜你喜欢

烟酒性别差异性行为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3.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 第一课时
中秋的月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中外烟酒茶杂志《问道·中国茶》专刊各地读者俱乐部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