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法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2-09-07纪永江
贺 林,纪永江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长期的康复过程是在社区家庭中进行的。糖尿病综合治疗策略指出糖尿病康复要靠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全社会参与管理,遵循早期、长期、连续管理的原则。目前对患者的管理除医院短暂的干预外,社区健康教育多限于知识的传播,缺乏对知识传播到患者态度行为转变的跟踪评价[1]。护理程序法作为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的整体护理理论与实践模式,可较好地帮助社区护理人员实现对患者长期连续的管理,充分发挥护士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实施健康教育法管理和护理程序法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代谢指标控制、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 (DSQL量表)、健康调查简表 (SF-36简表)、满意度评分方面的变化,旨在探讨护理程序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4月—2009年10月确诊的我社区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20~74岁,平均(45.1±7.2)岁,病程0.3~15.0年,平均 (6.1±2.4)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23例,年龄23~76岁,平均 (47.2±6.9)岁,病程0.5~18.0年,平均 (7.2±1.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教育管理 建立糖尿病管理团队和糖尿病管理手册,患者入组后实施糖尿病流程管理,分发糖尿病患者教育课程及糖尿病管理资料,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运动计划的制定,血糖监测,血糖管理。教育方法:集体授课,1次/2周,电话随访1次/周,内容为询问病情及问题解答。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护理程序法管理 由护士根据患者的病历、护理体检、问卷调查结果,与患者主动交流,评估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对待疾病的态度、心理、身体状态、经济状况、习惯行为方式及家庭社会支持资源,列出护理目标详单,如正确认识糖尿病,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选择饮食,维持理想体质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等。根据目标与评估的差距确定护理程序,制定计划,选择护理措施并注意其切实可行、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初始阶段应选择患者易完成并对血糖控制有明显效果的,如胰岛素笔的使用,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产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激励患者产生行为改变的愿望。措施施行后进行效果评价,一般1次/周,改电话服务为上门访视,1次/周,30 min/次,检查、督促指导措施的施行,评价目标达成情况,如达成则进入下一个目标;未达成则寻找原因,与患者讨论达到目标的障碍,涉及心理因素者加以疏导,目标太大难以完成者加以分解,分步完成。鼓励患者写糖尿病日记,定期交与护士检查答疑,帮助护士全面了解目标期间的措施施行及有效情况。所有目标、措施、评价经与患者讨论同意后录入个人糖尿病管理档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管理,在入组时、管理1年时、2年出组时对各相关指标进行检查,观察指标为体质指数、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2)DSQL量表,共包括27个项目评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反之越差[3]。(3)SF-36简表,共包括36个条目,分值越低说明健康状况越差,反之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管理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入组时,两组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1年时和2年出组时两组各代谢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两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DSQL量表及SF-36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1年时和2年出组时两组DSQL量表评分明显下降,SF-36量表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1 两组管理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tabolism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管理前后代谢指标比较 (±s)Table 1 Comparison of metabolism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体质指数 (kg/m2)入组时 1年 2年空腹血糖 (mmol/L)入组时 1年 2年餐后2 h血糖 (mmol/L)入组时 1年 2年观察组 46 26.05±2.48 22.48±2.10 20.12±2.92 9.48±0.52 7.59±0.33 5.97±0.13 11.65± 0.98 9.32±0.738.28±0.26对照组 46 26.09±2.60 23.88±2.49 22.15±3.45 9.43±0.60 8.13±0.41 6.88±0.55 11.70±0.89 10.14±0.98 8.98±0.79 t 0.07 2.85 3.03 0.42 6.75 11.38 0.25 4.46 5.8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糖化血红蛋白 (mmol/L)入组时 1年 2年值三酰甘油 (mmol/L)入组时 1年 2年总胆固醇 (mmol/L)入组时 1年 2年观察组 9.36±0.59 7.12±0.35 6.13±0.28 1.75±0.67 1.52±0.14 1.39±0.01 5.25±0.57 4.58±0.44 4.09±0.27对照组 9.34±0.62 8.38±0.69 7.78±0.45 1.74±0.70 1.68±0.36 1.52±0.22 5.22±0.55 5.08±0.42 4.99±0.33 t 0.15 10.50 20.62 0.07 2.67 4.33 0.25 5.56 15.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值5 <0.05
表2 两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及SF-36简表评分比较 (±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SQL and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管理前后DSQL量表及SF-36简表评分比较 (±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DSQL and SF-36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nag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注:DSQL量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SF-36简表=健康调查简表
组别 例数 DSQL量表入组时 1年 2年SF-36量表入组时 1年 2年.23 56.19±7.35 65.22±7.65对照组 46 67.28±6.76 61.39±6.77 54.25±4.58 43.11±6.25 48.01±6.74 55.27±6.12 t观察组 46 67.34±6.87 58.11±5.78 41.22±3.34 42.12±6 0.04 2.47 15.33 0.75 5.49 6.82 P值值>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管理1年时和2年出组时两组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缺乏而引发的糖、脂、蛋白质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可导致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及慢性病变导致的双目失明、下肢坏疽、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病变等,已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治疗策略中最重要且最难坚持的一点是长期持续管理[5],本研究通过运用护理程序法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管理,有效地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合作,通过目标化的详单设计和具体化的措施指导,既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使管理者的工作量减轻,效果显著。通过护理程序法的目标、措施、评价的循环递进,使管理者对患者情况了如指掌,与患者形成了密切的合作[6],极大地调动了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自身管理。管理后患者在代谢指标控制、DSQL量表评分、SF-36简表评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护理程序法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实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值得推广。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atients'satisfa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 白玉,王弘锦,王子臣,等.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治疗模式对糖尿病治疗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9,31(15):1944.
2 张瑞芹,刘月欣,卢淑娜.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9,31(15):2022.
3 McDowell J,Courtney M,Edward H,et al.Validation of the Australian/English version of the diabetement management selfefficacy scale[J].Interm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se,2005,11:177.
4 范丽凤,张小群.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A):6-7.
5 John Murtagh.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 (三十四):对糖尿病患者的连续诊治过程 (1)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752.
6 杨颖,崔学利,曹硕,等.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及家庭保健员参与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