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对比研究
2012-09-07奉吉坤曾秋华俞立军
奉吉坤 曾秋华 俞立军
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
脑梗死(CI)是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常见类型包括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动脉血栓性脑梗死[1]。脑卒中的70%~80%都属于脑梗死。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700多万人,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人口死亡原因[2]。急性脑梗死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导致残疾甚至死亡。脑梗死的症状大部分表现的都不相同,这些症状有很多轻微的,患者很容易忽略。因而,早期应用影像学检查作出关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判断显得颇为重要。本文探讨CT、MRI作为诊断脑梗死的主要影像学手段的特点与优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其中,男 52 例,女 20 例,年龄 46~79 岁,平均(62.5±3.1)岁;发病时间小于6 h者4例,6~12 h者10例,13~24 h者15例,25~48 h者43例;症状以头昏、头痛、肢体麻木、记忆力下降为主者14例,以单瘫、偏瘫、肌力下降、失语为主者24例,以表情淡漠、意识不清、嗜睡、反应迟缓、呕吐、恶心为主者16例,以闭目难立、共济失调为主者13例,以视力模糊为主者5例。有13例曾发生过脑梗死,35例患有高血压,15例患有心脏病,17例患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可能,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会议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3]。
1.2 方法
CT检查方法:所有患者采用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连续扫描全脑,层厚5 mm。MRI检查方法:采用岛津公司1.5T磁共振设备。头颅MRI诊断脑梗死的依据为:对同一部位进行平扫时,低信号灶可在T1加权图像上见到,高信号灶可在T2加权图像上见到;病灶20 mm以内则按T1加权图像测量为准。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1。脑梗死发病6 h内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2,P<0.01),MRI明显优于CT。发病6 h后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老年人群体,大范围脑梗死症状危重,极易致死、致残,治疗的关键是早期溶栓,而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如果缺血半暗带的血液供应能在急性脑梗死发病超早期(1~6 h)及时恢复,则梗死面积可有效减少,这就会使脑梗死治愈的机会大幅提高,进而使患者的预后情况得以改善,康复后能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如何尽早地作出影像学诊断,特别是在脑组织缺血后出现不可逆损害之前,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3]。
表1 CT、MRI显示病灶情况对比(n)
临床上,诊断脑梗死最常用的影像方法即CT和MRI。患者入院后所要做的首要检查是CT检查,其具有很多优点,包括价格低廉、运动伪影少、禁忌证较少和扫描速度快等,而且还可以排除颅内出血,但其也有诊断的局限性。CT检查易出现假阴性情况[4],尤其是在发病24 h内,脑组织水肿较轻,占位效应小,导致CT难以辨出。相比之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对MRI诊断的影响更大。由于血液灌注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导致脑细胞内外环境发生改变,钠离子渗入细胞,渗透压加强,脑细胞形成中毒性水肿,这种状况会使核磁信号T1、T2时间延长,从而显示出梗死病灶,这即是MRI在脑梗死发病6 h内即可做出诊断的病理基础和成像原理[5]。CT多在脑缺血、缺氧发生24 h后才能检出病灶,这是因为它对水肿的敏感性较低。而MRI则能够在更早的时间内显示出脑细胞水肿,甚至在缺血、缺氧发生2 h即可。所以在脑梗死早期的诊断中,相对于CT,MRI有更明显的优势。而且MRI检查对于小脑部位和颅内脑干的病灶有极高的敏感率,而这正是CT检查的弱点[6]。
综上所述,为提高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率,必须有效地应用MRI,但是笔者提倡入院后首先检查CT,因为CT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及时明确病灶的范围和性质,若CT不能发现责任病灶,则需MRI检查作为补充,为患者的病情做更为准确的诊断,以尽快采取治疗[7-8]。因此,CT、MRI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1]付振杰,付瑜莹.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4):26-27.
[2]王新民.48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89-190.
[3]陈茂豪,黄朝华,陈苏妹.急性脑梗死CT和MRI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212-213.
[4]彭丹丹,邓钢.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影像诊断[J].实用老年医学,2011,25(1):3-6.
[5]宋段,解明,王锐,等.CT灌注成像和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9):1061-1063.
[6]卑贵光,李松柏,马虹,等.脑梗死非溶栓治疗出血性转化的MR分型与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8):533-536.
[7]朱建国,杨亚芳,刘斐,等.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4):710-713.
[8]张建萍,刘治邦.MRI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2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