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2012-09-07龚广欣韩丽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压积性贫血肾脏病

龚广欣 韩丽霞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河南许昌 461000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全因死亡率。在治疗中以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为多见,但血液净化技术虽然可延长患者的生命,但不能明显的改善贫血状况[1]。当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能显著改善贫血症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肾衰竭、肿瘤化疗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贫血[2]。近年来,大剂量rhEPO的研究使用,给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治疗带来了更大突破[3]。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慢性肾脏病且合并贫血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5~65岁;规律血液透析,且维持性血透时间大于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 50 例,女 30 例;年龄 20~62 岁,平均(41.32±17.35)岁;透析时间平均(15.32±4.12)个月。疾病类型:梗阻性肾病1例,肾小球肾炎40例,肾损伤3例,糖尿病肾病3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上述人口学资料情况对比类似(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在治疗中首先进行常规规律血液透析,采用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1.4~1.6 m2,碳酸氢盐透析液,每2周透析5次,每次4 h。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9980072)治疗,每次3 000 U,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期间同时常规补充其他造血原料,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每日3次口服。

1.3 疗效标准

显效:血红蛋白>10.0%,红细胞压积>33.0%%;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二者均分别较治疗前提高15%~20%;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甚至恶化[4]。同时采用日本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170A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观察统计。两组也观察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数据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数据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有明显升高 (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变化(±s)

组别 例数(n) 血红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红细胞压积(%)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P值40 40 69.25±10.32 69.28±11.28>0.05 98.26±12.02 90.26±12.58<0.05 22.14±6.25 22.16±5.26>0.05 31.28±1.85 27.18±3.00<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在应用中出现血压升高,后加用降压药物后好转,对照组无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类似(P>0.05)。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贫血多在肾功能不全期即出现,贫血是主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低血压、肌痉挛、透析后虚弱无力、贫血、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环境等[5]。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酐、尿素氮则能作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异常才去医院就诊,往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肾脏病贫血的发生机制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6]。促红细胞生成素需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结合起作用,EpoR在许多组织和脏器的细胞中都有表达,促红细胞生成素与EpoR结合后阻止了红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增殖和成熟。在慢性肾病中,随着疾病进展,肾脏产生和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逐渐减少从而引起贫血[7]。

在治疗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多肽蛋白质,对造血干细胞具有刺激生成作用,可以加速红细胞成熟及释放,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有效纠正尿慢性肾脏病贫血。还有研究指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减少许多炎症因子的释放,可激活内源性保护机制,从而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8]。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有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在应用中出现血压升高,后加用降压药物后好转,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类似(P>0.05)。

总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能快速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孙万森,吴喜利,乔成林,等.益肾活血胶囊对肾性贫血大鼠血浆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5(5):410-411.

[2]孙劲秋,何学红.补肾生血颗粒对肾性贫血大鼠抗氧化作用及血Epo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10,24(5):903-904.

[3]肖青,魏晓菲,郭振涛,等.大剂量rhEPO对慢性肾衰竭贫血患者骨髓象及铁代谢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8):9-11.

[4]王庆芳.佳林豪(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9):1111-1113.

[5]Pfeilschifter J,Huwiler A.Erythropoietin is more than just a promoter of erythropoiesis[J].J Am Soc Nephrol,2009,15(8):2240-2241.

[6]张军,周巧玲,成小苗,等.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3):456-451.

[7]宗可诚,马明.促红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长期血透患者贫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35-1536.

[8]Arcasoy MO.The non-haenaatopoictic biological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J].Brit J Haematol,2011,141(1):14-31.

猜你喜欢

压积性贫血肾脏病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红细胞压积对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影响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对评估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分析
新生儿母子AB0血型不合溶血病采用不同比例成分血换血治疗分析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