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与临床价值

2012-09-07彭君娥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二聚体重度血浆

彭君娥

湖南旺旺医院儿科,湖南长沙 410016

对于新生儿而言,窒息为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同时是引起新生儿出现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因素,窒息症状会使新生儿产生酸中毒,促使机体出现缺氧,损害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产生微血栓。后者会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严重时会促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早期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和健康新生儿展开凝血功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和同期健康新生儿。分别抽取46例和30例。窒息组中包括有男27 例,女 19 例,出生体重为 2.6~4.7 kg,平均(3.5±1.4) kg;健康组中男 17例,女 13例,出生体重 2.4~4.6 kg,平均(3.4±1.2)kg。研究对象的性别、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排除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儿;排除糖尿病母亲的患儿;排除母亲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排除家长不愿参加此项研究的患儿。

1.3 方法

1.3.1 研究方法 对抽取的46例窒息新生儿按照Apgar评分结果将其分成重度窒息者(评分在0~3分)和轻度窒息者(评分为4~7分),分别含有新生儿24例和22例。对窒息新生儿和健康新生儿分别展开凝血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有:蛋白 C(PC)、血浆 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对两组研究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3.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2管,每管2 mL静脉血,健康新生儿于出生后12 h内采集,窒息新生儿则在入院后,窒息复苏后的12 h内集,均使用EDTA2Na真空抗凝采血管进行采集,之后对血液进行离心,分离血浆,采用ELISA法进行DD和PC含量的测定,采用凝固法进行血浆PT、TT、APTT的测定。同时观察新生儿出生后72 h内的出血情况。

1.4 数据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血浆DD与PC水平比较

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DD值较健康组高,而PC水平则较健康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窒息组新生儿的DD值同样较健康组高,P<0.05,而PC水平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血浆DD与PC水平比较结果(±s)

表1 两组新生儿血浆DD与PC水平比较结果(±s)

注:与健康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DD(μg/L) PC(μg/mL)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健康组24 22 30 759±318*306±114*167±69 2.49±0.82*4.18±1.53 4.92±1.69

2.2 两组新生儿血浆PT、TT、APTT、FIB值比较

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浆PT、TT、APTT与FIB均较健康组发生明显的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也发生明显延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血浆PT、TT、APTT、FIB值比较结果统计(±s)

表2 两组新生儿血浆PT、TT、APTT、FIB值比较结果统计(±s)

注:与健康组比较,*P<0.05;与轻度窒息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n) PT(s) TT(s) APTT(s) FIB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健康组24 22 30 28.61±5.39*#21.29±2.81*15.53±2.63 78.69±5.12*#53.48±3.72*21.47±3.31 51.41±7.69*#40.52±6.09*32.58±5.89 12.47±4.65*#6.42±3.78*1.47±0.34

3 讨论

凝血功能紊乱在窒息新生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目前临床对APTT、TT、PT等指标一般使用筛查试验的方式进行检测,通过本次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以显示,窒息组中新生儿APTT、TT和PT指标与健康组婴儿的相比,具有明显的延长,和窒息的程度正相关,在窒息状态中的患者很容易产生凝血功能改变,同时,很容易产生结构暴露、内皮细胞损伤和缺氧等危险,加快胶原释放,最终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使凝血酶的产生得以加速[3]。

D-二聚体(DD)属于蛋白质的一种,纤维蛋白血凝块得到崩解后,将会释放以入血。处于交联状态下,在崩解时会降解纤维蛋白,减小降解产物。DIC在早期阶段即产生了特异性分子标志物DD,作为凝血紊乱的指标,具有高度的灵敏性[4]。在本组实验中,窒息组新生儿的DD水平显著较健康组高,P<0.05,该结果对以上结论予以了证实。

蛋白C(PC)系统主要由以下几种物质组成:蛋白C抑制物、调节蛋白、蛋白S、蛋白C等,同时,是活化抗凝蛋的重要标志物,能够调节机体内血液的整个凝固过程,PC作为酶原的形态参与血液循环,在激活凝血因子Ⅷ和Ⅴ之后,PC会转化为一种活性PC(APC),APC经蛋白分解对凝血因子Ⅴ和Ⅷ产生灭活[5-6]。本次研究中,重度窒息组PC值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该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

[1]肖红,刘汝河,陈铭珍,等.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D-二聚体及蛋白C水平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25(13):251-252.

[2]李敏许,黄小玲,郑雪芳,等.窒息对低出生体重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治疗的研究[J].广东医学,2007,13(5):182-183.

[3]李庆富,张丽范.足月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凝血功能状态变化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23):623-625.

[4]李志光,冯战桂,罗亮,等.新生儿窒息的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VWF 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中国妇幼保健,2007,13(8):241-243.

[5]陆燕,金松华,姚金祥.窒息新生儿血凝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12(4):345-346.

[6]肖红,刘汝河,陈铭珍,等.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VWF D-二聚体及蛋白 C 水平的变化[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18(3):78-79.

猜你喜欢

二聚体重度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宫斗剧重度中毒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