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84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2-09-07彭雄波
彭雄波
湖南省临湘市中医院普外科,湖南临湘 414300
腹股沟疝为临床上常见外科疾病,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及直疝。在各类腹外疝中,腹股沟疝约占85%,而腹股沟疝中斜疝高达95%,男性比女性多,右侧比左侧多[1]。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我国每年行疝手术患者达百万人以上,伴随医学研究的进步及认识的深入,治疗方法也不断涌现,本院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行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其中,观察组男62例,女22例,年龄22~84岁,平均53.5岁,病程6~39个月,平均21.0个月,腹股沟斜疝77例,腹股沟直疝7例(其中,双侧疝10例,单侧疝74例,巨大疝4例,复发疝2例)。对照组中男65例,女19例,年龄24~82岁,平均52.0岁,病程5~37个月,平均19.0个月,其中,腹股沟斜疝73例,腹股沟直疝11例(其中,双侧疝8例,单侧疝76例,巨大疝3例,复发疝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常规无张力疝补术手术切口长6~8 cm,取局麻小切口,长为2~3 cm,切开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定位疝囊,后高位游离疝囊颈部直至暴露腹膜前脂肪。精索游离出的疝囊不行高位结扎,若疝囊过大可横断缝合。完全游离的疝囊需还纳入腹腔,将补片大小修剪成同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一样,补片的一端剪成圆钝形,而另一端于内环处剪一圆形缺口,如此可利于精索通过,大小以适合精索为宜,将补片平铺于精索下方并覆盖于腹横筋膜之前。将补片圆钝端同耻骨结节面的腱膜处缝合1针,补片外下缘同腹股沟韧带处缝合2针,内上缘和腹横肌及腹内斜肌下缘处缝合2针,上缘缝合1针并固定于超过内环3 cm的腹内斜肌上,共计6针。精索放于补片上,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深筋膜及皮肤。手术皮肤切口不缝合,取输液贴薄膜以黏合固定。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术后6 h可下床活动。一般不需使用止痛剂,72 h后即可出院。于1周后拆线。
对照组采取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分离精索,并将疝囊游离直至疝囊颈部,若疝囊较小,内环处缺损不大的患者行高位结扎,若疝囊过大将疝囊横断,于近端关闭回纳,远端旷置止血,将补片置于内环口,并缝合固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痊愈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并发症等。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均在5 d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比较(±s)
注:与观察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n) 痊愈率(%)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84 84 100 100 4.0±2.0 53.6±4.5*31.0±4.8 99.8±6.4*5.0±2.8 5.0±3.4
经随访发现,观察组无复发,对照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7.14%,且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皮下积液,22例阴囊血肿。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及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上属常见外科疾病,主要因腹壁薄弱、代谢腹横筋膜胶原纤维异常、腹股沟内环关闭机制及内环括约肌机制障碍从而导致腹壁强度降低,加之腹内压增高导致腹壁抵御腹压失衡而产生[2-3]。
疝外科手术方法可分为前路张力修补、无张力修补及腹腔镜技术修补3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无张力修补。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前路张力修补因有张力缝合修补,将不相称及结构上已受损组织不合理地在张力下缝合,导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故临床上已很少使用。无张力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开展的新手术,但需全麻,技术要求高,且费用昂贵,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仍无显著降低,甚至于出现一些传统术式所未见的严重并发症,故不少学者反对使用[4-5]。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术式已被大家认可及推崇。本研究采取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切口仅2~3 cm,在拉钩的适度牵拉下可清晰暴露出腹股沟管的结构。术中组织游离少,故出血少,仅4 mL左右。手术效果和传统疝无张力修补术相同。然而术后患者伤口疼痛更为轻微,术后2 d即可下床活动并进食。观察组术中疝囊残端旷置,特别是巨大疝,疝囊残端彻底止血,术后托高阴囊,伤口予以压沙袋压迫24 h,如此可有效防止并避免术后阴囊血肿的发生。故观察组患者未见1例阴囊血肿[6]。本研究认为小切口无张力修补术符合微创,操作简便、切口小、创伤小,故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1]李忠阳,姚仕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90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3Z):12-13.
[2]郑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5):4487-4488.
[3]秦加宏,朱正才,刘付宝,等.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64.
[4]张国栋.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21):439.
[5]孙虎.腹股沟疝的现代解剖概念及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上旬片,2011,24(21):519-520.
[6]周江,孟春林.局麻下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9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