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12-09-07于小虎
于小虎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医院,江苏邳州 221300
经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已广泛应用在临床中,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操作简便可行,能够准确定位,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本文观察探讨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男 31 例,女 29 例,年龄 15~76 岁,平均(41.3±3.4)岁,手术的种类分为肌性手术21例,骨性手术39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0 min~2 h。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在神经刺激仪 (B·Braun公司生产,型号:Stimuplex)定位下,设置初始参数,观察阈电流达0.2~0.3 mA时,提示刺激针头接近需要阻滞的神经,回抽见无血后给予注入0.5%的罗哌卡因和1%的利多卡因。定位方法如下,(1)坐骨神经阻滞:患者取仰卧位,在摸到股骨大转子后,朝头侧方向摸到尖部后,以尖部的后上方2 cm位置作为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后,以用6(1/2)号的穿刺针自皮肤刺入,并保持与手术台平行直刺,进行缓缓进针,在9 cm左右位置,如果感觉到异感放射到足跟部,可采取左手将针头固定在坐骨神经的位置,然后先后给予注入10~15 mL 0.5%的罗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其成功定位的标志为足部的脚趾跖曲或背曲。(2)股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择在患侧的股动脉外缘,采取垂直进针的方式,有突破肌筋膜感后,观察可见针头伴股动脉的搏动而抖动,先后给予注入15~20 mL 0.5%的罗哌卡因和10 mL 1%的利多卡因,然后滑过横突,其成功定位的标志为引出清晰的股四头肌颤搐[1]。
1.2.2 对照组 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采取常规椎管内麻醉给药的方式进行。
1.3 评价标准
1.3.1 麻醉效果评价 阻滞完善:切片时不可感觉到痛觉,无需额外用药辅助麻醉;阻滞不完善:需要额外用药辅助麻醉;失败:需要更换另一种麻醉方法重新麻醉。
1.3.2 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 自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开始,以针刺法每隔2 min进行1次测定,直到由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位置针刺的感觉完全消失的时间[2]。
1.3.3 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评分 自麻醉阻滞起效后,采取改良的Bromage分级法进行肌松分级,0级:无发生运动阻滞;Ⅰ级:不可抬高下肢;Ⅱ级:不可屈膝;Ⅲ级:不可屈踝[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阻滞效果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 1.61版本检验,期间采取χ2检验;本组起效时间的数据经SPSS 13.0软件处理,以±s为计量单位,期间采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麻醉阻滞完善29例,对照组麻醉阻滞完善23例,两组麻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4,P<0.05)。观察组术中出现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术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头痛1例、心动过缓1例,两组术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2.2±3.8)、(17.3±3.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68,P<0.05)。两组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改良Bromage肌肉松弛评分比较[n(%)]
3 讨论
本文中统计发现,采取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的患者麻醉阻滞完善率达96.7%,而采取传统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麻醉阻滞完善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前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占有明显优势。临床认为[4],可能是由于在神经阻滞前常规给予一定的镇静药物尽可能地保持患者清醒、镇静,使经神经刺激器的电流所引起肌群发生收缩致使患者出现不适减轻,有助于顺利操作[5]。
相关报道指出[6],采取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的方式不良反应低,安全性较高,主要是由于此麻醉方式属于局部用药,其阻滞的范围仅局限在一侧下肢,自主神经虽然也可能受到阻滞,可范围相对较窄,且无需侧身即可操作,一般情况下对循环造成的干扰较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7]。
综上所述,转子下坐骨神经阻滞加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迅速完成麻醉阻滞,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不良反应小[8]。
[1]陈小涛,王述波,苘莲萍,等.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0,22(4):49-50.
[2]马刚,马汉祥.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7):801-803.
[3]吴强,江伟.经皮电刺激引导在下肢神经阻滞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6):474-476.
[4]李建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3):47-48.
[5]刘小男,韩丽丽,杨晓秋,等.神经刺激器定位坐骨神经阻滞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4):628-630.
[6]廖惠花,张志坚,何绮霞,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19-22.
[7]杨晓秋,熊艳峰,程波,等.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196-1199.
[8]梅伟,张毅,金传刚,等.超声引导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中两种体位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66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