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2012-09-07樊万选

创新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

文/樊万选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

文/樊万选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省”,不仅是应对危机、调整结构、保持增长的现实需要,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河南生态省建设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推进生态省建设,实现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将有利于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更好地为生产力的发展增添后劲。

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环境整体上的全面发展,空间上的协调发展,时间上的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省是增强河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贸易正越来越多地面临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关注生态安全,把它作为国家安全的基本战略之一。要保持河南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态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落户,就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谋求有力的环境支撑。

建设生态省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生态省建设,打造生态河南,正是遵循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学方法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不断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可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真正把美好家园奉献给人民群众,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河南区位优势明显,气候条件优越,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省具有有利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目前已有23个县(市)编制建设规划,正式启动生态县(市)创建工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河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设生态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和丰富生态省建设的内涵

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省建设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生态省建设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河南省发展战略内涵的核心与支点。目前处于后危机时期、“十二五”规划准备期和河南加速发展的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竞争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河南建设生态省,必须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出发点,在新形势下对以往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进行系统梳理,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和自身优势,更新观念,明确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思路,从自身的资源能源条件、区域特点、产业状况出发,发掘比较优势,明确发展定位,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长远,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的利益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河南经济发展走入健康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避免河南经济结构陷入调整——再调整的怪圈。

生态省建设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循环经济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循环经济又是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动、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生态省建设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心。生态省建设要大力改善环境质量。围绕创建工作,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下决心不欠新账,并努力还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旧账;要不断完善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强化环境监管;大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辖区内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生态系统稳定、和谐。

生态省建设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对于河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社会和谐是目标,区域、城乡、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是手段。建设生态省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区域开发和后代发展留下更多的资源和空间,防止“环境贫困”,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社会公平,缩小生活质量差距。

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推进河南生态省建设重在实干贵在创新

目前,全国已经有十多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工作,河南应奋起直追,求实求效,在学习和借鉴外省创建经验的同时,搞好河南省生态省的创新发展。

第一,加强科学谋划,认真研究和编制好建设规划。基于生态省创建工作的系统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生态省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根据河南省现有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结合气候、地理、资源优势,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搞好生态省建设规划的研究和编制,明确战略目标,确定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创建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河南省近期和中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广泛吸收省直有关工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省建设的意见,抓住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中的重点行业、产业,重点区域、流域及重大环境问题,把分散在部门、条块间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整合起来,组织好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协同攻关。

第二,优化发展方式,着力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决定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加以落实。通过对经济发展实施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缓解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随着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发挥河南省鹤壁市、三门峡义马市、南阳天冠企业集团公司等国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的作用,带动全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濮阳华龙区、焦作孟州市、安阳林州市、平顶山宝丰县等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推进污水再生利用和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回收。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三,把握工作重点,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创建生态省的重要内容。生态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按照生态省建设的三个80%的要求(即生态省要求其所辖80%的市要达到生态市标准,生态市要求80%的县达到生态县标准,生态县要求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要扎扎实实抓好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建设,这是做好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和基础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在继续抓好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防治的同时,切实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工作。要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载体,在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防沙治沙、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城市林业生态建设、村镇绿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抚育及改造等8个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按照“两区”、“两点”、“一网络”进行布局,以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

第四,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和工程进度。要制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完善环保投入机制,研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区域生态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实施河南省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的基础上,抓紧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补偿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将森林生态补偿、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纳入工作议程。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环保领域,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投入。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作为生态省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断壮大生态省建设的专家队伍;加强科技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把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保障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研究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要把规划中确定的重点项目和工程进行分解,按照部门、地区、年度、任务指标、责任人抓好落实。做到年初有任务,年内有督促,年终有检查、监督和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第五,加强制度保证,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要不断完善生态省建设的推进机制,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等方面不断探索机制的完善和制度的创新,为生态省建设提供制度保证。要研究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保政绩考核制度、离任生态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监督机制,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导致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六,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生态省建设的意义和成效,强化科学发展观、生态伦理道德观、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严肃查处生态环保违法案件,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生态省建设培训和研究,提高干部群众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推动经济持续、持久的复苏与发展。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丰富生态省建设的内涵,培育和弘扬环境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中,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生态文明的、新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