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打造低碳的城市生活

2012-09-06安苗白春成吉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年22期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

安苗 白春成 吉伟

摘要: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步伐加快、工业化水平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理念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以解决碳排放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并以承德市为例分析了海口市的城市发展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指明海口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方向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管理;

Abstract: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ill be a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cities into the concept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rbon emissions to solve problem is the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direction around the world.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low carbon cities, the concept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dynamic, and to a period of cheng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ikou city, and tries to indicate haikou low carbon mode of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Keywords: low carbon cities; A low carbon economy; Low carb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城市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城市的发展消耗全球85%的资源和能源,排放了85%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气候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1.建设低碳城市,建设经济生活

关于一个城市如何朝着低碳道路发展的问题,我们首次需要以碳减排促进其经济转型。在工业领域,通过工艺改造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确实可获得显著效果,但随着这一进程的不断深化,根据经济学中的边际效应,其效果的递减难以避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工业领域实现碳减排就会变得不现实了,而是要求我们将目光转向更宽广的领域。强度减排的核心要求,是以较少的碳排放量获得更大的产出。对于企业而言,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相对减排的空间,通过改造技术、完善管理和提高员工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地实现节能。

从城市的角度来讲,减排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推动企业获得上述进步是一个重要措施;致力于招商引资合作,支持本地先进的企业的发展壮大,让先进生产力“稀释”存量经济的碳强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在人类生活消费中提倡低碳模式亦是不可或缺的措施。在工业及服务业领域,面临出口的企业更需低碳改造来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关税这一贸易壁垒,迎合环境保护及低碳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低碳产业发展;抵制贸易保护,主动出击通过外贸等手段积极应对碳关税。

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应以京津冀经济发展圈作为代表。京津冀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极,在低碳方面的发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优势。以京津冀为例从低碳经济的定位、发展模式和低碳经济的内容核心竞争力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战略建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内容应该有所不同;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产业发展,能够通过提过低碳产品服务创造价值;除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应该注重国内市场需求的开辟根据地方的优势不同,有意识地打造不同特点的低碳环节进行分工;京津冀经济圈依照已经建立的产业合作协议,可以就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低碳城市联盟;从技术、人才、品牌和碳市场等方面培养核心竞争力。

2 .承德的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

承德建市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承德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客观地看,承德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国际旅游的战略意义所在,就是承德不走传统的工业化路子,而是通过自身独特资源和环境优势最大化,弥补工业化、城镇化不足的劣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在城市各个方面建设上都率先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高碳城市,从承德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拥堵,承德市从人口上来说,在中国不算是个大城市,但是现今“堵车”现象已经司空见惯,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性建筑,由于建设国家旅游资金的注入,承德市各个星级酒店正在大力兴建,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这容易造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二是在施工过程中,节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环保措施。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要知道,跟全国其他地方相比,承德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河北省优美而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环境。

高耗的市民生活方式,建设低碳城市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参与,但是在承德街头,不难发现承德市民不少生活陋习,比如,垃圾随手乱丢,塑料袋使用没有得到限制,出行根本没有人愿意骑自行车等等。

3.承德市建设低碳国际旅游城市具体做法

3.1提倡环保出行方式,倡导公共交通

步行和骑自行车是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通过设置路面宽度和一定的路障降低机动车行车速度,完善自行车道路网和自行车租赁制度,进一步刺激市民对步行和骑自行车的需求。机动车交通对能源资源的耗费,以及产生的尾气、噪声污染等,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低碳城市交通发展应有利于兼顾环境、社会、安全、能源等的综合效益和投资原则,应以控制私人机动车交通,发展公共交通为主要方向。公共交通比私家车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从而减少有害气体,并能减少气体的排放量。

3.2 建设充足的绿地空间

在各主要道路种植行道树,结合市区内部绿地以及海口周边大片生态农田形成完善生态网络系统,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在城市的停车场方面,考虑与绿地景观完美结合,对面积较小的露天停车场,可沿周围种植树冠较大的乔木以及常青绿篱,形成围合感,并具有遮阳效果;对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可利用停车位之间的间隔带,种植高大乔木,植株行距及间距类似于车库柱网布局,以便于车辆进出和停放。停车场内应采用草坪砖来铺装地面。

3.3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在承德市的街头设立分类的垃圾桶,回收后经过分拣后交由就近地区的环保站处理。在环境循环链中,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例如,有机垃圾可以被转化或制成生物层渣并用作田间肥料。农村居民还可以建设沼气池,生产的沼气可用于村庄居民炊事、照明。

3.4建设低碳建筑

承德市建设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入手。在建筑设计方面引入低碳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材料,合理设计通风、采光系统和节能型取暖、制冷系统。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世博会,在世博中心、中国国家馆和世博会主题馆等园区主要建筑上利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示范性地采用光伏发电技术,还并网使用太阳能供电。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是世界上第一栋零碳排放的建筑,还有法国阿尔萨斯绿色建筑,强调人居环境与水、植物亲近。这都引领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值得海口的建筑设计师学习。在居住运行过程中,采取低碳的空间装饰,避免过度装修,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3.5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尽可能地避免消费那些会导致排放二氧化碳的商品和服务,以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它包括服饰、饮食、日用品、交通等方面,抵制生活陋习和奢侈消费,把提高生活质量引向正确的方向。

结束语:低碳城市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不仅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在我国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举措。海南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本和最大优势,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有条件率先走上绿色发展之路。而在探索这个低碳城市之路中,海口市作为省会城市,肩上的责任重大。不过可以预计的是,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参考文献】:

[1]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2008,(3):33-35.

[2] 谷永新,李洪欣.“低碳城市”的思考[J].建筑节能,

2008,(8):24-25.

[3] 张银太,辛章平.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猜你喜欢

低碳城市低碳经济
江西各地市发展低碳城市评价与对策研究
咸宁市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治理路线图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的法治保障研究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研究
低碳经济的理论的基础及经济学价值研究
基于新能源视角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为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城市新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