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初探
2012-09-06刘禹彤
刘禹彤
论文摘要: 现阶段我国残障儿童活动场地的整体水平低下,它们的游戏设施常常得不到优先考虑。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残障儿童游戏设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残障儿童对游戏设施的感知需求,强调了感觉认知在残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以视障儿童为例,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几个方面分析感知在残障儿童游戏设施中的应用。
关键词:残障儿童、视障儿童、游戏设施、感觉认知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与传统的游戏场所不同,新的游戏空间的设计不但强调儿童在游戏中所获的的娱乐程度,更强调游戏对儿童的教育性、感受度和儿童之间的互动性。因此能够在感官上产生一定刺激和感受的设计元素被广泛使用在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中,特别是对那些在感官上、知觉上、精神上有缺陷的儿童而言更有好处,可以使这些残障儿童通过游戏的过程来学习和领悟对于各种不同类型事物的反应。
1.我国残障儿童游戏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各种吸引孩子目光、锻炼孩子能力的游戏设施层出不穷。而对于身体上存在缺陷的儿童,其选择游戏设施的范围却分厂狭窄,为这个有着“特殊需求”的群体设计游戏设施,往往被设计师们所忽视。传统的游戏设施只强调了游戏的娱乐性,忽视了对残障儿童的认知教育,大多数的游戏设施没有针对残障儿童生理上的特点,如盲童,没有针对其特性的设计出具有突出触觉和听觉效果的游戏设施,缺乏互动性。
2.残障儿童对游戏设施的感知需求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是人的重要感觉,也是产生人的心理的主要信息来源,感官残疾儿童由于失去了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给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带来巨大影响,但与正常人比较,他们有着更加细腻的意识知觉。
正如美国景观设计师苏珊娜·德·蒙楚克斯(Suzannede Moncheaux)所说:“小孩子以一种非常直接和细致的方式来感受环境。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儿童对周围环境的‘琐碎描述,以及儿童频繁提到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及人类活动。”同样对此,美国景观设计师加里·穆尔相信“实体环境的性质能够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物体的颜色、质地、形状和活动中心的布局可以激励儿童同环境交流,并从中学到很多。”也就是说,感觉存在于人们所有的活动中,孩子们却是体验感觉的真正先行者,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包含着丰富感觉的游戏设施被特别推荐。因此对于残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来说,要综合考虑刺激触觉、听觉、视觉甚至嗅觉的设计因素。
3.从感官出发分析视障儿童游戏设施设计
3.1色彩与视觉认知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障儿童包括盲童和视弱儿童。视力正常儿童对于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他们很少会注意生活中多层次的灰色调,他们会大胆地使用对比色和纯度较高的原色。尽管视力正常儿童对原色比较敏感这一说法,还没有证据来支持,但可以肯定的是,视弱儿童更容易发现色彩饱和度
高、形状完整的图案。
人们应使用彩度高的颜色来刺激视觉认知,特别在为
视弱儿童设计的游戏设施上。但不是说把游戏场设计成五
颜六色就是好的,要尽量避免儿童游戏设施的颜色太过花
哨,这样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儿童游戏设施的色彩应当与
周围环境相协调,将游戏设施的色彩融于周边环境的色彩
之中。
如图2:阿鲁巴棕榈海滨的万豪阿鲁巴冲浪俱乐部项
目中的滑梯选择了和天一样纯净的蓝色,在和滑梯连接的
地面,没有使用原来的灰色沙地,而是延续这种蓝色的高
彩度和弧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母图案平台。在从滑梯
滑下的瞬间,感受着海般的感觉,既充满了童趣,也让他
们认识到色彩的奇妙。
3.2材质与触觉认知
人们在玩一个绒毛玩具时,视觉看到了“毛”,触摸
上才真正感受到了“绒毛”的存在。然而视觉障碍儿童由
于失去了最主动、最活跃、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
使得这些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触觉等感知器官来完成。
对于视障儿童而言,亲切的触觉是生命早期的主要体验,
通过触摸,视障儿童知道了物体的软硬、粗细、光滑与粗
糙等。然而视障儿童普遍存在着应变新环境的能力差、定
向行走能力差、操作能力差的问题,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
设计出有突出触觉效果的游戏设施,鼓励视障儿童对不同
感觉的认识。
选择不同表面特性的材料或将材料视为设计的要素,
都可以提供空间变化的信息,还可以鼓励有视力缺陷的儿
童对周围环境产生兴趣。材质的选择要注意软硬对比,干湿对比,密实与松软对比,平滑与粗糙对比。这样的材质变化,让视障儿童在游戏的同时,触觉认知能力也有同步提升。
3.3气味与嗅觉认知
据研究,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长久的。然而,我们通常没有把嗅觉和其他感官放在同一标准来处理,其实嗅觉对于视力缺陷者或盲童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向引导作用。
植物是唯一有气味和生命的要素,是设计师创造出嗅诱人的儿童活动场的最丰富也最灵活的手段。研究者们发现一组植物及与其相关的泥土、树皮、岩石和苔藓在气味上都显示出差别。用有芳香气味的植物来作为向导、界定公园的小路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帮助视障儿童在公园的不同区域独立找到往返之路,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回乐观向上的自己。
3.4声音与听觉认知
视障儿童常年以耳和手代目,使得他们对听觉和触觉信息更敏感。在给视障儿童设计游戏设施时必须考虑视障儿童在操作时能产生听觉的效果。如清风吹过草丛或树木所发出的声音在我们听来是相当自然的,对于他们而言却十分愉悦。
视障儿童需要参与一些可以互动的发音游戏,可以设计一些凹入的腔体空间,一些管状物或抛物线状的物体等可以产生回声、扩声、颤声的设施供一些视障儿童感受。
英国爱丁堡社区的“住区里的音乐家”的设计,将一定数量的室外音乐游戏安置在城市的公园中。 这些类似雕塑的木头是被称作“裂鼓”的一种乐器,它是用链锯将原木切成豁口而产生音符的。这个乐器可以一个人或者由六人组成一个小组玩,用大块的硬木棍子弹奏。设计师们认为打鼓具有增进和谐与合作的作用,并且正常儿童可以与视障儿童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减少孤独感,乐于同别人交流。
4.残障儿童游戏设施研究给景观设计师们带来的启示
残障儿童游戏设施针对的是特殊的儿童,要充分了解到这一群体的心理和特点,通过对色彩、材质、气味、声音的精心搭配,激起残障儿童的知觉感受,提高他们心理的愉悦感,让残障儿童在游戏中轻松学到知识,进一步的融入社会大集体。
参考文献:
[1][美]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著、俞孔坚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西]卡尔斯·布勒特著、张书鸿,曹素平译.儿童娱乐空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李建伟.儿童游戏场所的设计目标与创意[J].中国园林.2007,10(28)
[5]王展,马云.人体工学与环境设计[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