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的思考

2012-09-06陈振勇

人民论坛 2012年20期
关键词:高校

陈振勇

【摘要】高校是全国最优秀青年的集散地,因此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意义重大。但由于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多元化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存在较大困难。需要采取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纳入高校必修课程,实施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师资培养工程等方法科学推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

【关键词】高校 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 路径

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材有很多种,有的编著水平也相当高,但其政治说教的基本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据一项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现状调查”显示,有近45%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就是意识形态教育,而超过65%的人则不同意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效果可想而知。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包含着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集人类思想精华之大成,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无穷的思想魅力,而这一点不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无法领会的,更难以真正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因此,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至关重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高校作为青年精英的集散地,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首要之地,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研读,可以使学生领略马克思主义真正的科学内涵,进而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自觉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最适合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科学指导思想,但其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因此,只有認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认识社会和把握人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发展极其复杂,青年学生需要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和研讨,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和分析世界的科学方法,并以之为武器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以及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现实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和评价,从而以清醒的头脑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把握自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人生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增加知识和修养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青年学生处于增长知识和才干的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政治、经济、历史、科学、社会等丰富的知识,充满着人类智慧和深切的人文关怀,是有史以来最具公平正义的理论宝藏。青年学生通过认真地学习和研读,可以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资源,进而增长见识,愉悦身心,提高修养。

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面临的困难

“政治任务”的标签让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极为被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一直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而政治任务在青年学生那里多被认为是只要应付一下即可,多年来这已逐渐成为惯性思维,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学生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的经典著作的态度。据上述调查显示,有72.87%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课程不太感兴趣,或没兴趣甚至厌恶,特别是在似乎和“马克思主义”关联不大的专业,情况更为糟糕。

社会思潮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当代社会文化结构中,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小资产阶级文化等并存,各种文化思潮都有各自的影响范围。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活跃之地,崇尚文化自由,成为各类文化思潮的集散地。这种情况,一方面为社会思想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它也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传承形成较大的挑战。

实用主义价值观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形成较大冲击。市场经济环境下,人们崇尚自由、民主与平等,更崇尚人与物的实用性,这对高校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因此,学生所选专业与所学内容无不以实用为最高原则,以便将来有助于就业,有助于最便利地获得自身利益。马克思主义同样崇尚自由、民主与平等,同样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比如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准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但毕竟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观是人道主义与公平正义,其最大社会价值体现在“道”的层面,而非“器”的层面。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经典著作并不直接给青年学生提供具体的谋生手段,更多提供的是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生终极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尽管这些东西在更高的层面更为有用,但在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残酷现实面前,学生对其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就不难理解了。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迷惑了大批青年学生。改革开放伊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就甚嚣尘上,至今不绝。对于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之谬论,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确有些观点需要做出新的阐释;二是我国因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适时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做出较大调整,以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就必然要打破和改变原来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很多思路和做法。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过时,相反,这正是与时俱进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过时论”的实质在于否定马克思主义,进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其确实迷惑了一大批人,尤其是涉世未深、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年学生。提出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们通过对经典的学习,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思想上真正破除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

师资力量、教育体制等问题因素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的加强。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老教师的退休,现在能真正讲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老师并不多;二是随着高校扩招,师生之间比例不合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教学中,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导致教师无法与学生作更深入的交流,极大地影响了师生的情绪和课堂效果。同时,由于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心里浮躁、学术浮躁、思想浮躁等问题普遍存在,具有此类心理特征的青年学生学习通俗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尚且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对经典原著更是难以把握。

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营造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的浓厚氛围。当前,我国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需要。在这样环境下,作为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与灵魂的马克思主义势必得到更多的尊重与更大的发展。高校应该在这一进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教育优势,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其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应是重中之重。高校需要营造强烈的社会与文化氛围,进而使广大教师与青年学生被“裹挟”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把学习和研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重要内容。

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纳入高校必修课程。具体做法需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無论是何种专业,无论是那种层次,只要是高校教育序列,都应列有马克思主义经典必修课;二是作为一种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和其它学说都作为学生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比较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三是改进传统政治课教学方式,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课堂、进头脑。

实施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师资培养工程。青年学生因为自身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和社会阅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读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来指导。因此,必须改变师资匮乏的状况,采用系统有效的方法培养师资力量,包括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师资培养领导与协调机构、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师资班、相对提高此类师资的在校待遇和地位、实行班级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教师负责制等内容,加大相应师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造就学识渊博、思想敏锐、教学有方、人格高尚并极具学术造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教育师资队伍。

在青年学生中建立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有力支撑点。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培养骨干学生,可以在院系和班级着重培养几名有基础、有精力、有兴趣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以影响和带动;二是成立兴趣小组,可以跨班级、跨院系指导学生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或研究小组,定时不定时就某个经典问题共同学习研究攻关,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三是成立协会组织,高校有大量的各类协会,但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方面的协会几乎没有,可以在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成立马克思主义经典研习协会,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积极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