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发展
2012-09-06
从1949年至今,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福利分房制度阶段(1949~1978年),住宅私有化与福利分房制度并存阶段(1978~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住房保障收缩阶段(1998~2007年),其中1998年至2007年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以及住房保障政策调整阶段(2007年至今)。
表1-2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政策重点
2003-2007年住房市场化深化改革,住房保障收缩将之前的为大部分人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政策逐步废弃,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1、2003年8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2、部分城市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以出让土地赚钱,导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积极性逐步减弱。从2002年开始,经济适用住房投资比例大幅下降,2005年更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些城市甚至停止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2007-2010年调控房地产市场,重新重视住房保障问题,住房保障政策调整在已有的普通商品住房模式逐步完美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其中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两限房。1、城市新审批、新开工的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2、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3、2009年制定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计划2009年到2011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2010年6月至今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快住房保障步伐此阶段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两限房、公共租赁房。不仅首次纳入“公共租赁房”,而且公共租赁房即将成为未来住房保障的主体。1、2010年6月12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2、《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2011年3月5日上午正式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逐步使公租房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可以看出,从2007年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10年6月开始引入“公共租赁房”的概念,而公租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从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产权式的住房,逐步转移到更加符合市场化机制的公租房为主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