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钛业传承创新“钛文化”
2012-09-06郭晓光
文Ⅰ郭晓光
遵义钛业传承创新“钛文化”
文Ⅰ郭晓光
钛是一种具有优良品质的金属,比重轻、强度高、耐腐蚀、与人体结合被称之为“亲生物金属”。1789年,钛被英国学者在英国默纳陈河谷中发现。1795年,德国矿物学家和分析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匈牙利布伊尼克地区产的红色金红石发现外表很像默纳陈矿,并确信这是一种新金属的氧化物,并好奇地给这种新元素取名叫“Titanium”(钛),这个名字引用一个希腊神话故事:说天与地的第一代儿子叫“太旦斯”(Titans),也就是传说中的泰坦神,从此,Ti就成了钛的符号。钛的文化从那时起就在掌握生产钛金属的企业中传承和演绎。俄罗斯、美国、日本钛企业有其自身的钛企业文化,中国钛企业同遵义钛业在传承中也孕育了 “遵钛人”的企业文化。
遵义钛业在传承中创新钛的品质,凝聚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不是空洞而抽象的说词,是实实在在承载于企业管理、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文化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当一个区域的文化能够规范行为、激活思维、体现自身价值观念时,这种文化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企业文化凝聚品牌
1986年,“航天牌”海绵钛获得国家银质奖以来,遵义钛业就把品牌文化的大旗扛在肩上,“共和国之最”的声誉一直延续至今。
遵义钛业人重视品牌意识的培育,确立了“诚信感动客户、精品回报市场、科技托起明天、协作振兴钛业”的文化理念,选择了一条“高起点、快速度、大跨越,打造品牌,做好、做大、做强品牌”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品牌意识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员工的脑海,成为遵义钛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共同理念和奋斗目标。牢固的品牌意识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品牌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了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职业卫生防治体系的认证。
只有当企业的产品经过市场的检验,得到用户心里的认可,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牌产品。遵义钛业生产的海绵钛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以来,连续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地方最畅销产品”殊誉。2008年,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质量鼎、中国用户满意鼎”活动组委会在人民大会堂授予遵义钛业“中国质量鼎”。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授予“航天牌”海绵钛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2011年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出口量第一这不是偶然的,这是精益求精加精诚所致。海绵钛产品进入军工领域使用,出口美国、日本、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是钛业人始终把产品质量和用户放在第一位的结果。随着“航天牌”海绵钛的出口创汇,遵义钛业已把自身独有的特色品牌文化传输到国外——这就是优异的产品靠优异的团队打造,优异的团队靠优异的企业文化塑造。
凝聚企业文化的品牌,标志着只有当每一位员工用心去呵护自己的产品文化时,这个产品才会在员工的智慧中劳动里用双手创造出来,从而盛开品牌之花。
企业文化激励科研
格力有句广告语很精彩,那是一种企业文化的浓缩:“格力,掌握核心技术。”这八个字不是哪个企业都能拥有的。一项项科研成果凝聚着企业文化的激励,铸就着企业文化的传承。文化与物质成果是永不分离的,只有在一个充满文化的氛围里,人们的智慧才能被激发出来。
钛,是有色金属中的“新贵”,因其具有低温性能好、强度高、抗腐蚀、耐高温等一系列优良性能而广泛运用于航天、航空、舰船、石油、电子、医药、汽车、建筑、体育及日常生活,被称为是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钛的用途不断扩大,需求大量增加。
目前,世界上拥有完整钛工业体系的国家只有中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激励传承钛文化的发展,一直是遵义钛业崇尚科技文化的追求。遵义钛业始终瞄准世界海绵钛生产技术的前沿,大力加强科技攻关和推广运用新技术、新工艺。2000年先后淘汰了1.7吨、3吨海绵钛生产炉后,于2001年3月1日自己研制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炉“倒U型还原蒸馏8吨联合炉”海绵钛产品,标志着我国海绵钛工业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海绵钛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05年10月12日,世界唯一的“倒U型还原蒸馏12吨联合炉”大型科技工程正式启动,2006年2月成功生产出世界上第一炉质量合格的海绵钛产品。这不仅是中国钛工业的骄傲,也是推动世界海绵钛工业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公司牵头组织编制的《钛冶炼国家职业标准》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2005年,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确认为“遵义国家级钛材料特色产业化基地”,被列为贵州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被认定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文化激发人才成长
遵义钛业在企业文化的演绎进程中,“请进来,走出去”传承了文化,锻造了人才智慧。
四十年来,遵义钛业一直注重人才的传承与培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我国发射洲际导弹作出贡献,获得国防科委亲切致电,希望再接再厉,乘胜前进,继续攀登高峰;从获得“中国质量鼎”以来,就把人才传承与培养作为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尤其是获得“中国质量鼎”以来,遵义钛业就立志以“求实图强”的企业精神,努力培养优秀团队问“鼎”世界。说到“鼎”,其实也是人才的传承,是劳动人民用智慧传承下来的财富。“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悠久而辉煌的中国文化与文明的象征,中国质量管理协会选择积淀着中华文化厚重而悠久的文化底蕴的鼎作为载体,体现企业荣誉、责任和质量等理念,是极为有意义的。授予鼎要在“鼎”文化内涵中彰显权威、信赖和尊贵。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是人才培养开发的文化环境。在实践中,遵义钛业就既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也注重外部人才的引进,更重视向专家学者取经,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等数位专家学者已经成为遵义钛业发展的科技顾问。
人才在企业文化中得以传承,价值在人才传承中得以肯定——遵义钛业在人才的汇聚下创新发展,已累计获授权专利79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钛冶金技术研究院士工作站”、“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贵州省钛冶炼及钛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企业文化提炼管理水平
如果把“管理”拆分开来看,“管”是现场的直接指挥,“理”却有文化的提升,“理”是为了把“管”中的经验,教训提炼出来形成规矩,这个规矩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份。“理”好规矩就是为了传承,让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在还要强调人文化。
点石成金,聚沙成塔,开源节流,勤俭节约……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依靠企业文化提炼传承下来的经典。遵义钛业在企业文化凝聚中,注重把先进的企业管理传承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比如2011年在管理中就获得如下成果——2011年贵州省供电形势紧缺,企业全年累计遭受限电164次,限电时间长达1931小时,相当于有近3个月时间限电,生产调度、分厂等各单位协调组织好电解、还蒸、精炼、精制各工序的生产,全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点,海绵钛产量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创造了新纪录,这是科学管理带来的佳绩;在提质降本。勤俭节约中进一步加强管理,二级单位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增产节约工作。全年同比多产粗四氯化钛2427吨,精四氯化钛2084吨。回收泥浆中的粗四氯化钛250多吨,价值150多万元;实施废煤渣再燃烧约200吨、旧树脂清洗再利用0.6吨等,全年节约维修费用60万元等等。正因为有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懂得在困难时用智慧来开窍,用勤俭来治家,用艰苦来创业。正是因为有了企业文化的传承,企业决策层才拥有了凝聚智慧和勤劳的《以事实、价值、环境和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决策与实施》获贵州省优秀管理成果创新一等奖殊荣。(作者系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尹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