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及障碍分析
2012-09-04卢志标
卢志标
摘要:在现代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女企业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愈来愈大,同时她们也面临着发展的巨大压力和难题:多重角色的困惑、社会的偏见、性别意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女企业家成长、发展以及女企业家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从性别和角色角度对影响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障碍因素分析,并提出改善性实践。
关键词: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127-02
2007年,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发布《中国女企业家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女企业家日均工作17小时,80%以上的女企业家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超过44%的女企业家没有娱乐和锻炼时间。另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以上的女企业家有心理问题;38.1%的女企业家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81%的女企业家从未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与此同时,8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医生的指导。可以看出,女性领导的成功比男性更加来之不易,女性管理者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也比男性更多。在她们看来,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持续成功,需要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和增长更加丰富的知识,压力不仅仅来自管理,还有社会文化环境、家庭角色等,从精神上到心理上都有很大压力。
一、女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多重角色
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舞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是演员他们有各自的进口和出口,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女性一生要承担多重角色。不同的对象,就会对女人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处于复杂社会关系中的女性,其社会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女性社会角色的多样性。一般来说,当代女性特别是女企业家的社会角色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现代职业女性角色、家庭主妇角色。在家庭生活中充当女儿角色、妻子角色和母亲角色。
二、社会上对女企业家的偏见
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从父系氏族开始的时候就开始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封建礼教对其思想、行为都进行了严格的束缚,其核心是“三从四德”,封建礼教在汉代开始形成,唐宋进一步发展,明清达到极致。近代社会女性开始觉醒,并争取自身的权利,五四时期,广大女性接受了思想启蒙教育,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社会各阶层的妇女都开始要求自身的权利,并在斗争中取得了成绩。在现代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大好环境中,涌现出了一批睿智、能干的女企业家、女官员,舆论称之为“女强人”。现代人口中的“女强人”一词,甚至被隐晦地戴上了“强硬、冷酷,既不温柔、又不善解人意”的帽子。“女强人”们被置身于事业和家庭的矛盾冲突之中,身心承受着来自两方面的割据,在矛盾中挣扎在夹缝中艰难地拓展自己的事业空间。
三、社会上长期以来的性别意识
社会性别是指为人们所认知到的男性与女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长久以来,多数的人类社会里,照顾社会中弱势成员的工作主要是由家庭来提供,而照顾责任总是落在女性身上,在中国尤其如此。但社会对女性角色和行为的预期却远远超出了生产本身,妇女被期望承担照顾孩子、照顾老人、操持家务等角色。所谓适合女性的工作的性质也往往与照顾和培养相关,如教师、护士、秘书等。事实上,女性是生育载体的生物属性完全不能用来说明或决定女性在社会属性上的特点。
四、现代知识经济发展下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的角色障碍分析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新知识经济时代,男女差别已经不再是就业的障碍,当代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系,这一切都为女性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一些女性抓住了现代知识经济创业发展的机遇期,女企业家群体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女企业家虽然成长迅速,但其在企业家群体中的比重只有约20%,仍然偏低。一位现代女性企业家,作为单位的领导者,人们希望她以工作为重,投身于事业;而作为家里的妻子与母亲,丈夫和孩子又希望她能更多地关心家庭,所以这位妇女就往往体验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是指当个体的角色行为与角色认知或角色期待产生不协调状态时的内心体验,而现代女企业家角色冲突的表现在五个方面:
1.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冲突。职业女性深知,只有与男性一样奉献社会,才能找到完整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然而,儒家文化中的“男尊女卑”观念还弥漫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社会和男性的认识,对女性的影响也很大。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意识影响着人们对女性的看法,其中不乏许多貌似科学、实则错误的观点。以对职业女性的评价为例,社会为职业女性建立了不同于男性的成功标准,即贤妻良母加社会成就型二者的统一,而男性只要有成就足以为人所称道。即使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男性以事业为主,女性要以家庭为主,相比之下,知识女性尤其女企业家就承担着更重的责任。
2.理想与现实的角色冲突。追求双重角色的完美和谐,是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理想和价值理想,也是现代女性完善自身的实践探索。社会上存在的事实不平等与女性素质不理想互为因果,使现代女性难以找到平衡各种角色的支点。历史的原因造成了女性的整体素质偏低,现代职业女性在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个人心理和意志的内在挑战。而在社会从观念到行为都未能将两性同等对待时,女性更需时时抵挡来自外界的压力,包括各种人为设置的障碍。众多女性在内外交困中难免顾此失彼。
3.主体角色需要与角色能力的冲突。通常情况下,现代女企业家对自身双重角色的期望值很高,既想成就事业,又要搞好家庭。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事業与家庭两者兼顾并非容易。因为两种角色的服务对象不同:社会和家庭的价值实现方式不同,有酬与无偿的评价标准不同。这种角色内在的矛盾性,集中表现为时间、空间、精力和行为方式的冲突和主体角色需要与角色能力的冲突。
4.异化自我与本质自我的角色冲突。社会发展尚未为实现人由异化自我向本质自我的转变,从而加剧了职业女性的角色分裂。由于家政更多地与女性相关,女性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被相对剥夺,加之女性特质在目前的许多工作中不成为优势,女性难以在付出和男性同等的努力时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必须按社会的要求对自我加以修正,异化的情况较男性更突出。可以说,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以全面、真实的自我为行动主体时,职业女性才能从容游弋于各种不同的角色之间。
5.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的冲突。女性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之间的跨度比男性要大得多,也就是说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是一把两面尺,既有传统观念的要求,又有现代观念的要求。在家中要表现温柔、贤惠、体贴、文雅的一面,在外要表现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一面。因此在生活中,女性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调查中还发现,女性对于感情的需要比男性要强烈,这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加敏感、更加容易受到伤害。而且女性发泄情绪的欲望比较强烈,但是自我放松的技能比较差,从而导致女性很难从面临的工作困境中摆脱出来,比男性更容易疲劳,所以女性往往承受了比男性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五、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改善性实践
一百年的历史证明,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改革开放,都是突破自我和突破旧的陈规陋习的历史。女企业家若想在职场上走得更远,只能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自身成长阶段的不足。社会应给女企业家公平的發展权,要把消除性别歧视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来考量,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在女企业家掌握现代管理经验、更灵动地掌握市场信息、更多地学习把握运用专业知识上提供更多的帮助。为了缓解女企业家在社会角色和生活角色、在个人发展和家庭和睦之间的角色冲突,我们需要深思,可以从以下六个途径来进行实践:
1.主动认知角色冲突。女企业家应主动地认真角色冲突的现实和理论依据,勇敢地接受挑战、迎接挑战。克服女性本身的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信念,消除思想上的狭隘性、生活上的依附性、心理上的自卑性。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新生活,弘扬时代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身心健康、家庭和睦、互相关爱的幸福生活。
2.提高自身协调能力。家庭的稳定,女性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智慧的女企业家不仅是家庭生活的创作者,同时也应是家庭生活的受益者,她对家庭勤劳善良的付出,也应得到亲人对她的爱的回报。这种协调能力越强的人,由于她们具有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和谐的角色要求的本领,因而产生角色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少。
3.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妇女组织应发挥积极的作用,维护女性利益。呼吁社会为女企业家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包括就业环境,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消除性别歧视。充分肯定女性为社会、为家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促进《妇女特殊权益保护法》各项措施的落实,帮助女企业家减少角色冲突的负担。
4.加强自我心理保健。职业女性要学会善待自己,注意自身的心理保健。以独立自主的精神,自立于社会、自立于人群。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反对依附和盲目顺从。要善待自己,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其他才能确保重心。要善待自己,就要学会释放自己,克服女性心理的完美主义色彩,不过分苛求自己必须达到尽善尽美。
5.普及女性再教育。完善社会再教育机制,创办多种方式、多种等级的弥补性教育机构,提供各类层次的文化教育、职业教育、职业咨询、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既能满足学历较高的女性再教育、继续接受新知识、新信息的要求,也让学历层次较低的女性有机会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女性对真善美的执著,使女性企业家成为企业家队伍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更能获得社会的欣赏和支持;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新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方式,为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平等、自由的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女性对他人的理解、关爱、细致的天性和感性的魅力,使得她们在产品设计、客户服务方面更有优势。我们相信,更能赢得未来的卓越企业家应该是:事业成功、受人尊重、与人快乐、给人帮助的企业家,而这也正是优秀的女性企业家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郑桂珍.女性与家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
[2]朱易安,柏华.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3]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陈凤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