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和建议
2012-09-04屈俊仪
屈俊仪
摘要: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上述问题,从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设置、改革法人体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相应政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47-02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6),农村信用社初步形成,主要开展存贷业务。第二阶段(1996—2003),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个阶段(2003年至今),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扩大改革试点范围。
2003年,在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3]15号)中提到,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宗旨,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及体制改革的着力点。目前农村信用社有领导管理体制问题、潜在风险问题、经营目标问题、产权等诸多问题,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脆弱的信贷环境、基础薄弱的管理环境等使农村信用社的现状更加复杂。
2.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问题。(1)队伍素质差;(2)历史包袱沉重;(3)经营空间严重受挤,生存基础被削弱;(4)成本核算观念淡薄,服务功能残缺。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建议
1.提高认识,解决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各种问题。(1)克服“等”的思想。农村信用社本身已积聚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及时解决,风险只能愈积愈重,等待观望只能延误时机,将来化解风险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2)克服“靠”的思想。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的性质,决定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因此,化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剥离”上,必须立足于自我化解,通过切实改善服务,组织资金来源,盘活积欠贷款,压缩费用开支,解决财务缺口,逐步消化经营风险。
2.改革管理体制。(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减员增效。根据农村信用社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的“三定”原则,按最优人员配置,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分流富余人员。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从大、中专院校吸收一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农村信用社队伍,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造血功能,引入竞争机制,给整个队伍灌输全新的经营理念,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2)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的考核管理。一是在完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联社、法人社领导的业绩逐年考核。二是推行领导干部竞聘制度。以业绩分优劣,按公论定取舍,凭德才用干部,把组织考核与民主推荐结合起来,把事业心强、作风正、有能力、有魄力的干部吸收进领导班子。(3)改善经营管理。一是强化信贷管理。针对信贷资产质量差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信贷管理办法,加强金融债权管理,保全信贷资产,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大收贷收息力度,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特点,确定信贷工作切入点,在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下,改进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通过信贷增量产生的效益逐步消化历史包袱。二是增强成本核算观念。要完善费用管理办法,规范财务开支程序,以收定支,严格监控,促进财务收支平衡。(4)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在内控机制上主要存在认识偏差、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等问题。因此,必须有的放矢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是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二是完善内控手段,提高内控能力;三是提高业务主管部门的自律监管能力;四是严格执行,违章必纠,维护内控制度的严肃性。
3.改革机构设置。(1)精简机构。按照“减少内耗、集约经营、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地处边远、业务量小、达不到保本点的机构网点实行撤并,降低管理成本,把人员、费用集中投入到业务量大、经营状况好的信用社,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营造精品网点。(2)对同城多個法人机构实行兼并、重组。要改变过去在城区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盲目铺摊子、设网点的做法,整合有用资源,减少内耗,按照集约经营的思路对重叠机构进行合并、重组,增强其抗风险能力。重组后的信用社实行财务统一核算,人员统一调配,资产统一管理,资金统一调度;信贷资产实行“内部剥离,分账经营”,人员管理按照“三定”要求,经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财务费用实行包干制。这样,可较好地解决机构重叠、内耗严重的问题,减少经营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和规模效益。
4.改革法人体制。(1)实行县一级法人体制的必然性。一是经营管理费用高所决定。农村信用社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单个信用社规模小,业务单一,达不到规模经济,发展又不平衡,致使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资金规模小、业务范围窄,管理费用高,削弱了发展后劲。二是由资金成本和信贷风险高的现状所决定。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虽有强劲的资金实力作后盾,但巨额资金与狭小的应用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致使资金闲置严重,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信贷高风险问题已成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且自身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行业管理机制,资金统筹,调拨能力差,使一些头寸短缺社的风险增加。综上所述,实行县一级法人体制有利于解决农村信用社现存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2)实行县(市)级联社为一级法人体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加快合作金融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应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对信用社的机构、业务、扶持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予以明确,从而促进中国合作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合作金融的资金调剂和清算体系。应允许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成立之后,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资金调剂中心,有效运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增强信用社的业务功能,提高信用社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快建立合作金融的支持制度和扶持政策。为加快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各级政府应给予农村信用社实质性支持,尽可能减轻农村信用社的负担,使其早日摆脱经营困境。
5.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整顿农村金融秩序,调整农村金融布局。根据人总行有关规定,围绕“共谋发展,共创效益,共化风险”的目标,央行应指导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以扩大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2)大力实施“形象工程”,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改进服务,千方百计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农民的依赖。
6.对亏损信用社实行综合治理。(1)运用税收手段以减轻信用社的税赋,增加信用社的自我積累能力。(2)运用行政手段对信用社进行撤并,优化网点布局。通过调整信用社经营机构,达到精减机构、人员,压缩费用、压缩亏损社数量的目的。(3)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信用社资产债权保全工作,以尽可能减少信用社的资产损失。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那些恶意逃废信用社贷款的企业或有钱不还的企业坚决诉诸法律,依法收贷,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信用社的金融资产不流失,不受损。(4)运用激励手段提高信用社全体职工收贷收息积极性,努力盘活存量,提高收息率,降低不良资产比率。要建立清收不良资产责任制,将责任、任务和奖惩落实到每个职工,以经济激励手段来调动收贷收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造成资金损失的直接责任人要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经济和行政处罚,经强化落实贷款管理责任制。(5)加大信用社职工的经营压力和经营动力,以压力促动力,以动力换效益。
7.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应采取的对策。(1)提高认识,树立忧患意识,精心策划过渡期的发展策略。广大干部职工要认清农村信用社积淀已久的历史问题,加强学习,在思想上导入开放竞争经营理念,加强紧迫感,通过多种渠道为过渡期的发展出谋献策。(2)完善管理体制,自成农村信用合作体系。在管理体制上,必须组建自下而上的垂直管理体系,逐步建立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3)完善网点基础设施,加快科技电子化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巩固和占领新的农村经济领域。(4)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农村信用社要正确地判断和评估风险,加强静态、动态分析,完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的手段,从而确保资产质量。(5)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搞好人才培养,抓好人才利用,以占据人才竞争的优势。要建立良好的激励、福利、教育培训机制,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增强凝聚力、归属感,从而吸引人才,稳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蕾.农村信用社内生风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
[2]王蕾.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3]王蕾.外部金融冲击下的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剖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4]王小芽.农村信用社概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3.
[5]郭家万.中国农村信用合作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9.
[6]辛耀.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改革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7]孙建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困境与出路[J].金融与经济,2008,(9).
[8]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8.
[9]林华.外资银行圈地中国农村[N].中国商报,2007-08-28.
[10]宋琬如.欠发达地区农业银行抢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7-11-13.
[11]王文莉.农村信用社现行产权制度缺陷及改革政策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06,(4).
[12]张军.农村信用社向合作银行的转制研究——绩效、原因、问题与政策建议[J].中国发展,2009,(3).
[责任编辑 刘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