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论框架下日语「对称」现象的再考察

2012-09-04徐德明陈伟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例句日语分析法

徐德明,陈伟明

(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209;2.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均衡论框架下日语「对称」现象的再考察

徐德明1,陈伟明2

(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209;2.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以徐德明和陈伟明[1]的「均衡论框架下日语中“对称”现象之考察」所列的对称式均衡模型为基础,再度讨论了日语语言结构的对称现象。明确了日语语言结构学方面迄今为止的分析法,以及徐·陈分析法各自的归属。以对称式均衡模型以及图像对日语句子的无形、抽象和隐性结构进行了分析,使其有形化、形象化以及显性化。

对称;非对称;均衡;有形化;形象化;显性化

0 引言

本文以作者提出的适用于日语语言结构学领域的「对称式均衡分析法」[1](以下简称徐·陈分析法)为基础,对均衡论框架下的日语「对称」现象进行了再考察。文章通过与迄今为止其他分析方法的比较,阐明了这一分析方法在分析日语句子结构中的特征以及地位,并且用它对日语惯用型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徐·陈分析法」的特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其作为语言学研究手段的功能。

1 与以往日语语言结构说的比较

1.1 语言结构说的概念

语言结构说是一门重点关注词汇、文节和句子的构成,并研究它们之间关系以及与其他句子成分组合的学问。就分析方法而言,语言结构说可以分为狭义结构说与广义结构说两种。前者重视研究形成句子成分之间的,即形式上的结构;后者则不仅研究语言组成的结构,而且研究语言深层次、形式上不易察觉的结构问题。

1.2 词汇构成分析的概述

有关词汇构成问题,邱根成[2]在『日语中汉语词汇研究』一文中曾作过如下的论述。

「離党―離、点灯―点、開錠―解、造語―造、辞任―辞、発車―発、発令ー発、退院―退、

開店―開、閉店―閉…(中略)

在以上所示词例中,构词方式基本上是动宾(动+名)结构。这些词本身完全是普通复合词,两个汉字均起到表词的作用。但这些词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只起前半部分(动词)作用,后半部分(多为名词)只作陪村。这种用法不仅古汉语中没有,在我国现代汉语使用中似乎也几乎看不到,可以说是现代日语中所特有的。」[2]

邱氏关于词汇构成的论述是基于词的功能以及词的成分的研究。它可以归属于有形的、具体的、形象的以及传统的语言结构学的范畴。

1.3 文节构成分析的概述

如例①所示,文节是句子细分之后得到的最小单位[3]。下面,我们以实例为依据,具体分析其使用状况。例 ① 星と 七夕とは 七月七日の 夜 天の川で 嬉しく 会いました[3]

例①如上述所列,句子由七个断开文节所组成。其断开的依据就是一定的音节按某种顺序排列,形成这种文节的音节在语音上也可以连续发声而不作停顿,而且各文节之间的语调也相对固定。

文节的概念是日语所特有的,音节是其划分的依据之一。按徐德明[4]「有关日语中“汉语”定位问题」所述,语音是构成日语文字的重要要素,它看得见、听得到。故根据音节分析把握句子文节的结构说可以归属于有形的、具体的、形象的以及传统的语言结构学的范畴。

1.4 句子结构分析的概述

所谓句子就是具有词汇意义诸要素的结合体,是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而句子的结构则是涉及相关的各种要素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结构上整体统一的问题[5]。

按这种论述,对句子的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传统划分法与现代划分法两种。前者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将句子分成简单句与复合句;与此相对,现代划分法则按句子语义表达将句子分成命题与主观情态两个阶段。下面,我们通过实际例句的分析,来讨论句子的实际使用状况。

1.4.1 传统的句子划分法

例②属于简单句,表面上此句的结构有些复杂。然而,仔细分析就可知道,句子划线部分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受ける」构成了主谓语,其他部分只是依附于这两者的。与此相对,例③为复合句,「船が見え始める」「地球が丸い」以及省略了主语的「気が付く」这几个句子成分包含了多层主谓关系。其中,在句中起中心作用的只有「気が付く」。虽然,「気が付く」的主体按日语表达的习惯并没有出现在句中,但是能够推测到其归属。因此,「気が付く」与隐性的主体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而其他句子成分只是附属的和次要的。

因此,决定句子究竟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关键在于句子主谓结构的数量以及层次。如果句子是单一主谓关系组成,那么句子就是简单句。不然则可理解为复合句。传统区别二者的方法就是依靠这种判断法。

1.4.2 现代的句子划分法

我们举例④主要用来说明由客观表达(命题)与主观表达(句末表现)两部分组成的二段句子结构说。根据这一论点,“其中「鈴木さんは事故の報告書を書かせられなかった」可以认定为陈述客观事实的命题部分,「だろうか」表达了说话者的认识和判断,而「鈴木さんは事故の報告書を書かせられなかっただろうか」就是说话者对命题所作的认识判断部分。最后,句末的终助词「な」表明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性内心态度,整个句子表现为认识·判断阶段统领命题部分,而发话·传递的阶段则统领了包括认识判断阶段在内的整个句子。”[5]

上述句子结构的分析方法,不同于从单纯的主谓关系解构句子构造的传统结构学,它是从统领整个句子的句末来表现着手分解句子构造的方法。这一方法抓住了句子谓语这一关键成分,切中了日语句子的特征。尽管如此,我们说它依然是属于有形的、具体的以及形象的结构学范畴。

1.5 小结

不管词汇结构说也好,文节、句子结构说也罢,它们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点:从外表来看,它是属于从结构上对语言进行解释的学说。关于句子分析的二段结构说,尽管它从句末表现入手对句子采用了客观与主观两方面的解剖,但是,它依然可视作为有形的分析。通过上述的考察,我们认为这些分析法都可以归属于有形结构学。

2 对称式均衡分析法

2.1 本分析方法的概念

本质地看,语言就是语法规则组成的结构。对称式均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导入「对称」概念,利用设定好的「对称式均衡模式」来解释说明词汇、文节和句子结构分析的方法[1]。不管是形式上的结构,还是内容上的结构,都可以用徐·陈分析法对日语的句子进行分析。因此,本分析法理应归类于广义结构学的范畴。下面,我们将运用这一分析法,考察日语语言中「对称」现象的实际使用状况。

这里,从徐德明和陈伟明[1]的「均衡论框架下日语中“对称”现象之考察」一文中曾考察过的13个例句中抽取其中的5个进行新的探讨。在该文中,我们分别用这5个典型的例句概括出:●模型I、〇模型I、●模型IV、〇模型Ⅱ和〇模型IV五种模型。除第一例句的俚语外,我们对第二至第五例句中划线部分的词性作了归类,它们分别为形容词型结尾词、动词型结尾词、接续助词以及副词。结果表明,这种对称式均衡模式群,作为分析日语语言结构的工具,广泛适用于日语结构的分析。本文为了使已确立的分析方法更具系统化和细致化,提出了A与B之间力量的消长平衡运行图(图1),进一步探讨前文提及的5个典型例句。A、B是语言(包括句子、词汇音节等)结构要取得平衡的两端,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设定,一般而言,A主要指评判事物的共同基准,B则是指一般事物的实际状况,语言结构的非对称就是指A、B之间形成的差。

2.2 图1的解释

图1中与A・B线形成金字塔的三角形是从表1移植过来的对称型均衡模型。图1是将它植入以0゜180゜线与90゜90゜线十字相交的坐标中组合而成的新模型图。

图1 A・B之间力量的消长平衡运行图Fig. 1 The balanced motion chart of the relative action force between A and B

0゜180゜线左侧空间设定为A的运行范围,其右侧空间为B的运行范围。aOc所形成的夹角相当于A的斜率,cOb所形成的角度被视作为B的斜率。图中,如果A按逆时针旋转的话,那么,它应该处于上升趋势(上升通道)之中。如果B按顺时针旋转的话,则B处于上升趋势之中;反之,如果A按顺时针旋转,其方向则转向下降,如果B按逆时针旋转,那么,B也转向下降趋势(下降通道)之中。

图中

A = 90゜时,B = 90゜。即,此时A与B两者在力量上达到均衡状态。

Ǔ、ǔ、Ů、ů 分别表示A弱势运行与强势运行的趋势。

A > 90゜条件下,A处于强势状态;B < 90゜条件下,B处于弱势状态。

另外,A与B的一方斜率大于90゜时,表明该方处于强势,反之,则处于弱势。假设A・B线与90゜90゜线重合,那么,两者的力量将达到平衡。理论上,两者的斜率合计为180゜。「此消彼长」一词再贴切不过地描述了A与B两个量之间的变化,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变其总量是恒定不变的。

2.3 图1的实证性探讨

2.3.1 利用图1中的模型解释例句⑤

例⑤ 夕焼けは晴れ、朝焼けは雨[7]

例⑤是描述天气状况的民间谚语,如同表1的●模型I所示,它是A・B两项均为7个音节的、前后项「对称」的极佳例句。时间、气候上句子形成了前后对比,整个句子在音节韵律对称的基础上,昼夜时间、晴雨气候都处在「对称」状态。句子是以前后内容相左的对仗,晴空有晴空的景色,雨天则有雨天的景致形成了结构上的对称均衡。正因为如此,这一谚语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而流传。

表1 语言学均衡模型Tab. 1 The equilibrium model of the linguistics

如果将这一谚语导入图1的相关模型中,结果会如何呢?假定我们将表示时间的「夕焼け」、表示天气的「晴れ」设定为A,那么,相应地「朝焼け」与「雨」就为B。这样,形成音节、时间以及天气上的对称均衡关系的AB线明显会与90゜90゜线相重合,与●模型I趋于一致。

2.3.2 利用图1中的模型解释例句⑥

例⑥ 子供っぽい[8]

例⑥「っぽい」表现了主体不同于其他的特殊属性。这一特殊属性是指其背离先行词本身性质的异质属性。就年龄而言,例词⑥中的主人公应已成人。但是,结尾词「っぽい」接续其后,词汇意义发生了变化,即其看似大人的主体骨子里含有与其年龄不相吻合的孩子气的一面,结尾词「っぽ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浓厚的压抑先行名词共性,展示其个体特性的特点。这里的共性是指以一般社会概念为基准,描述大人基本性格的属性。因此,如表1的○模型I所示,以一般年龄为基准的成人属性虚像(A)与实际显示在众人面前带有孩子气的成人实像(B)之间的背离,即「非对称」就形成了。因为这种异质的因素与个人的性格相关联,所以「A > B」的状态具有长期维持不变的性质。如果我们将它导入图1的模型中,情况又会如何呢?

例⑥属于名义与实质,或者外观与内容之间平衡完全崩溃的例句。这里,我们将以一般社会准则为基准所描绘的成人虚像设定为A,那么与年龄不相吻合的、带有普通孩子气性格的成人实像就是B。如果将A置于图1坐标的左侧,那A理应会呈现出按逆时针旋转超过90゜的趋势,即处于强势状态;与此相反,处在坐标的右侧的B则因为呈现了人们认定的消极和孩子气的一面,而按逆时针旋转至小于90゜,趋势上处于弱势。这一图像也与表1的○模型I相一致。

2.3.3 利用图1中的模型解释例⑦

例⑦ 年寄りじみる[9]

例⑦中「じみる」也是结尾词,它接在先行词「年寄り」后,赋予该词一种超出实际年龄略显苍老的词义。另外,通过刻画老人的形象,例⑦给人的印象就是从其言行举止到心理状态俱老矣的感觉。说来,如同设备折旧一般,人也由身心疲惫过早呈现出老态龙钟。如果把疲劳引起身心损害看作β,那么,老人的外表(B)就如表1的●模型IV所示,几乎与其实际年龄应有的外表(A)+β趋于一致。实际上,如果排除这里的负面β的话,模型也就变成了●模型IV的「A > B」。从这一模型中,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任何被视为受到损害的β、过度疲劳的人都很难避免陷入与例⑦主人公同样的遭遇。例⑦是老人实际年龄应有外表(A)与超越实际年龄的表象(B)相背离而引起的表达上的「非对称」。下面,我们就将其置入图1再加以考察。

本来根据实际年龄推断的老人虚像与老人实际所显示的外表实像处于90゜90゜线的重合,两者保持了对称性均衡状态。但是,由于老人实际的外表与推断的年龄(基准值)相背离,因此,图1中代表老人实际外表的B按逆时针旋转偏离90゜90゜线,转至小于90゜,使其处于弱势状态。与此相对,按一般实际年龄推断的老人外表A,也按逆时针转而偏离90゜90゜线。这种运动一直会持续下去,直至完全弥补B的减少部分而固定下来。当然,它不可能重新回到以实际老人的外表为基准的地方。其结果是,偏向于A端的AB线这一「非对称」状态会一直保持。这一结果无一例外地完全等同于●模型IV。

2.3.4 利用图1中的模型解释例⑧

例⑧ あの人は細いわりに、力がある[10]

例⑧的「わりに」主要用于根据常识所设定基准值与现实值之间的背离,其接续的前后项呈非对称状态。例⑧中人们所见到的主人公外表是消瘦的,却具有与其身材不相称的力气。从例⑧中人们可以想象两种情况。一种是实际体格(A)与实际体力(B)之间的不平衡为「A < B」。另一种即,假设的体力(a)与实际体力(B)处于失衡的状态「a < B」。当然,体格与体力之间原本呈正相关关系,然而,如表1○模型Ⅱ所示,却呈现出负相关。这是句子前后意义不对称的表现。同样,我们将其导入图1详细加以分析。

如果我们用图1来描述实际体力(B)超过实际体格(A)而呈现不相称的状态的话,可以得到偏向于B端的AB线,即表现后项的B按顺时针旋转呈现出超越90゜的强势。虽然表现前项的A按顺时针旋转,但它却偏离90゜呈现出微小倾斜的弱势。此时,A的斜率似乎被B所吞噬而有所趋于平缓,所以如同前述的那样,它们的总量是维持不变的。而且,如果我们对按一般体格而设定的体力(A)与实际体力(B)用图形进行描述的话,那么,毋庸置疑得到的结果将是相同的。

2.3.5 利用图1中的模型解释例⑨

例⑨ 今月はわりあい欠席者が少なかった[8]

例⑨「わりあい」主要用于对某一事物或状态设定某种标准,并在相比较的基础上判断其程度是高于还是低于此标准。例⑨就是通过「わりあい」以上个月缺席人数为基准值,陈述这个月缺勤者比意料的少。这是预料出席人数(A)与实际出席的人数(B)之间不相吻合的非对称例子。虽然今天的出席状况并不理想,但还是好于以往。即,如○模型IV所示,本月与上个月出席的人数理想的状态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用公式表示的话,他们的关系就是a > B > A。下面,我们用图1的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将较为理想的状况(a)与本月的出勤情况(B)分别置入图1的左侧与右侧,于是我们就能描绘出一条偏向于(a)端的直线。在这种情况下(a)处于强势,其程度可超越90゜,而斜率(B)则趋于收敛,幅度小于90゜。另外,如果将B与A导入图1的模型作一比较的话,则可得到偏向于B端的直线。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推导出与○模型IV相同的a > B > A公式。

2.4 小结

通过上述5个例子的图形分析,前文「对称式」均衡模型理论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依靠图1模型的分析使得「徐·陈分析法」更加明确化,分析方法的基础进一步得到了夯实,模型与图像的实用性与正确性都相互取得了验证。

3 日语惯用句中的「对称」表现

3.1 图1中有关「…と共に」的探讨

句型「…と共に」是表示前后项事物同时存在或发生的惯用型[11]。这一句型一般出现在表达二个事物或状态同时进行的场合。下面,我们用图1的模型来分析其中的「对称」现象。

例⑩ 生産の発展と共に、人民の生活も豊かになってきた[11]

例⑩以「…と共に」为媒介,表达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发展,水涨船高一体化的情形。按「生産=収入=支出」三者的等价原理,支出是与生产呈同步发展的。这里的支出与生产,我们分别设定为A与B。如果它们处于图1中的0゜180゜线的左侧或右侧的话,那么从宏观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两者将一直保持与图中90゜90゜线相重合的状态。这一状态就是我们所说的左右对称式均衡状态。

例⑪ 年を取ると共に、体力も減退していく[9]

例⑪出现的年龄与体力二词由「…と共に」连接,使得前后项呈正相关关系。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二者似乎处于负相关的状态。当我们把人比喻成机器,那么寿命就存在折旧期。作为一种常识机器的开工率每年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损耗。当机器的折旧期限临近,它的故障也就不断增加。同样,我们人类也将随年龄增加而免疫力下降、疾病缠身。如果将年龄设定为A,那么,体力就是B。而且,A与B在图1中分别处于0゜180゜线的左侧或右侧的话,最终AB线将会落定在90゜90゜线上,一直保持在一种对称式均衡的状态之中。

例⑫ テレビの普及と共に、映画は衰退した[10]

例⑫中出现的是电视与电影处于竞争状态之中。两者表现为替代和被替代的激烈竞争关系。这种情况正如产业界流行的那句台词“你方唱罢,我登场”那般,场面不断切换、人物交替更换。换言之,产业发展的整个历程就表现为形成、成长、发展、成熟、没落、衰退乃至死亡的过程。电影也无例外,最初作为一种娱乐产业闪亮登场,经历了与歌剧等传统剧种的生死竞争,通过不断地争夺观众,一时间在娱乐界独占鳌头,事业发展到巅峰状态。然而,其结局逃脱不了「荣枯盛衰」自然规律的束缚,电影正逐渐被电视所取代。越来越多的现实表明电视也迟早将被英特网等新的媒体所吞没。如果这一现象用图1的模型来分析的话,情况又会如何呢?

上句例⑫表达的产业界新旧交替在图中可视为从0゜转至180゜,又从180゜转向0゜的周而复始的轨迹。事实上,任何产业都会经历形成、幼稚(0゜)、发展、成熟(180゜)、衰退乃至死亡(0゜)这样几个阶段,如同生物界的新陈代谢。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新旧交替不时会达到暂时的平衡。但是,这种平衡就性质而言只能是一时性的。一旦例⑫中的电视往180゜方向旋转并接近180゜时,电影就会向0゜方向运行并趋向于0゜的状态。

3.2 图1中有关「…につれて」的探讨

「…につれて」句型表示随前项状态的变化后项也相应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是一种用于被动性状况变化的惯用型。后项的变化起因于前项一方状态的改变,二者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

例⑬ 情況の変化につれて、方法も変えなければならない[11]

例⑬中情况的变化被认定是改变方法的前提条件。前者处在主动性立场上,而后者则处在被动的尾随性立场上,因此,这两种变化在时间上存在着先后。这种情况如果用图1的模型来进行解释,分析如下。

首先,我们将情况改变和方法变化设定为A与B,如果分别将它们置于图1的左侧或右侧的话,就可以找到处于与90゜90゜线接近重合状态的AB线。以「…につれて」为媒介,句中的前后项变化就表现出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这是一种时间上一方先行、另一方随之发生改变的句型。尽管如此,它们却趋向于对称式均衡的运行。

例⑭ 彼女は日が暮れるにつれて、だんだん心細くなってきた[11]

例句⑭表达了自然变化与人们心理变化的情况。句中造成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外在因素——天色渐暗,其作用因人而异,即根据对外部变化的敏感,人们反应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主人公心理变化——心中不安的程度随外界因素而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变化速度由当事人的敏感度而决定。敏感度越高,二者的相关度也就越高。但即使这种关联再怎么高,二者之间在时间上多少还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如果用图1对它们进行说明时,那么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与例⑬同样的结果,即尽管AB线的极限不会最终与90゜90゜线相吻合,但它会无限接近90゜90゜线。而且,同例⑬一样,例句⑭也呈现出趋向于对称式均衡的运行。

例⑮ 収入が増えるにつれて、購買力も絶えず高まり生活も大幅に改善される[9]

有关例⑮中收入、购买力、生活三者的关系是,收入为主导,它左右着购买力,并且通过购买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为何例⑮特意提及购买力呢?这是由于收入可分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两部分的缘故。名义收入即使提高,但如果它同物价指数同步上升,那么实际收入其实是不变的。因此,只要实际收入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宏观经济学告诉人们,收入通过购买力而对生活产生影响。实际上收入的影响力就如同波浪的波纹,时间上呈逐渐扩散的形状,从而对生活造成影响。例⑮与例⑩似乎存在着矛盾,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而后者则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问题。视角不同结论当然也就各异了。也就是说,如果从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来看,收入与支出一定是保持平衡的。

如果我们就这一微观运行的实态置入图1,那么,就可以得到略微偏向于收入(A)端的AB线。A与B就会处于临近对称式均衡的状态,即图中显示的状况将是A的旋转会略大于90゜、B略低于90゜这样的对称式均衡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につれて」这一惯用型对两者的实际运行状态起着很好的控制作用。

4 结束语

我们曾在徐德明和陈伟明[1]「均衡论框架下日语中“对称”现象之考察」一文中,提出了将对称的概念作为语言研究的方法手段具有其某种适用性的论点。本文以前文所列的对称式均衡模型为基础,再度讨论了日语语言结构的对称现象。文章中我们利用A・B之间力量的消长平衡运行模型图,从对称均衡空间维度的视角,对前文例句进行了再考察。首先,明确了日语语言结构学方面迄今为止的分析法,以及徐・陈分析法各自的出发点,或者说最终归属。两者可以归结为表2所示的狭义语言结构学和广义语言结构学。

因为两者归属的不同,后来的徐・陈分析法的研究视野宽于迄今的分析方法,并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除以往分析法所具有的有形、形象与显性特征外,它还可以利用对称式均衡模型及其图像对日语句子的无形、抽象和隐性结构进行分析,并使其有形化、形象化以及显性化。

利用图1模型对前文例句的再考察证明了对称式均衡模型的正确性,其次,通过对日语惯用型「对称」现象分析,也验证了这一模型的实用性和徐・陈分析法在词汇、文节以及句子结构层面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日语语言结构的对称现象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人们去探讨,特别是在语言待遇表达中不可忽视的段落篇章层面的结构分析方面还有大量的分析工作要做。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的提出,对称式均衡模型对日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最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以及广泛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在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

表2 传统的语言结构分析法与徐·陈分析法的比较Tab. 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analyses of language structure and the analyses written by Xu and Chen

[1] 徐徳明, 陈伟明. 均衡论框架下日语中“对称”现象之考察[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9, 26(4): 328-336.

[2] 邱根成. 日语中汉语词汇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3.

[3] 申泰海. 日语语法辞典[M].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3.

[4] 徐徳明. 有关日语中“汉语”定位问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127-130.

[5] 刘笑明. 日本语情意表现の记述的研究[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6] 徐徳明, 陈伟明. 第三人称内心愿望表达再探讨[M]. 外语教育研究论丛,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04-208.

[7] 陈生保. 日语第五冊[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8] 森田良行. 基礎日本語―意味と使い方[M]. 东京: 角川书店, 1978.

[9]宋文军. 现代汉日大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10] グループ・ジャマシイ. 日本语句型辞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1] 马凤鸣. 新编日语句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A Re-Observation of Japanese Symmetry Phenomena under the Frame of Equilibrium

XU De-ming1, CHEN Wei-ming2
( 1.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P. R. China;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P. R. China )

s: The symmetry phenomena in Japanese language structure was discussed again on the basis of the tool of symmetrical equilibrium model of “An Observation of Japanese Symmetry Phenomena under the Frame of Equilibrium” written by XU and CHEN in 2009. It confirmed analyses of Japanese language structure so far and analyses of each attribution of authors. It also analyzed the structure of invisible, abstract and hiddenness in Japanese sentences by the symmetrical equilibrium model as well as the image, and maked it tangible, visualize and dominance.

symmetry; asymmetry; equilibrium; tangible; visualize; dominance

H364

B

1001-4543(2012)03-0239-08

2011-08-17;

2012-07-19

徐德明(1953-),男,浙江湖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语言文学,电子邮箱dmxu@flf.sspu.cn。

猜你喜欢

例句日语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好词好句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