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树讲故事 叶影斑驳谈风月

2012-09-03

环球时报 2012-09-03
关键词:普罗旺斯橄榄橡树

 

在行走旅途的过程中,无论目的地是一座城市,还是一片山野,绕不开的,总有那或葱茏或苍翠或金黄的树影。它可以是林荫大道上连缀成云的浓绿,也可以是开往新疆的列车窗外不断闪现的白桦树;它可以是国家森林公园里茂密辽阔的林海,也可以是茫茫沙漠中象征着生命奇迹的独特树种。

“你会为了看一棵树专门跑到一个地方去吗?”当我向身边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先是一愣,继而挠头思索,树与旅行中邂逅的万种风情比起来,似乎不值一提。但齐豫的那首《橄榄树》却唱出了行走远方的真实意义,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橄榄树,在没有遇到之前,我们以为它不存在,直到它真正跳进你的视野,你会发现,它从此就住在你心里了。

据《每日电讯报》特约撰稿人沙克布勒所述,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旅途中,她在美国加州南部的国家公园里见到了外观奇特的约书亚树,在此之前,约书亚树对她而言只是U2乐队20年前那张成功的同名专辑,以及在脑海里无数次勾勒过的枝桠形状。当她在一堆嶙峋怪石中看到扭曲成一团的树身时,惊喜之情难以言表。沙克布勒和她的家人干脆选择此地留宿一晚,既是为了多看几眼萦绕心头许久的奇树,也为体验到摩门教村庄里异于尘世的生活气息。据说,约书亚树名由摩门教拓荒者所起,因树的枝桠向上伸长,好似正在“祈祷”,于是用先知约书亚的名字为它们命名。“这里距离洛杉矶只有一小时左右,如果你有机会漫步在渺无人烟的荒野,被四周的约书亚树和乱石所包围,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感觉,可不只是诗意而已。”对于这段难忘的经历,沙克布勒这样写道。

实际上,人类对于树的情感,从远古时期开始就包含了十分深层的意蕴。在J.G.弗雷泽所著的文化巨著《金枝》中,以树入题探讨人类学奥义,开篇就谈到了人类在原始时期将树当做神灵崇拜,他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深度论述了欧洲各地树神崇拜的民俗:芬兰的乌戈尔族人定期到森林中心为树神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由专门的祭司主持;立陶宛人崇拜橡树和其他有浓荫覆盖的树木,他们在房舍周围栽种这些大树,以求树神庇佑;罗马人则向无花果树敬献,那不勒斯的神圣无花果树的枝干凋枯,竟引起全城震动……

在亿万年的世事演变中,树和人,以及其周围的生长环境,已形成了多元而丰富的树文化。或者可以这么说,一方水土养一方树,地中海沿岸的橄榄树是胜利和自由的化身,也象征着当地人民的精神追求;东非马赛马拉大草原上迎风而立的金合欢树不仅是动物栖息的家园,也是草原人民心中缓解饥荒的希望之树;生长在内华达山区深处的美国巨杉挺立千年,有着“世界爷”的妙称,不仅威震一方,也不断提醒着美国人民对伟大自然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在四海漫游的旅途中,总有那么一些有心的或者幸运的人,像沙克布勒一样发现能令心底发出惊叹的奇树,并能在树影婆娑下聆听和树有关的有趣故事。那些壮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的树木,它们挺拔的身姿给人以激励鼓舞,让人久久凝视甚至陷入沉思,也将它们的奉献精神和对大自然宏伟壮丽的敬意融为一体。究竟在旅途中,在哪里可以看到人气极旺,极具异域风情而且具有当地代表性的树木呢?

桉树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700多种桉树多数为澳大利亚特有,不同种类的桉树被大多数地区熟知,有些还专属于某些地区。来自澳大利亚旅游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位于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蓝山因为常年笼罩着一片蓝色薄雾而得名,而这片奇观的形成则是由于生长在山上的大片桉树林所分泌的特殊树油所致。在当地,桉树备受尊崇,它们不仅为树袋熊提供食物,也是树袋熊的栖息场所。桉树油还可用于医药和精油制造,很多护手霜和香皂中也添加了桉树油。

东南亚的绿岛之国文莱,也因为其独特的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据文莱国家旅游局中国代表处夏洁介绍,位于淡布伦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地500平方公里,有包括菩提树在内的18个名贵树种,是每个来到文莱的游客必去的观光胜地。为保护环境,公园严格限制参观人数,每天接待的游客上限在200之内,也许正是因此,它吸引了更多游客慕名前来。据文莱官方数据统计,去年来自中国的入境游客达到3万人次,其中有7成都来到淡布伦国家森林公园参观游览。也许正是因此,文莱国家旅游局推出了清新美丽的口号“地球之肺”,欢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呼吸纯净空气,感受树木的绿意和情思。

在英国,有一个名为IconicTree的树木保护组织,隶属于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它的负责人汤姆·克里斯蒂安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成立的主旨是为了保护当地甚至全球濒临灭绝的针叶林,组织在苏格兰的伯斯郡辟出一片山地,搜集来自世界各地的针叶树种,并加以培育,让其获得生命的稳定延续。但未曾想,这片园子在后来竟逐渐发展成受游客喜爱的观光景点,“在园子开放以前,我们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为了看树而专门来拜访参观,这令人很意外。越来越大的客流量给我们的运作提供了不少资金帮助,也让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他还坦言,会和团队努力挖掘针叶林的文化,让更多人能深度领略纯粹的树木之美。

文章写到这里,大概可以说说我心中期待的树旅行,我想去一个美丽的岛上,它叫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树叫旅行家树。树的叶子很宽,形如水槽,收集热带雨水以及晚上露水,为往来的旅人提供滋养生命的水源。想去的原因,也许是为着那句诗“有旅人蕉的路口,有甘泉,有浓荫,有旅人不期的相遇”。收拾行囊,去赴一场和树的约会,带上沿路的风景作礼物,没有什么不可以。(王颖)

=============分页符=============

地中海橄榄树凝结生活艺术

 

对橄榄最初的印象是儿时学校归家路边小摊上一包包颜色橙黄发亮的九制橄榄,嚼一颗在嘴里,酸酸甜甜可以解馋好一会儿。但要说真正了解橄榄要算我初至法国时,看着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橄榄油,不同的品牌和产地,价格也大有差异,从未用橄榄油烹饪的我也不禁对这种“液体黄金”升起一股莫名的好奇。

盛行地中海的橄榄制品

橄榄制品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它是从餐前开胃小点心到烹饪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欧洲的这种果实中内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的植物叫做“油橄榄”。油橄榄的集中种植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

一开始,这个被腌制成黑色的油橄榄果实总是不时出现在我的披萨中,如同法国人不能接受中国人的臭豆腐,我一开始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它剔除出我的餐盘,一直到我真正在普罗旺斯生活过了好几个月以后,才逐渐领悟了这种可口的调味品的美妙。

爱上普罗旺斯的油橄榄

沿着公路行驶,烈日炎炎下的普罗旺斯映入眼帘最多的即是油橄榄、薰衣草,还有酿酒用的葡萄了。这个浪漫多情的国度也被这跃进眼里的一片片绿色、紫色装点得更加曼妙。

相比其他种植油橄榄的地中海国家,法国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产量其实并不算高,但在游览过其他几个地中海国家之后,我却还是偏爱普罗旺斯所种植的橄榄。

橄榄之于普罗旺斯人民,更多是艺术生活的精髓,他们将民族文化中的浪漫与对生活的热爱也融入这种植物的种植食用中。即使是在生产高度工业化、机器化的今天,在普罗旺斯的小镇上,依然不乏一些依旧坚持着代代相传的手工生产制作工艺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的主人对质量无比苛刻却对产量无比释然,他们坚持用最高的品质赢得口口相传而稳定的客源,得益于此才保存了普罗旺斯油橄榄无比的魅力。

西班牙人爱把面包放进橄榄油里面涮涮再入口,意大利人的披萨中总是能见到几颗黑色的非常入味的小橄榄,而我最爱法国混着普罗旺斯特色香料腌制成的橄榄酱。法国人特别喜欢将法棍撕成小块然后蘸上橄榄酱一起食用。除去各种数不胜数的橄榄食用方法之外,油橄榄最主要的商业用途是出产天然优质的植物油。在普罗旺斯地区有不少优异的大型的产橄榄油的橄榄树庄园,同时也有无数鲜有盛名,甚至你很难发现的生产橄榄油的小作坊。

走访橄榄作坊

地中海沿岸橄榄的生产与种植技术要追溯至几千年前。在走访普罗旺斯当地的小手工橄榄油作坊的时候,一位老人向我叙述了她与橄榄的故事:从她的祖辈开始,她的家族就种植橄榄,他们曾经拥有自己的橄榄油磨坊,但如今随着橄榄油压榨业技术革命和工厂大庄园的涌入,家族企业也在一代代的继承中逐渐衰落。

橄榄树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来说,非常神圣。不仅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亦是他们生活事业的一部分。他们了解这墨绿色叶繁枝密的橄榄树就像了解自己的密友。他们用这形态秀美的植物装点院前厅后,所以在地中海沿海小镇上的街道和街角巷间常见橄榄树。老人一直和我强调,普罗旺斯的油橄榄有着“生命的灵魂”。它会自我调整,有时在一年的盛产之后自我歇息一年;油橄榄树弯曲的枝干从不相似,总是各自有各自的韵味;每棵树的果实数量也敏感地随着天气、树龄,以及被照料的程度而改变……

在普罗旺斯,橄榄每年在9月中旬到10月初开始成熟,随着橄榄树的不断成长,果实从绿色,过渡到红色、紫色,最后变黑。此时是8月下旬,油橄榄树的枝头已挂满绿色的小橄榄。这种青果子表面具有天然的白色蜡粉,它带着重重的清凉的苦味。长成之后,这种苦味会稍减,但依然会有稍许苦味,这就是为什么油橄榄总是要腌制之后才能食用的原因。

普罗旺斯有不少作坊主仍坚持用冷压榨的方法收集橄榄油,1公升橄榄油需要约6公斤的橄榄。而这些橄榄都是被作坊的农民一粒粒用手拾采而得的,由此可见这金黄透明的液体的珍贵。

普罗旺斯的风情不只在薰衣草中,也不只在浪漫的粉红葡萄酒中,还存在于橄榄树上和以橄榄为基础制作的美食酱料以及纯正的橄榄油里。在普罗旺斯乡村的早市上,你常会遇到贩卖橄榄制品的善良而健谈的作坊商。有时买到的橄榄油的价格虽然会高于超市,但是论品质,你绝对没有买亏,而且你品味的还将会有普罗旺斯当地农民淳朴的风情与其生活的艺术。(谢祎君)

=============分页符=============

东非金合欢撑起草原奇妙世界

某夜,闲来无事在躺椅上尝试挑出部电影来消磨时间,无奈前页的推荐却都是些爱情喜剧,当下这个更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等等,停一下,刚才貌似翻过了些熟悉的什么——《狮子王》!

心中稍许颤悸,我是如此喜爱这片繁茂、静谧的草原,以至于仅是回眸间都可以触动心弦。不由按下播放键。那声雄浑的呐喊,伴随着朝阳的舒缓伸展,惊动了这片原本广袤恬静的荒野,以至于一切都即刻变得躁动起来。晨暮中昂首以待的犀牛打着燥热的呼气,汤姆逊蹬羚警惕地耸立起耳廓聆听着四方,猎豹注视着美丽的草原,湖边优雅的火烈鸟群为蒸腾的水雾抹出一笔笔暖色,乞力马扎罗山下庞然如山却又随意漫步的象群律动般地颤抖着大地,澄黄而干枯的草穗随风声在悄声低吟……

草长莺飞,荣枯相继间似乎缺少了某样东西,人们常常不是这么描述马赛马拉的么?落日,一望无际的草原,延绵起伏的丘陵,一头离群的角马……还有一样——宛若华盖,枝繁叶茂的合欢,衬着夕阳的余晖泛出耀眼的暖金色光芒。

倘若你步入东非,也一定不会错认金合欢的。它根深叶茂,葱葱茏茏,向来伫立在阳光丰存的地方。它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以至于无需考量任何外在因素。贫瘠的荒漠、干旱的草地、阴冷的峡谷都能发现它的踪迹。它墨黑的枝干狰狞着宛若曾被风雨无数次撕裂后愈合而来,相反,枝叶却繁盛纤细充满生机。金合欢其叶可食,通常来说,羚羊进食新生的嫩枝,斑马则喜爱周遭的灌木,长颈鹿以及大象则依靠自身的高度采摘顶部的芽叶。对于肉食类动物来说也分工明确,猎豹矗立在树顶来观察以及储藏食物,狮子日间歇息在树下以防暴晒,鬣狗等则守候在周边来等待腐烂的食物。

还记得前些日子的约稿让我斟酌良久,树旅行。到底怎样一棵树才能吸引到他人的兴趣以至于得到评荐?其实单就旅行来说,我们的目光往往单一而短浅。我们所关注的往往是大众所推崇的人文景观,却极容易忽略平常的点滴。我们总是希望得到他人对于自身旅行的赞许与欣赏,却往往省略了其中探而求索的过程。想来对绝大多数人来言,泰姬陵入口旁的一棵灌木,长城脚下的一片花圃,早已泯灭在记忆中从而归于沉默了吧。

还记得是两年前的仲夏,和一群伙伴前往纳库鲁湖。搭乘着改装的破旧丰田面包兜绕了湖岸一周后,百万头的炽烈色泽依旧烧得人兴致勃勃。可遍地的鸟粪味道逼得向导不由意兴阑珊起来。“去看看别的怎么样?”黑小伙向导兼司机露出狡诈的一笑,不由分说一脚油门就把我们拽离了五味陈杂的河岸。

随着水雾的消散,土地似乎也愈发坚毅起来。一路的颠簸夹杂着尘土飞扬却也抵挡不住我们的好奇心,不过渐渐的,几头站定的斑马出现在视野却又同样迅速地被我们超过了,突然一群水牛冲出林木向前涌去。“敢问能开慢点么?”我的心脏几乎都要跳出来了。最后一头白犀牛迎面迈着碎步跑过,“停车!”我们齐声喊道。向导摆摆手,继续轰起了油门,且平静且得意地说:犀牛多的是——其实大伙都心知肚明整个公园白犀就5头——带你们去看株特别大的金合欢!

随着向导叽里哇啦地讲完,白犀也早已消逝在地平线之外。听罢大伙瘫坐在车中。金合欢,算起来比我这20余天在非洲见到的非洲人还多出一倍恐怕都不止。即使大能有多大?

车速逐渐缓慢下来,似乎向导在有意隐蔽起我们的行踪。“嘘,拿起相机,我们即将到了。”“地头蛇”悄声说道,我们却面面相觑摸不到头脑,不就是一棵树么?难道它还会害羞不成?

“啊”,前面坐在副驾驶的小女孩一声惊呼,“看那棵树!”我们的目光随着她的手指汇集。透过密林间的缝隙,一棵迥异于常的高大树木印入了我的眼帘。相比其他金合欢,它可能并没有在高度上取得绝对的优势,反而是宽度,目光所及之处,无外乎都是她的枝蔓,她的碧冠。想来,这庞大的身躯的确是足已到此一游的。“不,不,不是树,你们看树上。”小女孩仿佛看出了我们的心思。

是头狮子,不,是三头,没没,后面还藏匿着一头。狮子上树了,他们或躺或卧,隐蔽在枝干上,睡眼惺忪地注视起我们。仿佛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侵扰到了他们的午休。墨绿色的树叶蔓曲中所呈现出的几片橙黄更为耀眼。想来它们发现这棵硕大的金合欢的时候也必是欣喜的吧。

只是,怎么可能?什么时候听说过狮子还能爬上高树了?那你们让豹子情何以堪?按理说假死骗熊,爬树拒狮啊。向导耸耸肩再次摆摆手笑了起来,“你没看过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啊。”

是啊,所见为实。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又怎能相信世间也会有棵如此般硕大的合欢,我又怎能知道这茫茫众生中确也有诸般异同。挥手告别了那株金合欢的同时,可能于自身也稍许有些警醒吧。就实而论,我实在是个厌恶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人,更无需加上好为人师这点了。可是就此只想说一点,旅行所着重的并不应该在于去过哪,干过什么等单一的点,反倒更多的应该是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旅行并无终点,因为风景,从来都是在路上的。(赵天一)

=============分页符=============

边陲小镇依树而生

委内瑞拉与哥伦比亚的边陲小镇圣佩德罗德里约被山水环抱。这个只有1000名常住人口的小镇,每年却接待数万名访客。不为别的,只为到这里来看一棵树。此树名叫萨满,生得树大茂盛。

镇上的老人雷纳告诉记者,萨满种于1910年,当时只有几户散居在这里的奶牛户。后来树逐渐长大,人们便开始在其周围建教堂、学校,开店。萨满便逐渐发展成为小镇的中心广场。甚至委内瑞拉国父玻利瓦尔的塑像也为其“让位”,立于教堂和萨满树中间。可见其地位。

几年前,萨满开始出现枯死现象,急坏了全镇老小。他们决定从州政府请来专家为其会诊。清除其身上的寄生物,并按时为其输营养,如今这棵树再现生机。中心广场四周的树也因此叶繁枝茂,在蓝天下,空气一片清新。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民居也显得活力四射。

雷纳还向游人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当年秘密建立革命组织“玻利瓦尔运动200”,即后来成为执政党的“第五共和国运动”就是在这棵树下立下誓言的,萨满树可谓见证了委内瑞拉玻利瓦尔革命。

在委内瑞拉,树几乎是神圣的。这里我见过“长”在房间里的树,树冠对屋外。长在停车房门前的树,进出十分不便,可没有人去动这些树。而作为回报,这些树又似乎长得更加茂密,似乎在感谢人们对其生存的尊重。

印第安人对树的感情是最独特的。记者在委内瑞拉亚马逊地区采访时得知,印第安人从不砍一棵树,柴火所需也都是到很远的地方找枯枝生火。

在亚马逊的树林中,有一种树很有灵气,叫CEIBA木棉。其大大的肚子,看上去就让人喜欢。印第安人最早传递信息就是敲打这些树的不同部分,发出不同的声音,传递不同信息。

不仅人类对树有特别的依赖,动物也是如此。在亚马逊,树还是其他动物的保护神,树懒生活在树上,以躲过美洲豹的猎食。鸟在树上会做多个巢来保护自己,但只有一个是它们真正的居所,即使是人类也无从辨别。(张卫中)

=============分页符=============

撒哈拉奇树拓宽沙漠生命版图

 

我对撒哈拉沙漠的了解,最初来自于小学时的地理课本,来自于齐豫的那首名为《橄榄树》的歌,来自于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来自于以沙漠为背景地发生的数个电影故事。在我看来,这里还是无数冒险家的乐园,也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的淘金地。怀着青春的梦想奔向撒哈拉,我本以为会如同前人一样收获新奇壮阔的自然奇观,却不曾想,倒是沙漠里那些独立挺拔、枝繁叶茂的树木,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奇异树,绿洲上最鲜活的生命

撒哈拉,这个又大又严酷的沙漠大到被称为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它大得嚣张,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它的荒凉和变化多端,令人生畏。

那天清早,我们坐上四驱越野上路,车子沿着柏油公路径直向西,朝着绿洲巴哈瑞亚进发。沙漠独有的自然风光一幕幕在我的视线里掠过,我在心中不停猜测:撒哈拉真的是一毛不长吗?生命象征绝迹了吗?旋转的车轮在空旷的沙漠上留下清晰的车辙,留下我造访撒哈拉的最初印记。一路上,沙漠变换着形态让我欣赏着它粗狂的容颜,一会儿是连绵起伏的沙包,一会儿又有奇怪的黑沙漠出现,一会儿又是高耸徒手难攀的沙山、沙柱。漫无边际的黄色,空中没有鸟儿的踪影,偶尔会让人想到世界苍茫无助的尽头。

忽然,前方遥遥地出现一点绿色,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上显得格外突兀。随着车子的行进,绿点越来越大,我的心跳亦开始加速,天哪,那是一棵树,一棵活着的树,一棵绿莹莹、青翠欲滴的树,真的是有奇迹!我走进那片奇迹,心中竟然怀着一份虔诚,仿佛每行一步,就是在走进生命的希望。我在树下停驻了几分钟,双手合掌放在胸前,闭上眼祈祷人生,也许还有未知的来世。

恋恋不舍地向奇异树告别。以树为中心,我们用脚步画圆,开始寻找水源。据说,沙漠上任何一种生物的存活都离不开水,果不其然,也就是100米左右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沙丘,那里有枝繁叶茂的椰枣树,有生命的喜悦和悸动。我向沙丘跑去,生怕动作缓慢,那些树就会突然消失了似的……结果,我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到一些椰枣珍珠般洒落在沙土地上,泛着紫红色的光芒。

树都长得很高大,竟然围拢出一块空地。我靠在一棵倾斜的椰枣树上,抬头看去,树冠婆娑,竟然连成了一体,像个撑开的大伞,树下的我,感到了一丝清爽。这时发现了一个洞,用棕榈叶子围起来的洞,叶子已经枯黄,那个洞的轮廓却是依然清晰。原来,这里曾经是沙漠上的主人贝都因人休息的地方,那个洞是贝都因人洞察外面情况的瞭望孔。

椰枣树,弥足珍贵的沙漠面包

椰枣树在当地人的生活里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枝叶婆娑、亭亭玉立又坚韧挺拔,从富人的私家花园到贫民的破屋后院,从高速公路两旁到地中海沿岸,到处可见到它们蓬蓬勃勃,欣欣向荣的身姿。多数阿拉伯国家地处炎热的沙漠地区,很多植物和水果树都难以成活,但是只要有地下水,根本不需要任何照顾,椰枣树就能够茁壮成长,索求不多,无比顽强,堪称奇异树种。它们能够长到二三十米,平均寿命能够达到150年。在没有发现石油的漫长岁月,许多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北非人民,每天就靠一杯牛奶外加数量有限的椰枣度日。神奇的椰枣有很多外人不知晓的功效,被撒哈拉人发挥到极致。孕期的女人服用椰枣有助顺利生产,椰枣还可以助性解酒,治疗便秘、肝炎和减肥。椰枣哺育了那片热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繁衍不息的生命,真是一本万利。因此,椰枣树在北非、在撒哈拉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誉,椰枣树的果实被当地人认为是富含营养的干果,誉之为沙漠面包,被视为生命的果实。

我愣愣地沉思,看着躲藏在沙子里的椰枣,忽然情愫顿生,俯下身去捡拾起几粒,这些椰枣作为一种撒哈拉探险之旅的回忆,被我带回了家,将它们放在每天都可以看到的地方。在这浩渺无垠、空阔荒凉的地带,大自然真的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奇迹,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神秘隐匿其中,诱惑着人们前来探寻,那是多么富有意义。

据说,古代对撒哈拉的记录与今日所见雷同——一个广阔无垠的可怕障碍物!埃及人只控制他们邻近的绿洲,有时也控制南面的土地,但是顾及不到整个沙漠。欧洲人对撒哈拉沙漠的认真探索始于19世纪,很多是始于偶然对非洲内地的主要水道发生兴趣。但是,对于沙漠的注意力,也就此拉开了视觉丰富的大幕。

和沙狐擦肩而过

夜宿白沙漠,晨曦刚刚露出迷人的朝霞,我就一骨碌从帐篷里爬出来。附近的白沙堆在清冷的空气中呈现着不同造型,遗世独立。我循着昨晚在沙漠上留下的足迹向20米开外的沙窝处走去,看看入睡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引路的蜡烛灯早已熄灭,只有玻璃罐子倒在那里。忽然,一溜细碎的脚印冒了出来,清晰如刻,斜插着奔向我倒睡的地方,最近的距离只有1尺。天啊!沙漠狐狸光顾了我的“地盘”。

逆光中的白沙漠,更显荒凉的倔强。我钻进帐篷收拾行囊,再次钻出帐篷时,狐狸的影子从眼前飘过,它警觉地,不时东瞧西望,看到我时,眼神里的光不断变化着,一会儿凶,一会儿默然,一会儿又十分警觉。我和沙漠之狐用眼神进退着,心里面做着拉锯战。它的样子真是精巧可爱,整个体毛梳理得干干净净,就好像去了宠物院被梳妆打理了一番后,才在这里恭候我这跋涉而来的东方客。它的尾巴好大,甚至占了体长的一半,像一把顺滑的大刷子,摇摆在体后,扫动着撒哈拉。

长久以来,撒哈拉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但却是世界知名职业探险家前赴后继的乐园。每一个探险家都在茫茫的沙漠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和不同的故事。我的这趟撒哈拉之行,虽然不像前辈探险家那般的情节离奇,跌宕起伏,但沙漠中的生命,尤其是那绿洲里的株株绿树,也成了滋养我生命的源泉之一,还带着几分无法言喻的迷思。(杨沐春涓)

=============分页符=============

新奥尔良橡树:铜枝铁干筑家园

 

新奥尔良周边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橡树种植园,它们各具特色,橡树的种类也各不相同。前些日子,我游览了一个名为橡树巷的种植园,走入庄园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对于庄园式建筑的了解最初来自于美国早期的电影,电影里庄园的生活安逸、宁静、悠闲。电影《乱世佳人》中描述的大片橡树林,令我不能忘怀,走进这电影里描述的庄园,我的感觉是那般的安静、惬意,瞬间远离了城市中的喧嚣,仿佛来到一个世外桃源。

庄园里28棵平行生长的巨大橡树壮丽而沉稳,走在两排树的中间,仿佛自己穿越到了17世纪,身穿长裙,散步在这园子里。两排橡树通往园子主人住所。来到这里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海洋,不仅有高耸的橡树,还有绿油油的灌木丛,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这两排的橡树来到木屋,几位穿着17世纪复古长裙的女士站在屋子门口,欢迎来到这里参观的旅客。她们领着大家参观了小木屋,给我们介绍屋子里的主人、画、还有屋主的古董珍宝。我游览过美国多个城市的庄园,有的庄园辟为州长的住宅,有的作为参观景点获取基金,还有的完全向公众免费开放。导览的过程顺序基本一样,从房子的主人,再到主人曾经用过的物品。参观这些屋子,最有意思的应该算是屋子主人的个人收藏了。要看这个庄园的主人是否是名望贵族,就要看他们的收藏。从名画古董等珍藏,到做工精良的家具,都反应了美国上层社会充满贵族气息的生活。

从私人的橡树庄园来到国家建立的城市公园,到处都是橡树的身影。橡树是美国国树,这样壮悍强大的树,新奥尔良自然少不了它。在城市公园里,橡树超过了1.4万棵。走在公园的小道上,一点也感觉不到夏天的炎热,树荫下,微风吹过,十分凉爽。但夏季在公园里溜达,需要给自己涂抹一些驱蚊水,由于气候潮湿,蚊子特别多。但总体来说环境仍然十分舒适、惬意,这里就像是橡树们的家,人们一旦到了这里就不想离开。

公园里遍地都是橡树,与橡树比较起来,人们显得如此渺小。但是当我们走上前去与橡树合影,仿佛是树中有景,景中有树,美不胜收。一般美国的公园大部分都是在居民区周围,这样可以方便周围的居民到这里运动,游玩。所以在游览公园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可以进行。比如在湖里划船,不仅可以游览公园的景色,还可以滑到公园附近的居民区去看一看。公园旁边就是新奥尔良博物馆,经常有世界各地的名画放在这里展览,它对本地大学生免费开放,成人票价也在10美元以内,非常便宜,值得一看。博物馆的外围有雕塑,被橡树围绕着,不会觉得那么乏味。橡树,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独特而吸引人的象征,从城市的文化去体会它的不同,我觉得很有意义。

在游园途中,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告诉我,这里曾遭遇过飓风的袭击,2005年的飓风把城市公园上千棵树木摧毁,也包括了部分橡树。为了让这座城市恢复原有的面貌,找回原有对橡树的记忆,灾后,市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在公园里帮助园林里的工作人员无偿种树,或是捐款,尽自己的所能贡献力量重建家园。这些树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关于这些树,每个当地人都有讲不完的故事,人们已经与这些橡树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

除此以外,橡树历史悠久,不光反映了美国的历史文化,也衬托了当地的公民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和爱护。每一个新奥尔良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保持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让它们以最原始,和谐的状态延续下去。(彭婷)

猜你喜欢

普罗旺斯橄榄橡树
不要烦恼
待得微甘回齿颊
一粒青果,秋色中的新色新味
橡树和芦苇
A Wise Old Owl
普罗旺斯炖菜,带给梵高无尽灵感
普罗旺斯不只薰衣草
芦苇和橡树
榨橄榄器
普罗旺斯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