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9~2010年东中西部工业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2012-09-03潘雅琼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4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竞争力制造业

姜 琳,窦 炜,潘雅琼

(武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81)

1999~2010年东中西部工业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姜 琳,窦 炜,潘雅琼

(武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武汉 430081)

文章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0年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产业转移;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趋势

0 引言

产业转移,是指某一区域由于需求或者资源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的经济过程。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企业空间扩张过程,也是企业为了应对新的经济形势而进行区位调整的过程[1]。产业转移能使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促进欠发达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缩小地区经济差异[2]。

由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工业的区域产业转移趋势,来了解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而研究我国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我们在有关第二产业(工业)的分析中,剔除了建筑业、采掘业,选择了制造业中的23个主要产业,由于2000年和2010年工业部门的分类有所调整,对此也进行了一些技术处理。为了了解区域产业转移的转移趋势,我们需要搞清楚如何从宏观上判断产业转移的发生。

1 产业转移的判断机理

为了了解区域产业转移的转移趋势,我们需要搞清楚如何从宏观上判断产业转移的发生。区域产业转移的发生可以用图1来表示:

图1 产业转移的发生机理

由图1可知,如果在T0时期,L产业是A地区的相对优势产业、B地区的相对劣势产业,但是经过了一个时期(T0-T1)后,到了T1时期,L产业在A地区变成了相对劣势产业,而在B地区成为了相对优势产业。那么,我们就可以判定在A、B两地之间出现了产业转移,L产业的发展中心从A地区转移到了B地区。判断在A、B地区之间发生了产业转移最基本的条件是两地区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经常发生产品和要素的流动。这样得到我们判断产业转移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经过T1时期后,A地相对优势产业变为相对劣势产业,我们就认为A、B两地发生了产业转移。二是,经过T1时期后,只要A、B地区之间L产业的优势差距大为缩小,我们也认为A、B两地发生了产业转移。可以看出来,我们并不是以直接投资作为判断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条件,只要两地有密切的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就有可能发生产业转移。

2 产业转移评估模型的构建

为了了解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存在,我们借助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3]来测算和评估自1999年我国正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各产业(行业部门)之间的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

2.1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的构建思路

我们从区位商LQ的构建机理中获得启发,从供给的专业化角度来判断区域产品对全国市场的覆盖程度,利用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来评估产业转移的动态过程。经济学认为,一个地区输出的产品越多在全国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就表明该地区的区域竞争力越强。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很难统计,因此需要用另外的评价指标。

2.2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的假设前提

在构建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测算各地区产业竞争力时,我们基于以下假设前提条件:(1)所有产品需求是均匀分布的,各地区人均消费水平和结构是一致的;(2)产品的质量差异已经体现在价格和产值中;(3)产出等于需求;(4)市场不存在进出口。进出口数量为零。

2.3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模型的构建

表1 2000年、2001中国东中西部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系数动态比较

这样,j地区的i产业(品)的产业(品)竞争力系数就由以下算式求得:

式中Rij表示 j地区的i产业(品)的产业(品)竞争力系数。

Qij表示 j地区的i产业的产出,Lj表示 j地区的人口;

产业(品)竞争力系数表明的是 j地区i产业的输出额(在其他地区的销售额)占全国i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或者表示地 j地区i产业的输出额占国内市场的份额。

2.4 测算过程及其结果。

测算过程:(1)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把本文研究的区域范围界定为:东部板块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市;东北板块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个省;中部板块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和湖北6个省;西部板块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12个省区。(2)我们在有关第二产业(工业)的分析中,剔除了建筑业、采掘业等产业,选择了制造业中的23个主要产业。由于2000年和2010年对工业部门分类有所调整,对此也做了一些技术处理。(2)以2000年和2010年为测算年度,分别测算了这两个代表年份,我国四大区域的23个制造业产业的产业竞争力系数。测算结果及其分析表明:以产业竞争力系数作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标志性指标,只要某区域的产业竞争力系数大于零,就可以认为该地区该产业具有输出竞争力。输出竞争力越大,产业竞争力也越大,详见表1。

图2 东中西部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系数比较(2000年)

图3 东中西部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系数比较(2010年)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在2000年,其选取的制造业23个产业中,有18个产业都具有输出竞争力,只有5个行业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需要从外部输入,这5个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多数都是资源型行业。而在2010年,原有具备输出竞争力的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优势减弱,优势地区从东部分别转移到了东北部和中部。

而东北部地区在2000年有12个产业竞争力是负数,也就是说,东北部地区这些产业的产值甚至不能满足东北部自身的需要,要从外部输入。它们分别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业。但是到了2010年东北部地区只有9个行业的产业竞争力系数是负数,原有不具备输出竞争力的5个产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转为了输出产业,同时2000年具有输出竞争力的3个产业煤炭开采与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转变为需要从外部输入。

中部地区在2000年只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具有输出竞争力,其余21个行业都需要从外部输入。而到了201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仍然具有输出竞争力,同时纺织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及压延加工业也开始具有输出竞争力,需要从外部输入的还有19个行业。

西部地区在2000年只在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烟草制品业2个产业上具有输出竞争力,其余21个行业都需要从外部输入。而到了2010年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由具有输出竞争力变为需要从外部输入,同时石油天然气开采,饮料制造业、纺织业开始具有输出竞争力,烟草制品业仍然具有输出竞争力,需要从外部输入的还有19个行业。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东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些产业转移,但是原来设想的大规模产业转移的趋势仍然没有发生。

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得出以下结果:东部地区在2000年具有输出竞争力优势的19个产业,到了2010年仍然具有输出竞争力,其中优势继续扩大的有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业3个产业,这里面既包括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包括资本密集型行业,优势大幅缩小的有黑色金属矿选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4个产业,其余8个产业的输出竞争力与2000年相比变化不大。

东北部地区在2000年,具有输出竞争力优势的13个产业,到了2010年煤炭采选业由具有输出竞争优势变为需要外地输入,而原有具有绝对优势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和石油加工及冶炼和核燃料等资源型产业的优势开始大幅缩小,只有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由需要外地输入变为具有输出竞争力。

中部地区在2000年只有2个行业具有输出竞争力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都属于资源型产业,到了2010年这两个行业的优势继续扩大,并且有色金属压延及冶炼业由外地输入变为具有输出竞争力。而其他的制造业行业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不大,仍然需要由外地输入。

3 结论

这说明自1999年末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实施以来,尽管发生了一些行业的产业转移,但是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绝对优势依然明显,甚至还有所扩大,东中西部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有所扩大,预想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并没有发生。

[1]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2003,(4).

[2]丁建军.产业转移的新经济地理学解释[J].财经科学,2011,(1).

[3]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演变[J].浙江大学学报,2007(,2).

F207

A

1002-6487(2012)24-0119-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201)

姜 琳(1977-),女,湖北赤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窦 炜(197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浩 天)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竞争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